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能穿越漫漫時間,能跨越茫茫空間,而直抵我們的心靈。它,能讓我們淚流滿面,也能讓我們會心一笑;能讓我們掩卷深思,還能讓我們廢寢忘食。沉浸到“經典”中,會讓我們滋生出高貴的心情,迸發出智慧的靈光,會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豐盈、美麗。
父 親
[日]芥川龍之介
故事發生在我讀中學四年級的時候。那是一個秋天,學校組織我們年級參加一次為期四天的集體旅行,從東京開始,沿著日光大道到是尾山地。學校通知我們必須在早晨六點半趕到上野火車站集合。
那天的天氣不怎么好,是個陰天。我趕到火車站的時候還早,只有我們班的兩三位同學等在候車室里。我們彼此打過招呼,然后就像往常一樣,開始唧唧喳喳地叫嚷起來。
我們都才十多歲,正處在喜歡表現自己的年齡。從大伙嘴里冒出的句子就像急流噴涌,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大談自己對旅行的渴望,并對老師評頭論足。
在同學當中,一位名叫野原的男生最為活躍。這時,野原注意到坐在他旁邊的一個人正在看報,這人腳上穿的皮鞋在腳趾處破了幾個小洞。那時有種叫“麥克金利”的新款皮鞋,所以野原把那人的鞋子叫做“裂縫金利”。大伙頓時哄笑起來。
“裂縫金利,簡直太形象了!”
經野原這么一說,大伙都來了興致,于是,我們開始拿進出候車室的人們開玩笑,說上一通東京中學的男生所能想到的任何刻薄話。在我們中間,說話最尖酸,也最有幽默感的,還得算野原。
“野原!看,店主的老婆在那兒!”
“她的臉像一條懷孕的河豚魚?!?/p>
“守門人也在那里,野原,你看他像什么?”
“那家伙的兩條腿活像是圓規?!?/p>
后來,我們有人注意到,一個長相奇特的男人正站在火車時刻表前,仔細查看上面的數字。他穿著一件貍肝色的外套,兩條紡錘形的細腿包裹在一條灰色寬條褲子里,他明顯上了年紀,雜亂而黏糊糊的花白頭發從寬邊帽下露出來。他所有的裝束和舉止活脫脫像是從雜志上剪下來的漫畫人物。
那個發現這個惡作劇新笑料的同學高興極了,聳起他的肩膀,笑著推了推野原的手臂。
“嗨,那個家伙怎么樣?”
于是,我們便都去看那個男人。他站著,微微駝著背,正對照時刻表上的數字,不住地看著懷表,從他臉上的輪廓,我馬上認出那是野原的父親。而我們班沒有別人知道這件事。他們都等著野原把這人丑化一番,好大笑一通。
正當我要告訴他們那是野原的父親時,我聽到野原說話了。
“他?他像是倫敦街頭的叫花子?!?/p>
于是,大伙又是一陣哄笑。有些同學甚至開始夸張地模仿他父親的姿態。
“這個稱呼對他簡直是太合適了!”
“看!看他那樣子,真是滑稽。”
每個人都大聲地笑起來。
火車站在多云的天氣里變得有點昏暗,盡管現在還是黎明。
后來我才知道,野原的父親在大學的醫務室工作,那天他在去上班的途中,特地繞道來火車站看他兒子去旅游。他事先沒有告訴野原他要來。
【細品慢賞】
文學大師老舍和畫家齊白石是好朋友,一天,他選取了清代詩人査慎行的詩句“蛙聲十里出山泉”,請齊白石作畫?!巴苈暋敝豢陕劧豢梢暎撊绾伪憩F呢?當他打開齊白石的畫后,卻高興得拍案叫絕。只見在遠山的映襯下,從山澗的亂石中瀉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搖曳著尾巴順流而下。畫面上雖不見一只青蛙,卻使人隱隱如聞遠處的蛙聲和著泉水的歡歌,演奏出動人樂章。巧妙的構思,使畫作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高妙境界。
表現“父愛”的文章數不勝數,但作家芥川龍之介卻能像齊白石一樣,以巧妙的構思脫穎而出。全文未有一字一句正面描寫父親,而是通過“我”這個旁觀者的角度來折射主題,真是匠心獨具!
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呢?文章通過“我”之所見細細勾勒:“貍肝色的外套”“兩條紡錘形的細腿”“雜亂而黏糊糊的花白頭發”“微微駝著背”這些外貌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位肩負生活重擔,瘦弱、衰老、憔悴、儉樸,甚至有些不修邊幅的父親。“正站在火車時刻表前,仔細查看上面的數字”“ 正對照時刻表上的數字,不住地看著懷表”,兩處動作描寫又讓我們看到:父親粗糙的外表下,包裹的卻是一顆溫柔的心。它滿含著人世間最溫暖最厚重的父愛。
與之形成強烈反差的卻是兒子對父親的冷酷。這通過“我”之所聞全盤托出:如果說最開始,野原對老師、對旁邊的旅客、對店主老婆、對守門人刻薄的“品頭論足”還情有可原——因為他“正處在喜歡表現自己的年齡”,但接下來,他的言行舉止就實在讓人難以接受了。在虛榮心的驅使下,他竟然用“像是倫敦街頭的叫花子”這樣尖酸的比喻來嘲諷自己的至愛親人,這踐踏了一份真摯的父愛,更傷害了深沉的親情。鮮明的對比,讓我們生發出不盡的唏噓感慨!
【思考與練習】
1.寫景、抒情往往緊密相聯。讀下面的句子,仔細體會其中的感情。
火車站在多云的天氣里變得有點昏暗,盡管現在還是黎明。
2.文中多處寫到了野原和同學的“笑”,請分別找出來畫上橫線,體會這些描寫在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