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輔導員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輔導員以職業規劃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的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積極的心態,建立誠信的素養,培養個人自信,讓學生在就業時有自己的職業傾向,順利就業,降低離職率,促進個人發展,同時達到提高學風班風建設的目的。職業規劃是輔導員工作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職業規劃 思想教育 目標教育 就業教育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呈現出新的特征。學生們抱著各種心態走進高職院校,有的是高考沒發揮好的迫不得已,有的是剛剛夠錄取線的慶幸。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高考的緊張壓力驟然消失,為了考上大學而讀書的目標已經實現,多數學生進入了一個目標缺失的狀態,同時大學階段自主、靈活的學習方式以及時間管理,會令學生不適應,再加上現在就業競爭的日趨激烈,所有這些都會造成學生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失衡,產生學習沒有動力、迷戀網絡等現象。其實在學生內心深處都希望能夠在畢業后找到好工作,成長成才是每一個學生最強烈的愿望,只是他們不知道路在何方,這就需要高校的思想教育發揮導向作用。
一、高職院校思想教育現狀
目前職業院校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徑有兩條。一是兩課教育,由于受課時等因素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從入學到畢業全面指導學生。另一條是輔導員、班主任的指導,然而,多數高校輔導員的時間被學生的大量事務性日常工作所占據,很大程度上已經蛻變成事務員,使他們很少能集中精力從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許多深層思想問題的引導。由此,高職學生思想教育的實質由教育演變成了管理,學生的思想狀態也逐漸從入學時的迷茫逐漸轉化為:理想信念模糊,道德意識弱化,強調自我價值,追求物質利益。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輔導員、班主任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通過多年的輔導員經驗,筆者認為輔導員以職業規劃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二、職業規劃的定義和內容
職業規劃,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客觀地對自己的個性、興趣、愛好、能力、特點和價值觀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并結合時代特點,深入了解各種職業的需求趨勢以及成功的關鍵因素;再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和知識結構,確定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且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形成完整而適當的職業觀念,培養職業發展所需的應變和決策技能。
以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為切入點,在學生中大力推進目標教育,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在對未來社會需求進行預測和對可能從事職業進行規劃的前提下,讓學生合理設計大學階段的學業,并有重點和針對性地在某一方面強化訓練,全方位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這樣就能使學生明確社會的需求,給自己準確定位,樹立合理的目標,并盡早開始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為將來走向社會做好準備。大學生職業規劃主要包含以下九方面的工作:
第一,設計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入學時的心理狀態。
第二,運用職業規劃理論對個人條件進行分析。
第三,確定個人志向。
第四,引導學生進行環境的評估。
第五,引導學生根據職業規劃的特性,通過對6W的分析做出職業生涯選擇。
第六,確定職業生涯的長期、中期、短期目標。
第七,制定行動計劃與措施。
第八,監督執行。
第九,職業規劃方案的調整。
三、用職業規劃理論引導高職學生的思想教育
1.用職業規劃理論引導目標教育
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普遍帶有盲目性,對于自己所學專業并不是很了解,更不了解社會對該專業職業能力的要求。入學后,有的同學盲目學習專業知識,有的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還有一些是不知所措地混日子,等待畢業。因此,在新生剛入學,對未來的大學生活充滿憧憬,也存在專業、職業、就業等多方面的知識空白的時候,應由輔導員帶領學生進行職業規劃,使學生建立專業和職業的概念,引導學生從自身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激發學生深入思考“我為什么而學”“我希望以后擁有什么樣的生活”“我應該怎樣做”。在學生進行自我思考的同時,又會進一步引發學生探索自己所處環境、所學專業以及學校提供的各種資源,從而建立職業目標。幫助學生科學地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解決學生思想上的迷茫,為學生學習提供原動力,也會讓一直困擾我們的學風問題迎刃而解。
2.用職業規劃理論引導就業教育
絕大部分學生從家庭走進學校,與社會接觸較少,對職業的認識膚淺,毫無準備地從學校步入職場,會顯得手忙腳亂、疲于應付,加之對職業的準備不充分,往往產生巨大的職業困惑,甚至出現盲目跳槽、職業滿意度低下的狀況。職業規劃可以幫助學生確立長遠的職業目標,避免盲目的職業變更,從而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
四、輔導員帶領學生做職業規劃的可行性分析
輔導員帶領學生做職業規劃具備很強的可行性。首先,輔導員了解學生。高職院校的輔導員一般是從學生一年級入學一直到帶到畢業,對學生的性格、愛好、特長、綜合素質等各方面的了解客觀而全面,給學生的建議也最具針對性。輔導員是和學生接觸最多、感情最深的老師,多數學生愿意接受輔導員的建議。其次,時間靈活。輔導員可以通過班會、自習課等集中的時間,給學生講如何做職業規劃并布置相關任務;也可以通過班級日常事務的管理等環節,利用零星時間,監督學生計劃實施的過程,提醒學生向自己的目標靠近。但同時,輔導員的素質還需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師培訓多集中于專業課教師的專業培訓,針對輔導員的培訓幾乎為零,職業規劃是一門科學,但大多數輔導員對其并不了解,所以加強對輔導員的培訓、提高輔導員的素質是十分必要的。
五、結論
職業生涯規劃對個人職業發展至關重要,它正在被社會各界所關注。以職業規劃作為切入點,培養學生積極的心態,樹立個人自信,指導學生建立誠信的素養,能讓學生在就業時有自己的職業傾向,順利就業,降低離職率,促進個人發展,同時達到提高學風班風建設的目的。總之學生的思想是通過引導到達更高的境界,而不是靠管理達到的。輔導員不要空口和學生說上課要好好聽講、不能玩手機、不要去網吧等,而是應和學生一起規劃他的未來,和學生一起進行個人條件分析,一起確定個人志向,一起進行環境的評估,一起確定職業生涯的長期、中期、短期目標……讓學生的理想觸手可及,并愿意為此而努力。
(作者單位: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