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遷化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邏輯,是人類的本真需求,動是神緣狀態。移動互聯網是人的生命的某種延伸,是人體的有機組織器官,并非介質而是本體,須臾不可或缺。互聯網出現于信息革命后的信息社會。而移動互聯網的出現絕不是傳統互聯網的附屬和延伸,它是獨立化的網絡,是第四次革命—人本革命,移動互聯網是網絡的終極狀態,一切網絡都將是移動的。移動互聯網滲透入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正深刻地干預著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人們習焉不察,并基于此對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影響,甚至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
時空塌陷于移動互聯網
時間和空間被認為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人在特定時刻只能存在于物理世界中的某一現場,從一個現場移動到另一現場需要花費時間。而移動互聯網創造出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外的第三世界—意義世界,時間和空間內爆,消弭了時空界限,使人可以幾乎同時到達意義空間的任何場所,永遠在線,隨時待機,分身有術。人在意義空間中無時、無處不在,便省去了遷移的時間。移聯網的出現顛覆了傳統的時空觀,在時空意義淡化了的移聯網中,人的生存狀態必然要發生改變。
移聯網對政治的影響
無論是否意識到,政治無處不在,人人生活其中,受其約束。民主政治是現代文明的共識和共選。在前互聯網時代,中國人缺乏民主政治參與的意念和渠道,傳統互聯網給了人們一個政治參與的渠道,培養了初步的民主意識,但凝滯的網和流動的人不能很好地結合起來,制約了民主實踐。
現在中國網民實現互聯網接入的方式呈現出全新格局,在2012年上半年,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網民數量達到3.88億,相比之下臺式電腦為3.80億,手機成為了我國網民的第一大上網終端。3.88億人,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政治群體,其他組織手段難以匹敵,而且通過移動互聯網結成了一個可以隨時聯系的多通路網絡,信息可以大量及時地傳播,人們就相關事件進行討論,達成共識拿出策略,雖身處各方卻通過移聯網形成精神共同體,這種永續的參與是民主的最好實踐。知情和慎議是現代民主的基本途徑和標志,移動互聯網給了這種實踐一個契機,為民眾的政治參與提供了公共領域。這或將是中國民主政治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移聯網對經濟的影響
隨著云計算和物聯網的發展,企業的管理將更加可控,拉低成本,效率高企。移動物聯網技術,通過移動網絡傳輸,實現物與物、物與人之間的溝通。物被放進芯片或傳感設備,有感知,能回應,從而實現遠程監控和自動控制等功能。這是管理的又一次變革。
移聯網使世界變平、未來變濕。移動互聯時代,人更挑剔更個性化,同時也使體驗服務成為可能。相比IP地址,移動號碼能更精確地定位到個人,移動終端基本是專屬專用,這為大數據分析提供了保障。商家可以進行差異化的營銷,滿足用戶的個性需求,萬物皆心,體驗比有形物更珍貴。通過移聯網,不僅用戶可以滿足自身需求獲得曼妙體驗,而且商家也能透過準確的數據分析、信息推送和周到的服務獲得收益,是共贏的結局。
移聯網對文化的影響
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穩定的心理狀態和情感體驗,它產生于經驗認知。此前人們獲取信息對外界形成印象的主源是電視,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一路徑將被隨身、融合的移聯網取代。移動互聯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信息的發布者,又由于超越了時空的限制,所以移聯網上的信息將大爆發,面對海量信息,人必然要通過移動搜索來獲取信息,這將對人們的認知產生深刻的影響。
搜索引擎不生產信息,卻能提供最大量的信息,可決定提供或不提供、多提供或少提供某些信息。從理論上講,搜索引擎即整個移動互聯網,成為互聯網上強勢的把關人。既能提供所有信息,又能按需精確提供,自然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入口。美國評論家李普曼提出“擬態環境”概念,指媒介真實偏離客觀真實,人通過媒介去理解世界,導致人們的主觀真實偏離客觀真實,對外界的認知有偏差和錯誤。
現如今,人們把選擇和提供網絡信息的權力交給了搜索引擎,又進一步導致了“搜索引擎真實”偏離了“互聯網媒介真實”,從而引起人們的主觀真實偏離了媒介真實,離客觀真實越來越遠。這種影響現在還不明顯,認知決定態度與情感,進而影響行動,而實際效果就體現在行動上,足見認知之重,這種趨勢必將改變人類社會乃至整個自然界的面貌。
移聯網對社會的影響
人類社會從來都是等級社會,社會是分層的,這無法消除,只能不斷博弈、相互妥協達到暫時的動態平衡。社會流動性是歷來受到關注的議題。在我國,互聯網的發展極不平衡,城鄉二元化,無論在終端數量、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在普及率上,農村都落后于城市,存在明顯的網絡鴻溝。移動互聯網和手機終端的發展對中國互聯網的普及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中國廣闊的農村地區以及龐大的流動人口來說,使用手機接入互聯網是更為廉價和簡便的方式。這對增進社會公平、彌合數字鴻溝意義深遠,移聯網使人更平等。
人云亦云
移動互聯云時代已然開啟,從云深不知處到生活在云端,人云亦云不再是從眾而是率眾,每個人都是一片云,人人都有力量和機會,沒有兩片云是類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