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分析
目前,中職教學面臨著巨大挑戰,大批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學習上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厭學現象嚴重。面對這樣的現狀,不少教師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從中職學生的客觀情況和認知水平出發,不會因材施教,不會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主要表現為:
1.教學中的情感阻隔
傳統的師生觀念束縛著師生關系的發展,造成了師生、生生間情感難以融合的問題。不少學生認為教師很少與他們認真交換看法,甚至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屑一顧,課堂中缺乏支持性的學習氛圍。還有一些教師以為,只有拉大與學生的距離,才能樹立教師的威信,形成了教師在課堂上嚴肅有加、下面學生鴉雀無聲的局面。
2.填鴨灌輸式的教學仍然存在
學生是課堂上的聽眾,而教師成為課堂上的演說家,被動學習是學生每天的必修課。某些教師過分強調接受式學習,在備課時著眼于教師的“教”,更多考慮教師上課的方便和需求,從而忽視了中職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限制了學生的參與程度,沒有關注學生需要學習什么,學得怎樣等方面綜合考慮。
3.教材的處理方法過于呆板
有的教師拘泥于教材,一味按照課程內容教會學生某種既定的、死的知識,缺乏與社會生活、時代發展、學生心理的聯系與互動,不會在特定的教學情景中對既定的課程內容進行變革和創新,不會根據情況進行拓展和處理。
4.評價手段不合理
某些教師的課堂評價形式單一,只限于教師評價學生,忽略了學生的自我評價、生生互評和小組評價等多種渠道的評價。有的教師課堂評價渠道單一,只注重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忽視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只注重學生獲得的知識情況的評價,忽視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意志、習慣、態度等方面的評價。
二、中職學生的學習現狀
1.自卑導致中職學生缺乏自信
中職學生普遍認為不如普高學生,自卑心理較強,對前途不抱或不敢抱太大的希望。上了職業學校,不好意思見人,看看自己學習成績長期不理想,喪失了信心,對學習有抗拒感。個別學生從小學習基礎差,甚至自暴自棄,得過且過,缺乏上進心。這種消極心理勢必會對學生的接受教育形成障礙,對學習尤其對數學課產生畏難情緒,被動地應付學習和考試,甚至完全放棄學習。
2.厭學導致中職學生缺乏動力
不少中職學生學習信心不足,對知識價值和學習的作用認識片面,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在他們看來是可有可無的事情。而厭學情緒和畏難情緒造成中職學校的大部分學生對學習產生厭惡心理,學習無計劃、無恒心,意志力薄弱,缺乏自制力,日復一日滋長了惰性。
3.缺乏自主學習的自覺性
由于種種原因和各種心理所致,中職學生往往是初中學校中的“弱勢群體”,知識基礎較差,接受能力不強,不能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前面沒學好,后面的知識就更難掌握,習慣性地只能死記硬背,學習停留在記憶模仿的認識水平上,在學習上缺乏自覺性和主動探究精神。
4.自我監控能力低下
一般來說,中職學生在智力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只是在知識體系上存在缺陷,不會查缺補漏,不會認真總結,沒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基本不制定學習計劃。這表明學生在學習中的自我監控能力較低,這些缺陷使他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困難,有的甚至喪失了信心。
三、具體教學策略
1.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1)直觀教學,啟迪興趣。從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結合中職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通過做游戲、實驗操作、模型演示、圖表展覽以及多媒體的運用等形式,幫助學生組織原有知識經驗中的感性材料,啟迪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培養和發展自己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體會和理解,掌握數學知識。
(2)設疑問難,激發興趣。亞里士多德認為:“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因此,設疑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觸燃學生思維火花,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新穎、有梯度的問題,有目的、有計劃地設置適宜的障礙,層層推進,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不僅獲得一定的知識,同時也培養他們學習的能力。
(3)成功體驗,穩定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依據中職學生的個性差別,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創設不同的情境,捕捉他們的閃光點,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樂趣,從成功中嘗到甜頭,從而穩定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信心與動力。如果學生在學習中經常獲得成功,自尊心就能得到尊重,對學習就更有興趣,更有信心,從而不斷進步,形成良性循環。
(4)巧設練習,增添興趣。練習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有效手段,是增強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興趣的法寶。設計練習要從學生的心理和認知規律出發,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個別學生,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練習內容要有梯度,循序漸進,做到形式多樣,講求實效。
2.科學、靈活地評價學生
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他們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教學中,即使學生答不對問題,教師也不能全盤否定,而要給予適當的鼓勵,讓學生體驗進步。
評價要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評價。對于智力發展較遲緩的學生,要多鼓勵,多表揚。通過評價讓學生感受到陽光般的溫暖,教師用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句贊美,來溫暖學生渴求得到認可和理解的心。對于智力發展較好的學生不要輕易表揚,要通過評價來拓展他們的學習思路,并幫助他們提升學習能力。
3.營造愉悅、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低下身來,認真傾聽學生的聲音,做學生的朋友。在課堂上創設給人以實感的教學情境,以平等的對話態勢,形成情感交融的氛圍,讓學生始終沉浸在情感和思維暢通交流的課堂氣氛之中,獲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民主、活躍、有趣的課堂氛圍是學生潛能、創造性、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發展的陽光、空氣和水。教師要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快樂”的氣氛。要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把課堂還給學生,倡導學生有疑就問,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4.重組教學內容,使教材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
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要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學習知識的課堂中,尋找既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又與學生的思維規律相適應,為學生發展所需的素材作為教學內容。通過學習,讓學生每天都有新的收獲、新的感受、新的發現。
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挑選出重要的或學生不太容易掌握的內容進行講授,幫助學生解決思維障礙,獲得對數學知識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凡是學生自己能學的內容,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問題,自己討論,自己設計練習,這樣可以節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5.優化學生數學學習的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建構“合作交流”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情感,點燃合作交流的火種,將課堂教學還給學生,把學習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切實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使每一位學生都敢探究,想探究,會探究,樂探究,體驗探索數學奧秘的成功和快樂,有效地獲取知識,發展個性,促進能力提高。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旅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