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助理,計算機系主任、教授
時云峰,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系教研室主任
在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重點建設專業的軟件技術專業,以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同類專業中獨樹一幟。在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結束以后,本刊記者專訪了陳斌教授、時云峰老師,探訪這個專業背后的“秘密”。
改革,從困境突圍
經歷了幾年的高速發展期之后,在行業人才需求大幅度下滑的背景下,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計算機類專業和同類院校一樣,出現了較大滑坡。2009年,陳斌教授臨危受命,出任計算機系主任。他意識到,唯有改革,方能讓計算機教育煥發出新的活力。
在學院的大力支持下,計算機系成為了改革的“試驗田”,任何有價值的新理念、新方法都可以放開手進行嘗試。在陳斌教授看來,改革必須抓住三個關鍵點:一是如何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二是如何對接產業,滿足企業的需求,三是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而這三個關鍵點如何轉變為切切實實的措施,并最終走出一條高職高專軟件人才的培養之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探索和實踐。
創新,雙線培養模式
學院探索了一套 “雙平臺雙主線”的雙線培養模式。“雙平臺”指的是為學生搭建通用平臺和專業化平臺,學生入學之后,先學習半年信息類大類課程,鍛煉綜合應用能力,之后可按興趣選擇軟件、網絡、多媒體等不同的專業方向,做到個性化培養。“雙主線”,一條是知識學習主線,主要是讓學生打好基礎、學好理論,為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條是項目貫穿主線,實踐項目教學貫穿于三年的學習期間,著力把技能練好。
如何讓項目教學落到實處,陳斌教授向我們介紹了學院的兩個特色做法。
一個是推行“導師制”,師傅帶徒弟,言傳身教。每個教師每年新帶七八名學生,做的項目從小到大,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為學生創造參與各種項目的機會,把“徒弟”一直帶到畢業。
另一個做法是緊貼市場,培養復合型人才。學生訓練項目重點從企業引入,在做項目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還注重讓學生盡快熟悉行業和市場,養成職業道德。理實一體教室、模擬軟件工廠和真實生產車間、軟件開發基地,構成了實訓基地建設的三個層次。在這里,項目訓練的流程與課程關聯,與學生的成長實現了緊密銜接。
同時,陳斌教授也指出,目前高職高專軟件專業畢業生最大的問題是大型項目經驗欠缺,因為大項目比小項目更能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所以急需搭建一個更大的校企合作平臺,讓教師、學生都能參與到大型項目中去。
競爭,就業力是關鍵
軟件行業發展日新月異,畢業生就業競爭日益激烈,高職高專軟件專業畢業生如何才能脫穎而出?除了著力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之外,學院還做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是密切聯系企業。成都是全國四大外包軟件基地之一,學院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成立了產區合作辦公室,與企業緊密互動,隨時了解行業、企業用人需求,引廠駐校,神州數碼、互聯神州、顛峰集團、普瑞斯等企業都將生產經營基地直接建在學院,實現了生產資源與教學資源的優質整合。
第二件事是打牢基礎,嚴格要求。學院非常注重嚴謹學風的培養。對于軟硬件方面的基礎知識,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過關,全系學生在進行基礎能力鍛煉時,計算機國家二級是必過門檻。同時,實行嚴格的學生管理,要求學生三年學習期內必須堅持上晚自習,學習形式豐富多樣:大一進教室、大二進實驗室、大三進軟件工廠。
第三件事是鼓勵創新。專門建立了“生產管理資源庫”,要求學生去企業實習時,必須關注和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并且向企業提出,得到企業的認可后,反饋給教師;同時自己要思考解決方法,將解決方案匯報給企業和學校。學院還成立了教師“創新工作室”,在工作室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項目開發并鼓勵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得來的收益一部分獎勵參與的學生,大部分捐出來作為家庭生活困難學生的補助。“我們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創新的價值感”,陳斌教授如此強調,“創新要從實踐中來,我們必須依靠市場來了解該學的東西,在企業中鍛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第四件事是誠信立人。在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細心學習,勤奮作事,踏實做人”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準則,也是該系的系訓。學院積極鼓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比賽,建立了技能大賽巡回聯賽制度,學生參與技能大賽情況列入學分考核范疇,這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責任意識、誠信意識、團隊意識和良性的競爭意識。
激情,師資年輕化、國際化
相關調查顯示,從2008年開始,高職高專軟件專業的學生規模和質量一直呈下降趨勢,但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軟件專業卻“逆勢上揚”,陳斌教授說,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系里對培育師資力量的重視。
系里三分之二的教師都有在國外學習3~6個月的經歷;所有教師都具有軟件高級分析師證書,學歷在碩士以上;每位教師每年必須做1~2個項目;系里有省級教學團隊、教學名師,有破格提拔的教授,還有省級青年學術帶頭人、交通運輸部信息化項目帶頭人……
除了國際化、年輕化以外,還有兩個關鍵詞。一個關鍵詞是“激情”,陳斌教授對此深有體會,“一定要把教師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只有我們自己有激情,才能讓企業也有激情參與進來,才能引導學生充滿激情地學習和創新。”另一個關鍵詞是“職業規劃”,系里每個教師對于自己的發展目標、實現措施都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假期都必須到企業或項目中鍛煉,這無疑為軟件人才培養提供了有效的人力資源支撐。
目前,學院正在考慮將軟件專業與交通行業結合起來,打造特色軟件專業。我們有理由相信,學院的這條高職高專特色軟件人才培養之路將會走得更好更遠!
教學感悟:
要想在軟件行業立住腳,基礎一定要打牢,還要有多種項目開發經驗。還有就是要和整個軟件行業的發展相結合,軟件開發做得最好的人往往都是對行業有所了解的人。
我國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發展迅速
1.產業規模擴大,業務增速升高。
2.產業結構服務化趨勢突出。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新技術和新業態迅猛發展,有力地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咨詢服務、運營服務同比增長49.3%和43.6%,服務化的趨勢非常明顯。
3.產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龍頭骨干企業迅速成長,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明顯提升,產業體系逐漸完善,互聯網應用軟件、企業管理軟件、游戲軟件等產品的競爭能力不斷提升,市場份額持續擴大,大企業日益成為企業創新和規模發展的主導力量,涌現出一批利用技術提供服務的軟件企業。
4.產業急劇發展。2011年1~10月,產業發展同比增長45.8%,西部地區的增速很高,東部和中部地區分別實現業務收入1285億和725億元,南京、濟南、成都、上海、北京等中國軟件名城試點城市的業務收入增速普遍高于全國水平,占全國業務收入的58%,產業積聚發展的特點非常明顯。
信息技術發展促進產業分工轉變
在第二屆中國電子高峰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周子學表示,信息產業未來將與傳統產業相融合,融合后將促進產業的大幅提高,有利于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同時隨著技術進一步提升,以及兩化融合深入,新的產業大分工趨勢開始明朗。未來信息產業將會全面提升產業的質量和降低社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