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起眼的“簽到”曾經是一門大生意。其鼻祖Foursquare擁有數千萬用戶,并因能夠獲得用戶真實信息而備受資本矚目。但近年來隨著Facebook、微博、微信等王牌產品將簽到作為一種標配,傳統的Foursquare類的社交型LBS應用對用戶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了。
LBS轉型在行業內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在傳統的LBS淡出之際,以真實簽到為核心的Shopkick模式開始在國內萌芽,與O2O模式結合也成為大部分LBS產品正在尋找的新出路。
ShopKick是一個LBS應用,或者說他是Foursquare模式的一次改良。Shopkick不再關注社交,而是試圖通過更加精準的定位和確認,提升線上和線下、商家和顧客之間的價值傳遞,并借此擺脫了大公司的直接競爭。可以說ShopKick在LBS與O2O融合方面,做出了一個積極的嘗試,同時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國內方面,已經有等幾家創業團隊跟進了這個項目,如逛店寶,找優點、趣逛等。
“簽到”困局與shopkick的崛起
2009年3月,美國LBS網站Foursquare上線,將“到此一游”式的“簽到+分享”結合的LBS模式發揮到極致,并在短期內迅速走紅成為熱門火爆應用。目前在全球擁有2000萬用戶,總簽到數20億次。
如同其他領域一樣,中國互聯網從業者們在過去兩年簡單粗暴地復制了Foursquare,高峰時有數十家公司照搬簽到LBS模式。但實踐證明,傳統的Foursquare類的社交型LBS應用對用戶缺乏足夠的吸引力。這些簽到效仿者們至今不過十余家,2011年排名前三位的LBS公司中,嘀咕開始做社區網站,切客則向消費+LBS的電子商務模式轉型,但消息顯示其已經大面積裁員并入盛大的第三方支付產品“盛付通”旗下。如街旁網那樣堅持創業之初的“簽到+分享”的商業模式的已不多。但無論是街旁還是切客一直在忍受活躍會員比例較低的問題。
“殺死”簽到的因素中,微信、微博、大眾點評等都已經將LBS作為“標配”功能加入是極其致命的,簽到模式本身單一強調了位置卻并無服務,也使自身發展極其受限。
但簽到沒落的真正原因,是基于民用GPS或者用戶主動check—in的低精度定位模式愈來愈暴露出其弊端。比如一個在星巴克馬路對面的用戶完全可以不進星巴克消費就可以實現簽到并獲得獎勵。那么有沒有一種更精確的定位模式呢?
Shopkick開發的硬件識別系統Shopkick Signal正是在傳統簽到模式上的“進化”,它提供的基于位置的購物(Local—based Shopping)可以說是Foursquare模式的一次改良。Shopkick試圖通過更加精準的定位和確認,提升線上和線下、商家和顧客之間的價值傳遞。可以看到,在LBS與O2O融合方面,ShopKick做出了一個積極的嘗試。
Shopkick.com成立于2009年夏,曾獲得美國知名風投KPCB和Hoffman 500萬美元的首輪投資,2010年7月又再次獲得KPCB、Greylock Partners等共計1500萬美元的投資。Shopkick Signal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在需要精準定位的商家店鋪里面安裝上自主開發的位置確認設備,通過此設備來進行位置確認工作,從而解決了傳統LBS難以實現室內定位、用戶check—in存在欺騙等問題。
當然Shopkick Signal的功能不僅僅是提高定位精度那么簡單,它還能夠引導顧客的消費行為——ShopKick Signal可以進一步對顧客在店鋪的行為進行引導。顧客如果離優惠商品越近,所獲得的積分也就越多。通過檢索顧客在店鋪內的位置,推送特定的優惠信息。這些都是傳統LBS簽到應用無法做到的。
Shopkick公司表示,如今每月用戶在應用中與商店聯系的次數為1.5億。公司CEO西里亞科·勒丁(CyriacRoeding)指出,該系統能實現了零售商與消費者的雙贏,并為系統投資合作商帶來實際收益。財務數字顯示,Shopkick在2011年的營收超過了1.1億美元,活躍用戶已超過三百萬人,用戶來自Old Navy,迪士尼,和李維斯等大品牌、22個國家級零售商與超過4000家商店。而且,Shopkick用戶的粘性明顯高于傳統的LBS應用——40%以上的用戶每個月都會使用一次ShopKick,每天使用的人群也達到了10%左右。
中國門徒
如同其他模式一樣,Shopkick的成功也吸引了創業者的效仿和投資人的關注。不過由于存在一定的技術門檻,直到今年3月,國內首家類Shopkick應用“逛店寶”才上線,主打的正是“真實簽到”和積分獎勵,核心概念也是O2O。
據了解,逛店寶首先在合作商家的店鋪內安裝了其擁有專利技術的定位設備(類似Shopkick的超聲波定位設備Shopkick signal)。同時逛店寶同切客、街旁不一樣,是主打積分服務。用戶簽到后獲得的是被稱為園幣的積分獎勵,通過積分累計可以兌換包括Q幣,手機充值卡,餐廳現金券、網游點卡等獎品。同時用戶點擊閱讀商家的主推產品、活動信息等也能獲得小額的積分獎勵。
據該公司稱,逛店寶目前已經和80余家連鎖品牌進行了直接合作。合作店鋪超過3000家。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深圳。而根據目前逛店寶的園幣積分策略,普通用戶如果堅持使用逛店寶,每個月可以兌換價值超過200元的物品。這也讓逛店寶目前的用戶活躍度遠高于傳統LBS應用的一大原因。
而不久前上線的移動應用趣逛,也是一個相差無幾的LBS購物應用,其核心技術也是利用信標設備發出的超聲頻段信號來進行室內精準定位——手機應用處于開啟狀態,裝在合作商戶店內的信標設備便會檢測到該用戶進店,系統則自動進行簽到,并贈送相應積分。同主打商場的Shopkick一樣,趣逛目前也采取了同樣的市場擴張策略,自推出以來已經簽訂數個商超合作伙伴,包括物美、蘇寧、凱德、佳世客等,并在近期推出了服務零售商的移動營銷解決方案。此外,去逛還在產品中加入了類似美麗說的時尚社交理念。
作為LBS與O2O兩種概念的有機融合體,這種模式在中國能否成功呢?
首先一點是初期成本問題,畢竟一個初創企業資金往往是不足的。為了達成真實簽到,每個合作商家的商鋪內都安裝設備。這使得設備成本加上人員成本,包括后期維護的成本都非常高昂。如何讓店鋪主動掏腰包,是最主要的問題。畢竟Shopkick模式在國內還沒有成功的先例可以借鑒。
另一方面,創業公司的必須在積分獎勵設計的豐富、靈活、實用等方面下功夫。因為這種以優惠為主的應用競爭對手實在太多太強大,shopkick模式能否成功必須在市場運營方面狠下功夫,否則很難真正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