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氨纖維(Cuprammonium)是一種再生纖維素纖維。因為銅氨纖維原料是從棉花中棉籽的短絨毛所提煉而來,又由于每年都可由棉花提煉,因此,不會造成類似森林砍伐的破壞性,是一種對人類、地球生態環境影響最溫和的纖維。銅氨纖維易受土壤及水中細菌分解,不會破壞自然環境,就算燃燒也不會有毒性氣體出現,是迎合當今環保趨勢的“綠色紡織品”。在蘇教版《有機化學基礎》“糖類”一節中引入了銅氨纖維的制備實驗作為教師演示實驗。但是由于按照教材上的實驗方法,很難做成功且耗時較長,大多數教師都沒有開這個實驗,致使學生喪失了一次極好的體會化學用途的機會。下面是筆者對此實驗的研究與改進。
一、課本呈現
實驗2:向燒杯中加入5%的硫酸銅溶液,再加入10%的氫氧化鈉溶液至沉淀完全,靜置片刻后,倒去上層清夜。用濃氨水溶解得到的氫氧化銅沉淀,獲得較高濃度的銅氨溶液。取30mL制得的銅氨溶液于燒杯中,加入脫脂棉,不斷攪拌,使之形成黏稠液,用注射器將黏稠液吸入針筒,再將其注入稀鹽酸(或稀硫酸)中,取出稀鹽酸(或稀硫酸)中的生成物,用水洗滌,觀察現象。
筆者根據課本上的實驗步驟做了四五遍,配置的銅氨溶液加入脫脂棉后用玻璃棒攪拌五分鐘,溶液中仍有絮狀的未完全溶解的脫脂棉,無法用注射器吸入針筒。
二、方法改進
筆者對實驗方法進行了改進并經過反復試驗后發現,用下面兩種方法制得的銅氨溶液可使脫脂棉溶解,并最終制得絲狀的銅氨纖維。
方法一:用量筒量取5%的硫酸銅溶液和10%的氫氧化鈉溶液各10mL,依次迅速加入一支大試管中,將試管緩慢傾斜倒去上層清液。向試管中加入濃氨水至沉淀完全溶解,將溶液轉移到燒杯中,加入脫脂棉,不斷攪拌,使之形成黏稠液,若脫脂棉仍不能溶解可繼續加氨水至脫脂棉溶解形成黏稠液,用注射器將黏稠液吸入針筒,再將其注入稀鹽酸(或稀硫酸)中,取出稀鹽酸(或稀硫酸)中的生成物,用水洗滌,觀察現象。
這種方法可以使實驗成功,但成功的幾率不高。分析原因可能是氫氧化銅的濃度不夠,筆者將得到的氫氧化銅沉淀用布氏漏斗抽濾后,再用濃氨水溶解,得到的銅氨溶液可以使脫脂棉迅速溶解。但這種方法耗時較長,無法在課堂上演示。
方法二:向燒杯中加入兩藥匙氫氧化銅固體粉末,加入約30mL的濃氨水,用玻璃棒攪拌至氫氧化銅全部溶解得到銅氨溶液,向燒杯中加入脫脂棉攪拌得到黏稠液,用針筒吸取黏稠液注入稀鹽酸(或稀硫酸)中,觀察現象。
這種方法只需要4~6分鐘方可完成,完全可以在上課時進行,并且可以讓學生自己完成實驗。
三、教學建議
將本實驗改為學生實驗,按照上述方法二進行操作,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課堂效果良好。
四、存在問題
利用上述兩種方法得到的銅氨纖維,缺乏韌性,在用水洗時,會粘在一起。對該問題存在的原因仍需進一步探究,望同行能與筆者一起共同探討、釋疑。
(責任編輯: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