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耐久跑是中學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必修課,是一項長時間的單循環運動,培養和激發學生對耐久跑的興趣,對提高耐久跑的教學質量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研究和探索,總結出了多種培養學生對耐久跑的興趣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耐力素質。
關鍵詞:耐久跑 興趣教學 探索
一、問題的提出
耐久跑是技校體育教材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每年一次的達標測試中必不可少的項目。耐久跑教學內容枯燥,缺乏趣味性,加之學生對耐久跑不了解、有畏懼心理等,直接導致學生不喜歡甚至害怕上耐久跑課程。每次上耐久跑的課,總會有學生想方設法找出理由請假。因此,如何讓學生認識到耐久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耐久跑產生興趣,從而提高耐力素質,是擺在體育教學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務。
二、對策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得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取新穎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內在的動力。
1.傳授理論知識,讓學生想跑
(1)講解耐久跑的實際作用,提高學生興趣。現在大眾對耐久跑的健身作用都有所了解,但是技校學生卻很缺乏這方面的知識。上耐久跑課時,學生經常會有這樣的想法:“老師,跑步沒什么用。”“老師,我身體很好的,不用跑步。”“老師,我不胖,不用跑步減肥。”……要想讓學生對耐久跑產生興趣,首先要讓他們了解耐久跑的作用。
(2)講解耐久跑的生理特點,增強學生信心。在耐久跑教學中,有些學生由于耐力素質差,會出現一些生理不適現象,如“運動極點”現象。所以,在練習之前,教師要講解理論內容,使學生懂得“運動極點”是跑步途中因內臟器官機能的惰性產生的一種暫時不適應現象,并向學生介紹防止、克服“運動極點”的方法,同時講述耐久跑對人體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物質代謝等各系統的積極作用,做好學生的思想動員工作,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從而讓學生感覺到鍛煉的快樂。這樣學生在練習中出現身體不適時就會正確對待,主動克服,順利渡過難關。
2.采用多種練習方法,讓學生能跑
(1)游戲跑——“模仿領頭人”游戲。操作方法:在跑的過程中,領頭人會做一些有趣的手勢,后面的同學進行模仿,大家在愉悅、輕松的環境中進行耐久跑。對于集體跑的要求是:速度中等,節奏一致,每個學生都能夠跟上。快的學生慢一些,慢的學生快一些,這樣才能帶動和促進差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傳來學生開心的笑聲,學生情緒高漲,跑完后都說:“老師,下次還這樣練習,很有趣。”
(2)趣味球類——全場運球上籃接力。操作方法:把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若干組,排在底線。發令后,排頭從底線運球到對面籃筐三步上籃,投中后折回,往返兩次投中4球后,交給下一個學生,循環4次一組,先完成的為勝隊。這種方式利用計時的方法判定勝負,有幾輪的循環,并且投籃具有一定的隨機性,不到最后一刻,很難分出勝負,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很高,參與意識很強,并且能收到良好的鍛煉效果。
3.合理體力分配,讓學生會跑
在耐久跑的測試中,很多學生不會合理分配體能,導致成績不理想。研究表明,最科學的耐久跑方法應該是全程均勻分配體力進行勻速跑,在最后一圈進行全力沖刺。而我們在測試時經常會發現這樣幾種現象:部分學生出發后一直用很慢的速度跑,直到最后一圈才開始沖刺;部分學生第一圈速度很快,第二圈就漸漸不行了,沖一沖再走一走。所以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能跑”,還要讓學生“會跑”。
那么怎樣全程均勻地分配體能呢?首先要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制定一個耐久跑的成績目標。目標要切實可行,不能過高,否則通過努力也達不到,將使自己喪失信心;目標過低,會沒有挑戰性,缺乏動力。可以把成績除以跑的圈數,得到平均每圈的時間,然后再做適當調整,在最后一圈進行沖刺。
三、教學反饋
剛開始進行耐久跑時,有不少學生堅持不下來,跑得氣喘噓噓,走走停停。一個月下來,這種現象明顯減少,學生跑步的節奏越來越輕快了,基本上都能跟上班級的步伐。通過一年的教學實踐,收到了顯著效果,學生對耐久跑(男1000米、女800米)并不感到害怕,成績也進步了不少,優秀率也有了顯著提升。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漸漸地喜歡上了耐久跑,并且學生整體耐力素質有了明顯提高,身體素質也有所改善。
參考文獻:
[1]楊貴仁,盛志國,等.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黃方洪.耐久跑的快樂教學[J].中國學校體育,2008(11).
[3]彭玉成.中學中長跑的幾種趣味教學法[J].中國學校體育,2006(10).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