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工科類高職院校現行實踐課程考核方式的分析,提出了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幾點建議,對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 實踐課程 考核方式 改革
當前,高職教育已經由規模擴張逐步轉向內涵發展階段,其中最根本的要素就是要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而在影響教學質量的諸多要素中,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是其中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近年來,雖然各高職院校都能結合自身教學實際,開展一些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但由于受教師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式方法改進、人力物力投入限制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現行的課程考核方式方法大都擺脫不了傳統考核模式框架的束縛。在此背景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得到調動,創新意識、創新潛能也難以得到激發,這對培養和造就創新型高素質技能人才是極為不利的。為此,筆者結合現行課程考核機制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以下幾點改革建議。
一、考核成績評定應體現綜合性
考核是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主要手段,理論課如此,對實驗實訓課也不例外。尤其是實訓課程考核,不僅要能夠客觀地體現出學生在課程學習后知識的程度,更重要的是還要檢驗出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情況。所以對考核的成績評定,不能僅僅以課程結束時一次考試的成績來直接作為學生該課程的最終考核成績,而必須結合其整個課程的學習過程來綜合得出,具體應包含學生在平時學習時的學習態度、課堂紀律、課題作品的完成情況、實習報告的撰寫質量、期末考核結果等多個方面,并按合適的權重來綜合評定。只有這樣,評定出來的實訓課程成績才具有科學性,才能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
二、考核的內容應兼顧基礎與綜合
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態度,繼而影響其綜合發展。因此在課程的考核環節中,要確保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優勢都能得到科學合理的評價。教師在命題時,必須在試卷考核的知識結構組成上做到基礎評價與綜合運用相結合,即通過考核要做到既能檢驗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更能檢驗出其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對基礎知識部分,其考核目的重在考量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熟練性,而對綜合運用部分,其考核重在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綜合運用的靈活性,兩者要各有側重,并保持合適的比例。
三、考核方式具有到多樣性
高職學生畢業后,將直接到企業相關崗位就業,所以學生在畢業前,必須掌握到企業相應崗位就業的基本素養和素質。因此我們在培養和考核過程中,應注重其特有的職業性一面。由于職業素質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往往需要通過較長的時間來慢慢養成,故在平時的課程考核中也要有意識地加以引導,促使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逐步培養。在具體操作中,我們可通過多樣化的考核手段來實現,即課程考核不能僅局限于傳統的紙質答卷這種單一考核方式,而要更多地采用作品制作、成果匯報、答辯式等融學生做、寫、講等于一體的考查綜合能力的考核方式。
四、考核要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人才培養是當今高等教育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學校除了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創設有利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環境外,在課程的考核環節中也要采用相應的考核方式,以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體操作中,教師可嘗試在課題的考核評價中,對課題作品只看重其制作結果,而忽略對制作過程和方式的限制,要引導學生運用發散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每個課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以電氣實訓課為例,階段性的實訓考核可以通過讓學生設計并制作一個電子產品來進行考核。事先老師只需設定作品要達到的功能和大致成本,至于如何選擇元器件、選擇多少個元器件、電路怎樣連接等一系列問題均可讓學生自己去獨立思考并完成。考核結束后,教師只需根據事先設定的功能、成本情況、作品的美觀度等標準去檢驗學生完成的實際情況,并綜合學生完成結果客觀地給出考核成績。
五、考核要能體現團隊合作能力
團隊合作能力也是現代高素質技能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為檢驗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某些可以實施的實訓課程考核中,也應將團隊協作能力的考核包含進去。具體到考題選擇時,教師可取一些綜合性較強的課題進行考核,考題里面既要包含必須通過團隊合作才能完成的內容,同時又要有必須由學生獨立完成的相關項目,通過分工協作的考核過程來評價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獨立操作能力。此種考核方式可在課程綜合考核環節中加以采用。
(作者單位: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