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對知識的新理解。如果語言文字或符號所表述的新知識能與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的某些有關的觀念發生相互影響,產生同化作用,建立起非人為的、實質性的聯系,這種知識就具有建構性。反思我們當前的復習課教學,是以復習教輔用書為本、教師傳遞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編寫者(或教師)所設計的模式中,由于缺少學生“個性”的積極參與,沒有“問題”的探索,學生難以形成持久的記憶,在面對新情景和問題時,往往無所適從,難以“活用”。在高中畢業班教學中筆者嘗試以學生“自主建構” 對“結構性知識”設計教學,采用靈活善導、實驗激疑、異步教學的方法,真正體現“學生的考試、學生的復習、學生的課堂”。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學效果顯著,平均分普遍提升,連續三屆都有拔尖的學生高考成績名列廣西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