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是許多學生都非常熟悉的一種方法。一種有效的預習,應該是課前的自學。既是自學,在預習中不僅要熟悉新課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巧妙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技能,盡可能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梳理出知識要點;盡可能多地質疑,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整理出難點和疑點。這樣,帶著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帶著自己的難點和疑問走進課堂,去和同學討論,去聽老師講解。如有位學生預習了“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后,對“催化劑”的概念提出了以下問題:①課文中說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的反應速率,那概念中的“改變”就是指“加快”嗎?②催化劑能不能改變生成物的質量?③二氧化錳對過氧化氫的分解有催化作用,能不能說只有二氧化錳是催化劑?④二氧化錳是不是對任何反應都有催化作用?⑤過氧化氫分解反應是不是只能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⑥二氧化錳是不是只能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該生的聽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巧觀察,多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不僅是化學學習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手段。通過實驗,不僅可以觀察到生動有趣的反應現象,從而了解物質變化的事實,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我們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因此,對于初學化學的學生來說,必須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實驗對于我們學好化學的重要性,從一開始就要對實驗的儀器藥品、注意事項、基本操作等進行全面的了解,并且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注意領會和運用。
三、巧記憶,多總結
有學生說:“化學是第二外語。”這是因為化學學習中記憶的東西“多碎小混”。概念、物質、儀器藥品、實驗現象、化學符號等種類繁多,顏色、狀態、氣味等事無巨細,元素符號、化合價、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樣樣俱全,元素符號和化學式等易混易淆。這些的確給許多學生造成了麻煩,但只要我們注意方法和技巧,多加疏導、善于盤點、總結規律,一定會讓這些東西排好隊、坐好位。如對物質的色態味,要多聯系實物,耳濡目染,最后達到耳熟能詳;對實驗儀器要手到擒來、手心并用,最后做到手到病除;對于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合價、化學方程式等,要總結規律,采取多種方法進行理解記憶。只有多種方法并舉,才能收到最佳效果,為我們以后的學習大開綠燈。
四、巧思考,多比較
不論是理解概念、認識性質,還是操作實驗、運用符號,都要注意分類和比較、總結和反思。許多化學概念的形成,對物質性質的認識,都要經過“實驗—觀察—思考—歸納—概括”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不僅要注意現象的比較、過程的比較、結論的比較,還要注意相似性比較、相異性比較。通過比較,才能求同存異,真正領悟概念的實質。如燃燒與滅火、緩慢氧化與劇烈氧化、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鹽酸和硫酸等的比較,在這些比較過程中,我們才能實現知識的理解和內化,最后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五、巧復習,多鞏固
復習是對所學知識的完善、深化和鞏固。只有及時復習,才能鞏固;只有鞏固,才能提高。復習時要做到以下幾點:①及時與反復。每一節每一章學完,都要及時復習,整理所學的知識要點。同時,過一段時間還要反復復習,形成一個復習周期,這樣才能使知識掌握得牢固。②目的明確。對所要復習的內容要做到心中有數,分清重點和難點、強點和弱點,有的放矢、主次分明,避免平均分配、含糊不清。③適當練習。通過解決一些典型的習題,可以使我們儲存的知識靈活起來,脈絡清晰起來。④聯系實際。學習化學的目的之一,是用它來為生產生活服務,是用它來解決實際問題。我們只有把化學知識聯系到實際問題當中,才能賦予化學以生命,才會使我們的學習煥發生機。⑤遷移。所謂遷移,就是—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即學會根據所學知識順利地解決問題,根據積累的知識經驗順利地學習新的知識。這樣,我們的學習才能順階而上。⑥反思。反思就是對自己的學習進行思考和總結,找出優勢和弱勢、差距和缺陷,在今后的學習中能保持和發揮自己的優勢,不斷縮小差距,改進不足,變弱勢為強勢。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進步。
(責任編輯: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