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必然要落實到德育工作和各科教學之中。機械制圖在中等職業學校中是一門既有理論、又有較強實踐性的重要專業基礎課,如何在制圖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筆者從機械制圖教學中積累的經驗出發,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機械制圖對創新能力培養的作用
機械制圖課程是研究機械圖樣的圖示原理、讀圖和繪圖方法及有關標準的課程。它主要培養學生識讀圖和繪圖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可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對創新能力培養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機械制圖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獨特的優勢,且創新能力是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逐步培養并不斷發展的。
創新能力至少包括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兩個要素。創新思維以思維的敏銳性、流暢性、發散性、獨特性等為基礎,創新精神引起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從而對人的直覺、想象、記憶等能力起到決定性作用,對創新能力的培養起到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圍繞如何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來展開工作。
創新能力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個人因素等。學校教育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教師在講述機械制圖課程時,應由抽象到具體,由二維到三維,由原理到規范,逐步增強學生的繪圖能力,培養空間想象力。教師還應組織學生到生產實踐中去,經歷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反復實踐的過程,去感受、發現學習機械制圖課程的樂趣,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在教學和生產實踐中,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往往只局限于一種途徑或一種方法。作為制圖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到生產實踐中增加感性認識,還要給學生安排一定量的題目,設置梯度,讓學生反復訓練,這樣的訓練應貫穿教學始終,使學生的思維具有流暢性、獨創性。
以圖1為例。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想象物體形狀的不同圖形,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總結這類題型的規律,進一步拓寬思維,提高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的獨創性思維,使學生敢于對書本提出異議,敢于對教師的講授提出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全新看法。在設計問題、選擇練習時,教師要給學生更多的表現自我、展現個性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將機械制圖教學和各學科聯系起來
機械制圖是一門既有理論、又有較強實踐性的專業基礎課,是中等職業技工學校機械類專業的舉足輕重的必修課,與其他課程的聯系非常緊密,它與“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金屬工藝學”、“機械設計基礎”、“金屬材料熱處理”等課程構成機械類專業的專業基礎。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將制圖教學與上述幾門課程有機地聯系起來,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作為教育活動的根本要求和素質教育的核心,而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或一般要求,這樣學生的興趣才會愈來愈濃,發散性思維得到鍛煉,創新能力才會逐步提高。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靠的是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才,創新能力的形成來源于嚴格的思維訓練。如何在有限的制圖教學課程中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可持續創新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擺在中等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而解決這道難題是機械制圖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者單位:河南省焦作冶金建材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