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與國際社會的交流越來越密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已經從單一向多元化發展。尤其是英語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人能力高低的基本指標,各行各業對掌握英語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在中小學教育中,加強學生英語及計算機水平的教育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其中,“雙語教學”是吸引眼球最多的焦點。為了培養與國際接軌的下一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有條件的學校均已開展了適量的雙語教學活動。物理學科是研究客觀世界各種事物現象本質規律的一門自然學科,具有明顯的客觀性,和其他學科相比,更容易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英語。而且,物理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科學方法和科學思維能力,恰當地引入英語教學,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兩種不同語言的刺激,對學生多元化思維的養成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物理課堂就成為一塊改革的試驗田。筆者應學校要求,在一年前把英語應用到了物理教學中,下面是本人一年來在實踐摸索中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試驗改革背景
由于學生英語基礎不好,而物理雙語教學中不可避免會涉及大量的專業詞匯和術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一開始就面對這些,勢必會覺得好像面對著一個無法逾越的鴻溝,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畏難情緒,甚至會有抵觸。所以為了配合雙語教學的實驗摸索,學校把原本要在初二才開設的物理提前到了初一,雖然初一學生的英語底子最薄,但卻從時間上為雙語教學更長遠的發展贏得了寬松的環境,筆者把初一物理的教學內容調整為基本現象的了解,如聲音的產生、光的傳播、物態變化等簡單知識,不對深層次的東西做過多的挖掘,只注重興趣的培養,努力營造出一種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
二、課堂具體操作
雙語教學不是把簡單的物理知識翻譯成英語,而是要讓學生在物理和英語兩個精彩的世界里自如地穿梭。努力找到兩者最佳的切入點是我最重視的環節,如在講光的顏色時,如果按照常規思路,應要求學生在掌握白光的色散知識之后能用英語描述不同的顏色,單純地背誦單詞,學生的興趣肯定不高,拿出不同顏色的實物讓學生挨個描述也過于老套,于是我讓學生閱讀如下的英語短文:
Dear White, there’s something you got to know.When I was born, I was black. When I grow up, I am black . When I am under the sun, I am black. When I am cold , I am black. When I am afraid, I am black. When I die, I am still black. What a bout you, white people?
When you were born, you were pink. When you grow up, you become white. You are red under the sun. You are blue when you are cold. You are yellow when you are afraid. You are gray when you die. And you, call me “color”?
文章所涉及的英語知識并不深奧,初一學生基本不需要字典就能進行閱讀,結合短文,學生很有興趣地掌握了一些常規顏色的英語單詞,并且還讀懂了深層次的幽默,然后要求學生用學過的詞語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效果上佳。在課堂上,不妨多引用一些簡單的英語,既讓學生能聽懂,又能活躍氣氛。講完一個問題后,來一句:Do you understand?學生的反應就好很多;Very good!Come on!I am sure of you!I think you can!等,既鼓勵了學生,又豐富了課堂,讓學生對物理課出現英語不反感,鼓勵學生用英語對身邊的物理現象進行描述,要求不要定得太高,甚至可以是中文、英文嵌入式的。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學生對英語的工具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遇到不會的英語單詞不要緊,可以查,擺脫掉了無味的語法束縛,我想,只要能使學生對英語學習不膽怯,不排斥,雙語教學的作用不就達到了嗎?
三、實踐中的困難
一是沒有現成的合適的英文物理教材。筆者所進行的雙語教學所用的教材絕大部分是自行設計的,平時的備課很困難,既要教授學生物理知識,又要很好地和英語教學相聯系,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如果有一套現行的教材,備課會更有針對性。
二是自身英語水平的不足。雖然一直沒有放松英語的學習,但是畢竟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英語水平要求較高,而自己又不是專業的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常會遇到表達和書寫上的困難,而專業的英語教師又沒有相應的物理知識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備課一定要充分、全面,而且最好還要和英語教師進行交叉備課,讓兩個學科真正做到相互滲透,相互發展。
四、總結
教學相長,雙語教學不僅僅帶來的是學生能力多方面的提高,更帶動了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發展,在失敗中總結,在探索中提高,套用一句廣告:“中西藥結合療效好!”雙語教學模式的開展,帶來的是社會、學校、學生、教師多贏的局面,中西合璧,無往不利!
(責任編輯: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