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業院校素質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意識不夠明確
職業教育的執教者應當從根本上樹立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的正確的職業教育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學觀,而不應將教書與育人這一辯證統一體割裂開來。職業院校的教師不僅是專業技能的傳授者,更應是學生成長的指引者,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書”,更為重要的職責是“育人”。但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數的教師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綜合素質養成,只管45分鐘教學以內的事情,不注意課堂以外學生的教育,甚至片面地認為學生的素質教育是學生管理部門或輔導員的工作,與任課教師無關。從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上,把知識、能力、素質三者割裂開來,從時間分配上把課內與課外分開,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沒有形成應有的效果與合力。
2.沒有擺正素質教育的位置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要為行業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第一線的崗位服務,為一線培養最需要的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技術型、技能型人才。這一辦學理念正是素質教育在職業教育領域的體現。但在實踐中,一些教師只重視“高技能”教育,忽視了“職業道德”的教育,片面地認為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理論知識和培養實踐能力,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只是單純構建職業人才所需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把素質教育放到附屬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位置,難以落實。
3.生源水平參差不齊
受本科院校擴招的影響,近幾年來職業院校生源不足,而且質量下降。學生來源不同,文化基礎差異較大,水平參差不齊。加之受基礎教育階段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忽視了素質教育,使學生的基本素質較差。與本科院校相比,這部分學生作為應試教育的失敗者、選拔考試的被淘汰者,大部分有自卑心理,不少學生是出于無奈才選擇了職業教育這條路。他們絕大多數職業理想模糊,缺乏學習的動力,勞動觀念淡薄,缺乏吃苦精神和敬業精神,往往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社會責任感不強,缺少團隊合作的意識。就學生的文化素質來看,整體情況較差,如文學修養欠缺,知識面狹窄,歷史知識較貧乏,藝術修養比較膚淺等。因此,對職業院校的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任務仍很艱巨。
二、職業院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對策
1.思想教育是根本
素質具有很強的復合性,是人的品格、智慧、知識、能力的綜合。素質要建筑在知識、能力之上,但更強調做人這一根本。思想教育的核心是要使我們的學生能夠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斷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思想素質教育不僅直接決定和影響學生當前乃至一生的發展軌跡,而且也直接影響科學文化素質的形成和發揮。學生要德智體美的健康發展,就要明白:德育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為智育和其他各方面提供精神動力,為學校教育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證,同時智育的發展又為德育奠定堅實的基礎。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一定要從“細”著手,對待學生的過錯和失誤要詳細了解緣由,及時給予批評教育,讓學生有所觸動,知錯思改。
2.文化教育是保證
進入職業院校的學生,原本文化素質就不高,加之學生普遍重操作輕理論的思想作怪,學校開設的文化課特別是與專業相關不大的文化課少之又少,所以學生的文化素質是不容樂觀的。因此,技工學校在向學生傳授專業技術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應盡可能提高他們的普通教育水平,文化課應當保持高中標準。因為良好的高中文化知識基礎,是學習現代技術知識與能力所必需的。如果學生學習專業之前不打下扎實的文化科基礎,專業學習的質量和效率是難以保證的。
綜上所述,文化素質是新一代勞動者所必須具備的,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社會中生存和發展下去。職業院校不可隨意更改文化課的課時,那種企圖以削弱文化課的學習來突出、強化操作技能訓練的辦學觀念,最終將影響和削弱操作能力的培養,從而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
3.專業教育是目標
專業素質的高低,主要以兩種能力來衡量,即操作能力和適應能力。
(1)就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而言,主要是培養中級技術工人,也即學生要具備“一技之長”,具有一定的專業操作能力。
(2)從市場經濟對人才需求的角度看,社會上需要大量的復合型人才,也即所謂“一專多能”的人才。目前,擺在職業院校面前的一條必由之路,就是要對專業進行復合化建設。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及承受能力,以相近專業復合為宜。學生專業素質的高低,是學校辦學水平的標志,是能否立足社會的關鍵,因而也應該是各職業院校競相努力的目標所在。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明縣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