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育部明確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努力讓所有的適齡兒童少年都“上好學”.
其目的是要提高全民綜合素質.但據統計:在我國所有中小學生中,大約有六千萬智力正常的數學后進生,他們的數學學習水平低,達不到國家相應的教學大綱要求.能否使后進生變為合格生,已經是件刻不容緩的事情.這不僅關乎每個學生的成長,而且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更直接影響到國民的整體素質能否有效提高.
既然轉化后進生的工作意義重大,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大面積地轉化學科后進生呢?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首先要查找后進生形成的原因
學生成為后進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因此我們首先要通過家訪、調查,從教師、學生、家長多方面分析,探究成為后進生的原因,以便今后對癥下藥.下面結合自己教學工作實際,總結初中數學后進生的主要成因如下.
(一)內部原因
1.小學基礎差.2.自覺性差,克服困難的意志薄弱.3.課堂缺少積極性. 4.學習方法不當. 5.缺乏學習興趣.我們做了一個調查,數學科在所有中學學科中學生喜愛的程度排在第一的僅占14%,排第二的僅占28%,排第三以下的占68% .所以可以看到,缺乏學習興趣是后進生形成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二)外部原因
1.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及對待后進生的態度
教師如果在教法上不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開展教學,采用千篇一律的教法,將直接導致部分學生淪為后進生.另外,如果教師歧視后進生將會使后進生更差.在調查中,36%的學生喜歡耐心細致,和藹可親的數學教師.39%的學生喜歡語言生動,風趣幽默的數學教師.
2.育人環境
不良的校風、班風、學風也會使部分是非觀念淡薄,分辨能力差的學生隨波逐流,滑入后進生群體.
3.家庭環境
家庭生活條件、家長的文化層次,對待學生學習的態度、教育子女的方法等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
原因找到了,接下來就是對癥下藥了.根據經驗,主要可以從下面幾點去做好轉化后進生的工作.
一、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為什么把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擺在第一位呢?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作為一線教師,我不敢茍同這句話.但是至少它說明了教育教學中教師所處的重要地位.優秀的教師絕對可以教出更多的優秀學生.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師必須在教學的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和數學涵養.在學好、鉆研專業的同時,要博覽群書,豐富自己的知識,擴大自己的視野,特別是有關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應該要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第二,要加強教師基本功的訓練.如果沒有好的口才,沒有上佳的教師口語,無論這位教師知識有多么淵博,也只可能是“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優生都不知所云,后進生更是摸不著頭腦了.講課時語言應盡量通俗易懂,生動活潑.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盡量降低學習坡度,分散難點.
第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學會”,而且要教會學生“會學”.這也是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對后進生要優先提問,優先輔導,優先檢查評價.評價時,特別應注意后進生的進步處和閃光點,及時予以鼓勵,增強學生的信心.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后進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夠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好奇心,愿意接近數學.培養后進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轉變后進生學習態度的前提條件. 培養興趣的措施有:
1.教學中變抽象為直觀
數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嚴密性及抽象性的學科. 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許多后進生.因此,教學時,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通過直觀性使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性質,使學生在大腦中建立起所學知識的數學模型.例如:在講“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時,我們可以通過幾組不同長度的三條鐵絲,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問哪幾組鐵絲可以組成三角形,能組成三角形的三條鐵絲之間有何關系?從而引導出上述性質.因此,加強直觀教學可以吸引后進生的注意力.
2.講解新課時巧設引入情景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修訂稿)》提出重視生活情境和知識系統性的關系.課堂上以生活為背景,以知識為載體,巧設新課引入情景可以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
如2010年12月1日講“§3.4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探究3球賽積分表問題”時,當時正值2010年廣州亞洲運動會男籃奪得了冠軍.所以引入時我先展示幾張比賽圖片, 學生一看這些圖片,馬上很興奮,熱烈地討論著.接著,我展示“第16屆亞運會男籃小組賽A組積分榜”,先請學生觀察表格并說出至少5個信息.然后讓學生思考:從積分榜中你能知道勝一場得幾分,負一場得幾分嗎?場次與勝場和負場的關系?積分與勝場積分和負場積分的關系?
因為場數比較少,經過思考,討論學生可以得出 “總場數=勝場數+負場”“總積分=勝場積分+負場積分”,這就為后面的學習做足了鋪墊.
3.重視語言藝術
對語言生動,風趣幽默的教師,絕大多數的學生是十分喜歡的,后進生也不例外.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恰當運用藝術性的教學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4.注重情感教育
一位優秀的數學教師說過:學生的成績和教師付出的愛心成正比.我認為這句話用在后進生身上十分有道理.因為后進生的進步是不可限量的.后進生的情感都比較豐富,他們需要教師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更多的愛護,更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肯定.教師應該抓住學生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予以表揚.只要后進生接受了教師,就會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自主地進行學習.
三、樹立后進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信心是事業、學習成功的基礎,一個有信心的人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會勇往直前并最終戰勝它,對于那些在一次次考試中被冠以“后進生”的學生,培養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備課時,必須要備好學生,一定得在課前充分估計、了解后進生的學習困難,多為后進生著想,上課時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恰當的例子,注意語言藝術,多給后進生機會,讓他們有被重視的感覺.
四、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
有了興趣,有了信心,就有了一個好的開始.要想有好的結果,還要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當代教育家魏書生曾這樣說過:“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教育就是幫助人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可見養成良好習慣對一個人有多么的重要,這是解決后進生學習上問題的關鍵.作為教師,我們如何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只有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績.為使孩子養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必須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避免任何雜音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
2.做好學習的充分準備
要求學生養成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在初一的第一個學期,我堅持每天指導并檢查學生的預習.一個學期下來,多數學生能夠養成預習習慣.
3.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孩子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再閱讀.”學習需要一個廣泛的基礎,孩子讀的書越多,他的知識面就越廣,思維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躍,學習新知識就會變得越容易.
良好的自覺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堅持不懈.
五、指導學習方法,促學生“能學、會學”
2007年4月定稿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修訂稿)》指出:既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要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據調查顯示:學生認為改進學習方法是培養學習數學興趣的關鍵,可見它的重要性.
在教學中,我注重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如指導學生怎樣提高聽課效率;怎樣進行預習、復習;怎樣自學;怎樣培養數學能力等等.我在指導學生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指導預習.主要是結合以前知識,特別是本章前幾節的知識閱讀教材.具體來說:先粗讀,即讀懂大體內容,對不理解的作出記號;再精讀,即細讀全文,把握其中重要的概念、公式、法則、思想和方法.然后再做一些練習看預習效果,對不懂的知識上課的時候重點聽講.
二是指導聽課.要求學生集中精力,聽教師所講的內容、重點和學習要求;聽教師講解例子時關鍵部分的提示和處理;聽教師的小結和對較難習題的提示等.特別要求作聽課筆記.
三是指導復習.根據對事物的認知過程,我要求學生每天復習當天所學內容,每周復習本周的內容,學完一章要自己總結.
六、利用各種方法鼓勵,激勵學生
1.采取分層教學,分層布置作業的教學方法
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我把學生分成A、B、C三組.在教學中提問時,我會根據各組成績情況有針對性地叫相應的學生來回答.作業的布置也分成三組:基礎題、提高題、探索題.基礎題,允許優生不做,中等生、后進生人人要完成.提高題供B組和A組完成.探索題, A組學生完成.這樣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后進生則確保能掌握課標設定的教學底線,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利用數學成長記錄袋
每個學生的成長記錄袋中有基本情況、最好成績、本次考試情況、本次考試總結、下次考試目標、教師評價等.最好成績可以培養后進生的自信心,讓他覺得自己同樣可以得到高分.本次考試情況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找出與其他同學的差距,通過總結經驗,制訂計劃、確定下次考試目標可激發后進生的求知欲,有不少后進生主動提出要求考試.
(責任編輯: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