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設計是一種行為,要發現文題,解決問題,才能更好的設計作品。針對目前我國高跟鞋設計在企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意見和參考。
[關鍵詞]高跟鞋,設計意識,設計師
一、我國高跟鞋設計在企業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國產鞋中盡管有紅蜻蜓,意爾康等牌子,但總體來說,能走出去打響的鞋類品牌還很少。高跟鞋的設計與生產,也只是公司生產線上的一小部分品種。目前,鞋類產品的競爭激烈,在激烈的競爭中,我國制鞋業面臨很多問題,生產機器設備落后,沒有掌握先進的技術,都成為制約我國制鞋業前進的因素。我國至今還很少有企業專門生產高跟鞋,這一方面是企業領導者的生產意識問題;另一方面是設計師大多是從制鞋的生產中有了技術后來做鞋的設計,有關高跟鞋設計的藝術性認識不到位,設計水平有待提高。所以本人認為,高跟鞋的設計發展需要企業領導者的遠見卓識。企業領導人本身還要具備高跟鞋設計的藝術性,對時尚要有很高的靈敏度。
二、高跟鞋設計理論的缺乏
我國制鞋工業從建國之初到現在,主要還是靠加工生存。鞋類設計在我國還是一門新興學科,因此高跟鞋設計的理論還很缺乏。這一學科涉及諸多知識領域,高跟鞋的設計同其他的鞋類設計一樣,它的突出表現在它的形式美上,這種形式美突出表現在高跟鞋的形態、色彩、材料等方面,從這一角度看,高跟鞋設計師很大程度上是視覺藝術家。就高跟鞋產品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發展看,創造高跟鞋形式美是高跟鞋設計師應具備的主要能力和工作職責。高跟鞋設計所需要的是綜合性的能力,要求設計師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以及良好的藝術修養。設計師必須在藝術與技術、市場與消費等多方面努力。因此,相關企業有必要加強高跟鞋的設計,在發展企業的同時,創造個好的企業文化,比如紅蜻蜓企業在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以其果敢的魄力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鞋文化博物館,其形式設計和解說員的講解水平,已具備了專業水平,體現了策劃者的專業學識,為紅蜻蜓企業鞋的設計提供文化支撐。
三、高跟鞋設計師的設計意識有待提高
高跟鞋的設計不單是形式和功能的考慮,它受生產、消費等各個方面因素影響,消費者是對產品的設計開發起決定性影響的因素。這種影響有先后、輕重之分,所以除了對高跟鞋的造型和功能做深入細致的研究和思考外,設計師還應該充分認識到高跟鞋的設計不僅僅是造型和功能的設計,它要滿足不同的消費者、不同環境條件下對高跟鞋形式和功能的特定需求的設計。流行趨勢、材料供給、企業加工設備等都對設計有重大影響。諸多因素對設計的影響,使設計必須遵循某種程序或流程去開展。以前,我國的大多數鞋企業的成長基于加工,在發展過程中,由于鞋子受生命周期的影響,加上鞋業競爭的激烈,使得制鞋企業沒有重視設計的重要性,促使鞋制造商業去仿制銷售較好的鞋子款式,而忽視了設計的重要性。現如今我國的大多數企業已經有了自己的經營品牌,已經開始重視設計,我們的設計作品不缺創意,缺的是是設計師不敢大膽的表達自己,推銷自己,設計師的自信不夠,許多設計作品純粹是為了嘩眾取寵,標新立異。由于我國目前在高跟鞋象其它類鞋產品一樣,在鞋設計方面還不具有發布流行預測的權威性,因此對于高跟鞋設計師來說,多關注有影響力地區的流行情況,分析不同地域市場對流行的接受敏感程度和接受所需時間的長短,多接觸各種媒體、雜志、互聯網等有關的時尚信息,從中提煉出有價值的符號,練就精辟、獨到、敏銳的目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設計的意識。
21世紀的服裝正朝著多元化發展,重人情味,強調功能與形式的統一。高跟鞋的造型和功能也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完善,多姿多彩,變化無窮,既滿足現代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要求,也要考慮與時裝整體效果美的搭配,這些因素已成為設計高跟鞋的原則,也是高跟鞋發展的總趨勢。在未來的時裝潮流中,人們對高跟鞋的要求更高,未來高跟鞋的發展,可能會隨科技的發展利用新技術,在舒適與時髦間取得平衡。足科醫師丹納柏格聲稱,根據其研發的“Insolia invisible Comfort System”所制作的10.16CM(4吋)高跟鞋,穿起來的感覺有如平底鞋。因此未來的高跟鞋將會融入高科技的技術,根據人體的足部結構特征設計出兼舒適性與藝術性為一體。
參考文獻
[1]Linda o’Keeffe著,(美).《鞋》.劉路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1)
[2]吳晶.《高跟鞋的發展及其對人體的影響》.皮革科學與工程.2005(2)
[3]紅蜻蜓鞋文化博物館
項目基金:本文系2008年蘇州大學碩士論文(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