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各技校普遍實施兩年制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語文課的學時。然而,技校生的語文水平顯示,語文課不但不能輕視,而且必須強化,且要提高教學效果,進行改革創新。那么,技工教育中的語文教學應該如何改革呢?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實踐,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語文教學要充分展現學生的個性
技校語文教學要發展學生的品格,就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尊重學生的個性,張揚學生的人格力量。學習語文可以化育人格,讓人性充盈、圓融。在作文的創新教學中,應開放搞活,首先內容上大膽突破,提倡“揚個性,抒心靈”。技校學生正處于思想最活躍的時期,情感豐富,心中充滿著對未來的美好向往。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我手寫我心”,怎樣想就怎樣寫,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例如,筆者讓學生寫作《我的人生境界》時,學生都能如實地書寫自己的人生境界。然后,筆者通過分析人生境界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階段,引導學生應該成為怎樣的一個人,教育學生只要認真做好自己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就可以不斷地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在講授《最后的常青藤葉》時,當學生一起感悟了老貝爾曼的無私關懷、幫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人性光輝后,教師根據職校學生的特點,適時地把課文進行了延伸。之后,筆者用多媒體循環播放事跡感人、社會反響強烈、學生又比較熟悉的2009和2010年度人物的圖片,讓學生在每個短暫的45分鐘里都能享受人生,獲得對事、對群體生活的體驗,讓學生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個人才能得到充分展現,人格得到尊重,激發探索生命、生活意義的興趣,體會到人生的美好與艱辛。
二、語文教學應倡導合作探究教學
技校語文教學環境相對寬松,升學壓力不重,技校本身的特點也為新課程實施提供了條件,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創業精神、創新意識等是技校學生迫切需要的,所以,語文新課程標準必須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出一大批具有合作意識、素質較高并能滿足社會需要的人才,是眾多職業學校深化教改所要實現的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建立合作學習機制,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例如,筆者在仿照《荷塘月色》這篇文章寫作文的教學中開展了合作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寫出多彩的文章,引導學生自由結成小組,學會合作,一起搜尋相關資料匯總,一起學習、交流,獨立完成初稿。之后,小組成員再次針對初稿交流欣賞、互評互改,使學生感到輕松、自由,而不是壓抑、緊張和自卑,順理成章,學生就會成為交流的主體。實踐證明,合作探究教學方法對職業學校學生來說,優點是比較明顯的。在教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感受職業生活——與學長的對話”時,筆者提前讓學生體驗今后工作中如何與他人交往,一道合作共事。總之,職業教育是就業準備教育,如何使學生個體更好地社會化,以參與成人社會的生活,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嘗試語文教學生活化
生活即課程,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語文課程的教學,要引導學生走出課本,走出教室,走進社會,從生活中積累素材,運用知識并積極地觀察自然,了解社會,思考人生,充分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技校學生畢業后大部分將自主擇業,學習語文還可幫助他們更好地生活、工作,教會學生融入社會,熱愛生活,創造生活。語文課堂中,要讓學生帶著社會生活經驗走進課內,又帶著更好的技能、方法走向課外,再讓他們到生活中去檢驗和運用。筆者設計貼近生活、生動形象、趣味十足的語文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置身生活場景,自主合作探究,使學生從語文小天地步入生活大課堂。另外,筆者還注重課前向生活開放,課中再現生活。生活化語文教學嘗試,讓學生積累生活經驗,獲取語文素材,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入課內,課堂上大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新問題,并加以解決,使學生的學習方法、知識技能等更科學完善。又如,教學《公儀休拒收禮物》時,筆者讓學生戴上頭飾上前表演故事情節。這樣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并能使他們更直接地聯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加以發揮,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語文教學要適應實用化的發展需要
語文課堂是教學主陣地。學生的學習方法、知識技能等大部分是在課內獲得的,但課內不是語文教學的起點,更不是語文教學的終點。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各種能力,走出校門可以利用校內學到的知識繼續學習自己需要的東西,同時更好地立足于社會,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和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1.在進行語文教學的同時兼顧書寫能力的培養
技校學生要突出書寫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傳統的語文強調寫規范漢字和書法技巧,電腦出現后,人們對此已不再重視。筆者曾要求學生寫一封求職信,文章錯別字連篇,字跡又極難看,不僅影響表達效果,也有損自身形象,甚至有礙于被任用。所以,教師必須要讓學生認識到寫字的重要性,認真教給學生寫字的基本知識,讓學生掌握漢字的各種筆畫結構和書寫方法。把字寫好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所以,寫字教學要貫穿語文教學的始終。筆者利用大學時所學的書法知識,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上,為學生講解鋼筆字書寫技巧,使學生書寫水平得到提高。
2.在語文教學中培養聽說能力,為就業“保駕護航”
技校生畢業后大多自謀職業,學好語文可使他們更好地交流、交際,特別是能說會寫的畢業生普遍容易找到工作。筆者的一個學生到太平保險面試,介紹自己姓名時面紅耳赤、汗流滿面,口頭語言表達不流暢,態度不自然,難以將自己的特點、長處恰到好處地介紹給用人單位,當場就遭到了用人單位的拒絕。有的學生在面試時說話結結巴巴,細如蚊吶;更有的學生平時成績優秀,但由于平時缺乏聽說訓練,在招聘者面前也很木訥,過不了面試關。因此,聽、說、寫能力關系到求職的成敗。
從職業崗位能力的角度來看,目前社會對技校生在語文能力上的要求,主要是較強的聽說能力和應用寫作能力。在現代社會,言語活動越來越簡化和迅捷,當代科技的高度發展,手機的普及,使口耳相傳越來越成為當代社會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因而聆聽比閱讀具有更廣泛的信息對象。如果一個人的聽話能力差,他就不能正確領會對方的說話意圖,影響面試成功率,同時影響他吸收相關知識。因此,如何從他人的口頭言語中獲取信息,應成為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一個重要內容。如何在交際中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思想,如何在交流中讓別人聽從自己的意見,都與口頭表達有關。所以,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多創造說話的機會外,更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說話能力的培養訓練。筆者認為,首先要進行普通話訓練,使學生能夠擺脫方言影響,說出較為標準的普通話,更好地與他人進行交流。其次,主要學習怎么說,即如何準確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圖,其中涉及到聲音的表達技巧、說的心理素質和思維素質,以及態勢和一般技巧等。另外,可設置口語訓練課,或設置口語訓練專講,為學生創造當眾說話、表達的機會,從心理上、思維上、藝術上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訓練。
3.突出應用寫作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發展創造條件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成和發展,應用文在各行各業中運用越來越廣泛,頻率越來越高,作用也越來越明顯。技校學生作為專業技術人才,所在單位都要求其具備寫作能力。所以,教師要突出學生應用寫作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但是,應用文寫作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總課時中所占的比例與其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地位極不相稱。很多人錯誤地認為,需要寫應用文時,可以查工具書或模仿別人的文章即可,或者上網復制、粘貼。但如果沒有經過很好的訓練和培養,就不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照抄會鬧出笑話。雖然應用文有固定的格式,但不是掌握了格式就能寫好應用文的。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廣留時空余地,用教師的主動帶出學生的互動,認真訓練學生掌握應用文的格式、內容及用語等。同時,還要靈活補充教材中沒有的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又高的其他實用應用文,如單據、便條、書信、海報、報告等。此外,還必須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特點以及地方特色需要,調整應用文教學的內容,補充教材以外的有針對性、實用性的應用文。以旅游服務與酒店管理專業為例,應補充人土風情介紹、歡迎詞和導游詞等的寫作。總之,教師一定要根據實用化方向發展需要,加大應用文體的教學分量,把實用文體講深、講透,讓學生熟練掌握,為職業學校生將來工作和深造打下基礎。
五、在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技校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清醒地看到,技校學生的文化知識基礎薄弱且普遍具有“厭學”情緒。因此,在技校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個性、興趣和愛好,以及學生的個別差異,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比較、概括。同時,積極推廣、運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如幻燈、錄音、光盤、投影儀、電腦課件等,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營造輕松、活潑和愉悅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如教師在講授《拿來主義》和《項鏈》等課文時,可以讓學生聯系今天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新形勢,思考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從容應對各種機遇與挑戰。
總之,改革應當是全方位的,技校語文教學應當朝著現代化、生活化、合作化、人性化和實用化方向發展。技校生是將來走上社會的技術型人才,指導思想要更新。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積極熱情地投身創新教育、教學的研究,大膽嘗試,勇于創新改革,努力給教育教學帶來全新的面貌,為社會經濟發展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做出自己的貢獻。
(作者單位:福州市連江縣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