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工作中,在和青年教師交流時,常聽他們說起自己學習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心得。他們說得最多的是要加強自己的業務學習。他們認識到只有知識精深了才能博得學生的尊重,還有就是要向老教師多請教、學習,學習其管理方法、技巧。這時筆者總會說一句:還要有一顆心,就是愛心、赤誠之心。
一、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基礎
教師終其一生要做好兩件事情:“正心”、“修身”。“修身”就是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正心”,擁有一顆愛心: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學生的愛。
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基礎和開始,是教師最基本的個性心理品質。
首先,教師要熱愛教育工作。教師只有熱愛教育工作才會樂于獻身教育事業,而這又與教師的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自豪感聯系在一起。
其次,熱愛學生,這是熱愛教育事業的具體體現,是教師正心的基點。
教師只有對學生充滿誠摯的愛,才會真心去關心學生的成長;只有對學生充滿誠摯的愛,教師才會自覺提高自己;只有對學生充滿誠摯的愛,教師才能擺正心態,面對各種生活和工作中的難題。
二、教師如何愛學生
1.全面關心學生
教師要關心每一個學生,平等對待學生,要把自己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熱情傾注到每個學生身上,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實現他的智力水平允許的最優化的發展;這也意味著教師要全面關心學生的所有方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首先,在授課時要根據每位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調整教學進度。再者,機會均等。例如通過順序提問方式,給每一位同學相同的交流的可能性。課堂提問還是建議依照座位順序或者學號,達到機會均等,學生也會感到現實的參與感,使很多已經喪失學習積極性同學重拾信心。在實操過程中分組的小組人員盡量少,使人人都有動手提高的機會。
2.尊重和信任學生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具有與教師平等的人格;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可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教師的指引,教師有權力對學生進行評價,但這不意味著教師就能高高在上。“高高”其實是指知識的高深、業務的精深、處世的成熟。現在有種說法:“現在的學生素質低,不尊重老師”等,誠然,現在職業院校的學生文化基礎是差些,但說他們“素質低”本身就是一種對他們的不尊重。只有教師去尊重和信任學生,學生才會尊重、信任教師。
3.嚴格要求學生
嚴格要求和尊重、信任是相輔相成的。馬卡連柯說過:“我總是盡可能地相信一個人,也總是盡可能地嚴格要求一個人。”在某種程度上講,嚴格要求本身就是一種尊重、信任。
“嚴師出高徒”“師威從與嚴”這是自古以來的一種認同和傳承。這是嚴格的出發點和目標嗎?是,也不是。嚴格要求本身就是一種尊重,其目的還是為了讓學生全面發展。這或許就是“嚴師出高徒”的另類解釋。再就是在工作中,往往越是嚴格要求學生的教師越能贏得更多學生的尊重。嚴格要求能夠讓學生學得更多更好,學生就會有成就感,從而從內心尊重老師。從這個角度看“師威從與嚴”也是可以說通的。
嚴格,對于一名年輕老師來說有一些難度,因為其與學生年齡差距不大,往往不好意思對學生嚴格。再者其剛剛進入教師的職業,心態還沒有轉換過來,還用以前當學生的心態去看待學生。這都是為師的大忌。現在的年輕教師走上崗位后應馬上由老教師進行“一對一”的幫助,通過這種方式讓年輕教師盡快成長。在這里還是想多說一句:“年輕教師們,多問吧!向你的師傅問,向其他老教師問,向其他年輕教師問。”“多問”就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就決定了你能學習多少內容,決定了其他人對你幫助有多少。
4.理解和寬容學生
理解和寬容本身是一種教育力量。學生是正在成長中的人,是一個未成熟的人,需要教師的教育和引導。因此,教師不能以成人的評判標準看待學生,要了解學生的特點,理解學生在特定情況下的行為,努力去找到原因,以寬容的心態去幫助他們發現和解決問題,給他反思和糾正不良行為的機會。
5.解放和放飛學生
學生是獨立的富有創造性的個體,而現在的職校受制于固有的教育模式,已經嚴重束縛了他們的自由創造。因此,我們要解放學生、放飛學生,給學生時間、空間和權利,使他們能夠在教師的引導與指導下創造性地學習、自由地生活。
首先這需要相信學生與生俱來就是有創造力的。其次,清楚認識到固有的教育模式已經嚴重束縛了職校學生的創造能力。讓他們上課不敢發言,不習慣思考,甚至習慣于置身事外。最后,解放和放飛學生這是教師共同的課題,任重而道遠,應當從自身開始,從每節課開始,從每次提問開始逐步實現。
青年教師們,讓我們從保持一顆愛心開始吧!這是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起點,也是長時間從事教育工作的原動力和內驅力。讓我們從愛開始。
(作者單位:新汶礦業集團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