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際競爭日益激烈,文化滲透越來越快。要想在這種形勢下獲得個人的發展,取得組織的成功,建設強大的國家,歸根到底要靠人的素質,而提高人的素質,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教育。世界的競爭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主體——教師,肩負著光榮而神圣的歷史使命。要培養造就21世紀高質量、高規格的人才,就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是教師的師德,教師的師德決定了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又決定了教育的質量。因此,加強師德建設工作,是時代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隊伍建設的落腳點,也是搞好教育戰線行風建設、決定教師隊伍建設成敗與否的關鍵。
一、師德、師風失范的原因分析
當前,由于受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有悖師德的現象屢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民教師良好的整體形象,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師德、師風失范。
1.受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事業不斷進步,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隨著改革的深入發展,不免泥沙俱下,負面的、消極的社會沉渣泛起。在一些領域中,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假冒偽劣、欺騙欺詐問題日益突出;封建迷信、邪教、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卷土重來;一些人的價值觀念發生扭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膨脹,西方沒落腐朽的生活方式通過網絡、碟片、電影等各種途徑對我國公民進行思想文化滲透。在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下,少數教師免疫力差,導致自己精神空虛。
2.學校管理出現盲區
(1)重智輕德。有的學校仍然只重教學質量,輕思想道德建設;只重考試成績,輕素質教育,忽視了師德師風管理工作;少數學校對這項工作認識不夠,管理不到位,存在熱一陣、冷一陣的問題,造成管理環節不銜接,監控過程出現疏漏,甚至出現盲點,導致師德失范的苗頭有滋生的土壤。
(2)對違紀教師姑息遷就。有的學校明知個別教師存在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等問題,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而再、再而三地遷就教師,不及時批評教育,不嚴格按師德師風管理制度進行處罰。這種做法實際上是對違紀教師的一種放縱,是對學校教育的極大不負責任。
(3)師德評議弄虛作假。個別學校對教師的職業道德進行評議時,不一針見血,不真槍實彈,“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人人滿意,個個滿分,甚至不深入學生、家長、社會中詳細調查,胡編亂造,以假當真。
3.教職工忽視學習、反思、修身
有些教師目光短淺,以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十分了得,不學習,看不清教育發展形勢,思想信仰開始動搖,教育教學行為開始滑坡,甚至出現師德失范的違法違紀的情況。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心理失衡。由于缺乏學習,有些教師抵制不住市場經濟帶來的不良因素的誘惑,心術不正,恨天怨命。看到自己的同齡人當官發財,就按捺不住教師職業的清貧、寂寞,心理上出現了嚴重扭曲和失衡,價值觀和事業觀被拋到九霄云外。
(2)忽視小節。有的教師存在一些不良傾向,如說得多、做得少,計劃多、落實少,講客觀困難多、談主觀原因少,講宏觀問題多、談具體細節少等。他們片面地認為課堂上接打手機、酒后上課、課外打打麻將等,都是生活小節,不損形象,無傷大雅。殊不知,這樣必然會導致少部分教師儀表不整,舉止不文明,出言不遜或骯臟,與為人師表的要求相差甚遠。
(3)工作不敬業。有的教師“身在學校心在商”,搞第二職業時全身心投入,干教育工作時馬馬虎虎、無精打采;有的教師學新教材、新教法、新課程標準一再畏縮,學歪門邪道卻躍躍欲試;有的老師知識貧乏、教法陳舊,教學成績排位末位、誤人子弟。
(4)法律意識淡溥。有的教師不認真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要求,不尊重學生的人格、人權,惡語傷害學生,甚至采取罰跪罰站、反復抄寫作業、打手掌、屁股等手段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有的教師在課堂上搞負面宣傳,管不住自己的嘴,胡說八道;有的教師參與社會賭博,在社會上臭名遠揚,被學生及學生家長看不起,嚴重損害了教師隊伍的形象。
二、如何加強師德建設
在新形勢下,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方面:
1.為人師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模范。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為人師表,對學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其爆發的內驅力不可估量。因此,為人師表是當好人民教師的最基本要求。在汶川大地震中,老師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教師職業的偉大。北川有三十多位教師為了救助學生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畫面,令人潸然淚下。他們是最可愛的人,無愧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稱號。打鐵先要自身硬,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應熱情大方、平易近人、活潑開朗、意志堅強、知識淵博的人才。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這樣,言談舉止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做好學生的良師益友。總之,教師要志存高遠,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篤學,與時俱進。
2.身教重于言教
學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一所學校的校風校貌與教師的行為表現息息相關,一個教師的師德好壞對教風、學風影響極大。筆者認為,目前,敬業樂教、無私奉獻于教壇的教師是絕大多數,他們在工作繁重、生活清貧的情況下,以自身高尚的師德與良好的師表行為影響與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備的學生,令人敬佩。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3.敬業精神
具有敬業精神的教師,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為人民的教育事業能嘔心瀝血,對工作一絲不茍,即使碰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也會想辦法克服。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以學生滿意不滿意、學生快樂不快樂、啟發沒啟發創造性思維,以及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4.服務心態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燃燒著的蠟燭”等稱號,是社會對教師職業的高度評價,同時,也是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教師要像窗口行業一樣,將“為顧客服務”融進“為學生服務”之中去,并且要具備這種心態,不能像過去那樣高高在上,對學生指東點西,把他們當作指揮的工具。另外,教師在教學中的服務心態,不應只為少數優等生服務,而應該平等對待那些后進生,因為他們同樣也是“財富”的源泉。教師甚至要給予他們最優惠的服務,設法調動其全心全意的積極性和上進心,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把他們培養成為合格且有特色的“產品”。
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道德基因的轉接者。因此,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市機電工程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