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1999年起對高等學校擴大招生,中職學校教育在起伏變化之中。2000年之后,中職學校全面并軌,國家不再統一分配,而由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進行雙向選擇,所有中職學校都面臨著招生及畢業生就業的難題,學生流失率曾經達到20%之多。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一現象的出現?只是學生素質差、基礎差嗎?其實不然,我們也要從自身找出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流失的學生中也有不少是學習成績不錯的,這就需要找到問題的根本所在,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
一、問題的提出及原因分析
1.問題的提出
我國現今的職業教育,培養的是生產工作一線的實用人才。由于勞動用工制度、工資待遇及社會思想意識等方面的制約,職業教育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地位低于普通教育,政府雖提倡加強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但遠未達到與普通教育并駕齊驅的目標,因而職業學校的師資和生源質量都相對較差。
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我國大多數中職學校的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保持在96%~98%。但是,就業質量不高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專業對口率低、工資待遇不高、工作不穩定等方面。
大家都有共識,普通高中的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主動。中職學校的學生比較自卑,對學習沒有信心,普遍對學習不感興趣。中職學校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先天型”的,這類學生比例較大,他們從小學到初中一直不愛學習,唯一的想法就是混個畢業證;另一類是“后天型”的,這類學生比例比較小,他們沒考上高中,但成績比較好,帶著美好的憧憬邁進職業學校的大門,但在以后的學習中連連受挫,因而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2.原因
(1)自卑導致學生對學習成績不在意。職業學校學生99%是普通高中的落選生,他們在初中時成績不好,是老師眼中的“灰色生”,同學看不起,家長不喜歡,他們對學習滿不在乎,甚至持有排斥的態度。
(2)由于教學普教化,導致學生對相對較難的課程產生畏懼心理。數學、英語初中時沒學好,專業理論課比較繁難、枯燥,大多數學生聽不懂。而我們的教學不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仍然按照傳統方法和傳統的評價體系進行,而且還把文化課重點放在一年級,導致了學生學習的失敗,而學習的失敗是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致命打擊。
(3)教學手段的陳舊,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熱情。一方面,大多數職業學校尤其是農村職校的經費投入不足,實訓設施不完備,專業技能教學只能在黑板上進行;另一方面,由于職業學校教師參差不齊,教師素質普通不高,不思進取,不求競爭,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照本宣科的老師大有人在,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熱情下降,學習興趣逐漸喪失。
(4)就業質量不高導致學生對就業的向往程度減弱。一方面,目前社會上輕視職業教育,重視高學歷文憑,輕視技術勞動的現象仍比較嚴重。其中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技能型人才的價值無論是從薪資上還是晉升通道上尚未得到充分的體現和保障,學生感覺沒有發展前途。另一方面,部分學校的課程設置與企業的要求不能達到零距離對接,學生感覺學不能致用,學不學都可以。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學生厭學已成為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應該引起教育同仁及社會的關注。
二、解決建議
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是中職學校的一項系列工程,既要有思想的統一,也要有管理的改革。
1.樹立“興趣教學觀”
有什么樣的教學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學校可以通過組織教師分析學生的學習現狀、學習“興趣教學理論”、分析學校內部“興趣教學”的案例等形式,讓全體教師明確學習興趣是職業學校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因素,學校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要使“興趣教學”成為學校領導教學決策的原則,成為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原則。
2.更新實訓設施
掌握專業技能是職業學校學生的強烈愿望,也是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而技能訓練必須憑借實訓設施。沒有設施只能在黑板上修汽車,用粉筆頭搞焊接。
對職業學校來說,考試不僅是檢查手段,更應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因此考試形式不應千篇一律。考試的形式新穎,學生有興趣,學生積極性就高,這樣的考試能考出學生的個性,能考出學生的信心,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除以上所講的內容之外,還要開展校園內的各種活動,對相關專業進行教學評比。不是沒有升學的壓力就可以無視學習的重要性,站在教師的角度,更希望我們的學生能有好的學習態度,讓我們的付出能有預期中的收獲。
(作者單位:廊坊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