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立在“集成”基礎上的同步工程作為現代設計和制造技術管理的發展方向,其并行的工作思想對產品生產準備技術工作有重要的啟迪和引導意義,將可能有逐步取代傳統的串行順序工程。本文通過傳統串行和同步工程并行的生產準備模式的對比,說明并探索了同步工程的思想在生產準備工作中的應用。
[關鍵詞]同步工程;生產準備;并行;串行
一、生產準備與同步工程概念
生產準備技術是以工藝準備為主,根據產品圖樣和技術文件的要求,采取先進的工藝技術和科學管理,將設備、工裝、操作技術、檢測方法和材料、能源、勞動力等合理地組織起來,為產品制造作好技術準備。生產準備的目的是以最為經濟有效的方法,穩定地生產出符合設計規范要求的零部件和產品。在保證產品符合質量的前提下,處理好期(D)、量、質(Q)三者的關系,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C)。同步工程(或稱并行工程,Simultaneous or Concurrent Engineering,簡稱SE或CE)是為了適應現代高速發展的科技水平和新產品的激烈競爭而出現的新的開發模式,許多公司相繼展示了他們在應用同步工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這些行為表明同步工程的應用的一系列好處:有利于縮短產品的開發周期,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含量,降低生產成本。總體而言,同步工程是現代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傳統的串行生產準備工作模式及其缺陷
傳統的生產準備工作是一種串行的工作模式,生產準備按全過程主要分為四個階段的工作:生產準備項目立項、工藝技術準備、物質準備、零合件調試結論。各階段緊密相連、互相制約,在工作方式上卻是基本獨立的,雖然每一階段較細致的工作都為下一階段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在傳統的生產準備工作中依然存在著工作周期相對過長、返工及重新設計或設計變更工作增多以及費用相應增多等一些問題。新時期新形式下生產準備工作應體現以下三個思想:“同步工程”的思想;“跨職能團隊”的思想;“注重效益”的思想。
三、同步工程的特點
一般來說,同步工程包含以下四方面的特性:同步性,即產品過程設計是在同一時間和框架內進行;約束性,即產品設計包含過程約束這一部分,這樣可以保證設計出的零件容易用于制作和裝配,便于工藝、工裝和物料儲運方法被很好地應用;協調性,即要密切協調產品和過程,尋求有效的質量(Q)、成本(C)、和交貨期(D)的協調;一致性,即全體人員有產品和過程的重大決策我征求的意見要同步一致。
四、同步工程并行、交互化的生產準備系統體系結構及工作過程
一般生產準備中工藝裝備的工藝技術準備和物質準備對生產準備工作影響最大,“生產準備過程協調控制”、“工裝方案分析、評價”、“工裝系統設計”、“工裝系統準備和制造”構成同步工程并行化的生產準備系統。“產品過程控制”指示“生產準備過程協調系統”,協調控制生產準備系統詳細過程,并依照工裝需求順序的對工裝設計與制造活動進行安排。各個相關階段并行、交叉地進行,使得并行的生產準備工作流程按照傳統的生產準備工作流程順序向前推進,亦即依據工程產品總效能的要求,對初步的產品生產制造方案的制造過程予以規范,并確定工藝裝備的選擇項目;根據工藝總流程方案,在確定工藝裝備設計技術要求時,并行地進行工藝裝備總體方案或規劃的制定;在依照現有條件和總體規劃對工藝裝備進行詳細設計的同時,要確定制造規劃工藝裝備。并行的生產準備工作是一個不斷前進和改善的過程,從同步工程原理角度出發,這一個過程又被稱之為“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改善(Action)過程”。
五、生產準備中同步工程的實施要點
第一,改進傳統的產品開發、準備過程;第二,是將產品開發過程和產品生產準備緊密結合,加強各環節之間的聯系;第三,盡可能提前進行產品的開發,同時綜合全面考慮所有影響因素;第四,強調部門內部之間的和相關部門之間的密切合作;第五,對于某一具體產品的開發和準備建立聯合工作小組IPT(Integrated Product Team),在小組內,設計與制造部門的技術人員必不可少,同時更多的相關部門也可以參與進來,比如有關的零部件、工裝、設備制造部門的技術人員,共同開展產品開發準備工作。
參考文獻
[1]機械工業企業工藝管理.機械工藝師雜志社
[2]東風汽車公司制造工程部.汽車制造工藝實踐
[3]常思勤.同步工程在汽車行業中的應用[J].世界汽車.1996(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