摘 要:通過體育運動,有助于培養學生頑強、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思想作風,有助于培養團結友愛、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有助于培養機智靈活、沉著果斷等意志品質,從而使學生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
關鍵詞:體育教學 意志品質 培養
現在的在校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來思考、解決問題,吃苦耐勞、勇敢頑強、勇于拼搏的優秀品質在他們身上很難看到。同時他們紀律觀念差,不愿受紀律約束。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對他們的品質教育。
一、應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
要有效地對學生進行體育心理指導,對學生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是前提。要全面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成長經歷、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運動能力的發展水平及學生在身體和心理方面的性別差異等。了解學生一要必須有正確態度,不抱成見,不持偏見地實事求是反映學生的身體情況。二要對了解的內容保密。教師絕不能對了解的內容加以傳播,更不應當以此作為嘲笑學生或制服學生的把柄。三要有正確的方法。可通過言語的方式,也可以通過非言語的交往,通過學生的運動來了解學生,通過體育活動中的表現來了解學生。
二、培養學生正確的運動動機
要通過體育教學,引導學生正確的鍛煉方法,樹立他們的信心。要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感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從而自覺投身到體育鍛煉中來。
加強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運動心態。要讓學生認識到,多進行體育鍛煉,能使自己身體形態美觀,身體素質好,頭腦靈活,學習也會名列前茅。同時讓學生認識到體育課及體育鍛煉的價值,是他們現在和將來搞好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陶冶情操、提高生活質量所真正需要的。因此,教師在具體講授每個體育項目前,都要提出明確的目標和要求,讓學生及時了解學習的目的和意義,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運動動機。
三、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及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體育教學中的游戲、比賽等活動,可以使學生養成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品質和集體主義精神。體育教學中的各個項目都是康樂性質的游戲活動,是為了促進人體健康、發展運動技能、培養健全的人格而設計的假設性的游戲活動。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有目的地安排一些集體項目來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及集體主義觀念。如:排球、足球及籃球比賽或集體項目游戲等,讓學生明白,在雙方實力均衡的情況下,哪一隊能團結協作,哪一隊就能取勝,只靠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取勝,從而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同時在比賽中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遵守游戲規則,否則判犯規或違例,使體育運動在一定的紀律約束下進行,從而提高學生的紀律性。
四、讓學生樹立信心,克服恐懼心理
任何體育活動都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技術動作的過程。尤其在復雜、有難度、有一定危險性的運動中更是如此。如在學習跳箱、單杠和跳馬時,學生往往會因為信心不足、運動能力差或者有失敗經歷等因素,產生恐懼情緒。在這種情緒作用下,膽小、猶豫的傾向抬頭,有的人從此再不敢接觸這些項目的運動了。這樣不但不能消除恐懼,反而會加深恐懼,并以遷移的形式轉移到以后的活動中去,會給正常教學造成障礙。
針對這些因素,教師首先要了解他們、關心他們,在教學方法上區別對待,同時進行思想教育使他們克服心理障礙,通過側面啟發誘導學生。含蓄、正確的思想教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學須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必要時,先分解后完整,循序漸進,久而久之就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及英勇頑強的意志品質。也可以采用“逆療法”,即采用多接觸,引起恐懼心理重復,從不斷恐懼中消除它。用“逆療法”應采用妥善的保護措施,并且采用開始時降低練習難度,當完成后再逐步提高難度的方法,以收到消除恐懼的效果。
五、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體育課教學多是讓學生消耗體力的肌肉活動,而且主要是大肌肉群的運動。因此,不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或運動能力差的學生為此要忍受疲勞甚至痛苦的經歷,意志薄弱的學生可能就會知難而退。因此教學中應逐漸加大運動量,使學生產生體育興趣,從肌肉疲勞和酸痛中得到樂趣。俗話說,不受皮肉苦,難得其中樂。體育活動就是如此。比如在教學中、長跑時,事先給學生講解清楚跑步中出現的“極點”現象,使學生事先了解運動中出現得呼吸困難、手臂無力、腿抬不動是屬于正常現象,從而讓學生克服恐懼心理。同時也可以要求學生經常進行長跑活動,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
(作者單位:河南工程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