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就關于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2年)》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
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在會上發言,介紹了目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三項重點工作。
第一,暢通技能人才的職業發展通道,進一步健全符合技能人才培養規律的多元評價機制,完善國家職業技能資格體系,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辦法等措施,進一步拓寬技能人才發展空間。
第二,提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強化職業教育的職業化特征,防止職業教育辦成簡單的學歷教育,大力支持和推動各類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強化操作實訓,開展訂單、定向式培養。我們管理的技工院校作為職業院校的一部分,探索開展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以及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實現職業教育與職業技能標準、企業崗位需求有效銜接。
第三,提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加大對優秀技能人才的表彰和獎勵。繼續做好中華技能大獎和全國技術能手的評選表彰工作,繼續把高技能人才納入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范圍,大力宣傳優秀技能人才典型,大力開展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選拔優秀青年技能人才參加世界技能大賽,讓優秀青年技能人才能夠脫穎而出。在政策方面,落實好已經制定的高技能人才在聘用、工資、帶薪學習、培訓、出國進修、休假等方面的各項政策,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導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
會上,王曉初還介紹了職業教育發展情況。他表示,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還是十分嚴峻的,就業總量矛盾和就業結構性矛盾交織,就業結構性矛盾尤為突出。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培養技能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是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的必由之路。
王曉初認為,目前我國7億多勞動者中技能人才只有1.12億人,所以需要加快技能人才的培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會同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堅持科學的人才觀,大力宣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努力在全社會,特別是在職業院校的青年學生中樹立勞動光榮、技能成才、技能就業的理念,共同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