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個艱巨的系統工程,這不僅要有國家政策的重視、引導和支持,在各個學校內還需要各部門、各位教職員工共同參與,才能在長期堅持中顯現成果。在此工程中班主任承擔重要的心理健康干預工作,本文從實踐經驗出發介紹了班主任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如何實施干預作用。
心理健康干預作用注重班會善用賞識班主任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角色,是班級組織的直接管理者,能最直接、最親密、最廣泛地與學生聯系,在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起著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同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扮演著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的今天,如何在班級管理中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班主任應該思考與探索的課題。筆者在多年從事班主任工作中,有一些經驗和想法,在此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對大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艱巨的系統工程
心理健康是指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遇到任何障礙和困難,都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心理不會失調。目前我國大學生大多在心理上存在有焦慮、恐懼、強迫、抑郁、情感危機等表現,少數學生還存在心理素質不良,甚至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1.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癥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根據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治療,使學生在有心理不健康癥狀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2.建立學校心理咨詢機構,發揮心理治療作用。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學生心里的困擾,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
3.在各科教學之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理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學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學過程都包含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社會歷史積淀的文化知識、道德規范、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主導的。
4.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
二、班主任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干預作用
“干預” 就是過問或參與(其事)。心理學領域中有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叫心理危機干預,心理危機干預指對處在心理危機狀態下的個人采取明確有效措施,使之最終戰勝危機,重新適應生活。心理危機干預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避免自傷或傷及他人,二是恢復心理平衡與動力。心理危機是指由于突然遭受嚴重災難、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壓力,使生活狀況發生明顯的變化,尤其是出現了用現有的生活條件和經驗難以克服的困難,以致使當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狀態,常伴有絕望、麻木不仁、焦慮,以及植物神經癥狀和行為障礙。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危機干預是針對處于心理危機狀態的個人及時給予適當的心理援助,使之盡快擺脫困難。心理危機干預適用于存在心理危機傾向與處于心理危機狀態的學生。各種調查資料顯示大學生中有一定比例的學生存在心理問題,但有心理危機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因此,筆者個人認為不宜在大學生中普遍開展心理危機干預,而應該普遍開展心理健康干預。
在上篇所述學校開展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各方面工作中,可以看出絕大部分采取的是干預措施,因此心理健康干預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在對大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這一艱巨的系統工程中,班主任就是一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健康干預實施者,班主任發揮的干預作用不可忽視。
三、班主任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干預實施方法
第一,收集信息。學生信息是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干預的前提條件,班主任要做到利用所有的機會收集學生的各方面信息,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掌握每位學生的心理特征,及時掌握學校心理咨詢專業機構對學生測評的結果。
第二,注重班會。班主任應認真設計每一次班會,將大學生中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及早告知學生,讓他們有預備的知識,不至于在發生心理問題時手足無措。大學生的第一個班會至關重要,不僅要將學校的管理規定宣傳給每位學生,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將過去在大學生中出現的典型事例,進入大學可能出現的問題,大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大學與中學的不同等情況說清楚,這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一位班主任都應該爭取讓班會課成為大學生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明天的一個窗口。
第三,承擔課程。班主任在班級中擔任教學任務更有利于開展心理健康干預。班主任擔任課程教學工作,不僅增加了與學生接觸的機會,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受班主任治學的嚴謹,增強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增強班主任榜樣的帶動作用,更能讓心理健康干預貫穿于教學之中。
第四,常問小事。班主任要時常關心學生的起居生活,情感狀態,與周圍同學的關系,對學校的意見,對課程教學的意見……在問小事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老師的關愛,讓遠離父母無助的憂慮得到緩解;在問小事的過程中不忘灌輸生命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善待人生;同時留意自我意識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愉快接納自我,積極發展自我,樹立自信,消除自卑。
第五,及時出動。當了解到學生有特殊情況發生時,例如情緒低落、抑郁、不與家人或朋友交往;有自殺意念;存在失戀、學業失敗、軀體疾病、家庭變故、人際沖突等明顯的動機沖突或突遭重挫等等,一定要及時來到學生身邊,傾聽學生,傳遞關愛,提供幫助,給予支持。
第六,善用賞識。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轉型的今天,賞識教育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們的注意,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積極踐行,大力推廣。實踐證明,賞識教育符合素質教育的主體性、全面性和發展性的原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理念。
綜上所述,在對大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這一艱巨的系統工程中,不僅需要國家政府的重視、學校的重視,在建立、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同時,還要發揮全體教職員工的主觀積極性,參與到這一系統工程中來。在參與其中的一系列人員中,班主任不可避免地承擔了心理健康干預實施者的重要任務,因此,班主任需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專業知識,以便更好地完成此項重任。當然,有為學生高度負責的態度才是做好這項工作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戴涵,袁朝妮.班主任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角色淺析.中國科技信息,2010,(7)
[2]肖敏.班主任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重要作用.現代商貿工業,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