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新課程賦予了教師教學工作嶄新的內涵和要求。其中教師角色的轉變是新課程里對教師的全新要求。
在信息網絡的時代,學生很容易從學校外部資源中獲得信息和知識。教師的角色不再主要是信息的傳播者、講授者或組織良好的知識體系的呈現者,其主要職能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知識的促進者。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著教學過程的性質和教學結果的質量。在新課程中,教師作為“促進者”這一角色的關鍵在于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實踐、探索、研討,使他們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使整個課堂充分體現教師的主要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合作學習是一種能充分體現教師作為“促進者”的教學策略,同時適應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正如美國明尼明達大學合作學習中心的約翰遜兄弟倆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上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這實際上是在培養學生學會獨立自主地高效學習,讓他們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體。因為就學生而言,學習是一個與他人一起進行建構的過程,只有與同學一起才能更好地認識、更快地解決問題;從學生的心理需要而言,他們也需要被關注、被認同,需要實現自我。
在各種合作學習的模式中,“自主——合作——探索”學習模式比較適合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同時,這一模式也是新課標倡導的三種學習方式。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過程較強的學科,為學生的學業發展乃至學習方法的改進提供了便利條件,更為新課程的實踐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多元的信息化時代逐漸使學生從中獲得更為便捷的認知渠道。如何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通過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體系,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有智慧、有創造性的一代新人,是現代教學研究的主流。筆者現就合作學習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做如下總結。
一、自主學習的構建策略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通過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創設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
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由地開展學習活動,并在學生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 性,包括自我決定、自我選擇、自我評價等幾個必要環節。在課堂上教師應時刻考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能自己理解的知識,放手讓他們自己學習,不再講授。教師只是作為促進者,盡量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參與到其中。為此,在課堂上我們更應給學生創設自主思考問題的情境。例如:在學習網頁制作時,可以按小組分配,每個小組做一個網頁。主題、風格、內容與分工都由小組自己討論決定。在網頁制作完畢后,每個小組演示制作成果,由其他小組評分,指出優缺點。最后,讓每個小組總結在制作網頁過程中遇到的難點、需要注意的重點、學到的快捷點等等。
2.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的成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墨守成規,而應勇于創新、積累、總結、提高,從而形成自己個性化的教學。在授課過程中不再是一味地傳授解惑,而是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教師應在第一時間給予學生肯定,讓他們體驗到自主學習成功的喜悅。例如:在學生掌握了計算機基本硬件組成后,設定幾種計算機故障,由學生選擇其中一種故障自己找出故障原因,這既激發了學生探索的興趣,得到解決問題的滿足感,也讓他們在查找的過程中更深入地了解計算機的硬件組成。
3.讓學生分享自主學習的方法
在課堂上,當學生自學取得成功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分享其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師此時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學會學習最重要的途徑是學會學習的方法。比如:會讀,就是會看書、精讀、細看,深入理解,結合過去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思考,以此來解決問題;會想,就是會獨立思考問題;會講,則是讓學生的思路清晰化并會表達出來;會問,是發現問題的體現,只有深入思考才會發現問題。因此,教師在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應從學生自主學習的角度去扮演一名促進者。如在培養學生如何思考問題時,教師應給出一些提示。例如,在學習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和Word軟件時,可以提示學生把一些操作的快捷方式規律找出,并總結。如撤銷(ctrl+z)、剪切(ctrl+x)、復制(ctrl+c)、粘貼(ctrl+v)等,它們的快捷鍵并不是和它們的英文單詞有關,而是為了操作方便,與鍵盤上的字母排列順序有關。
二、合作學習的建構策略
信息技術本身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學科,其上課的模式更能體現其自主的特點。網絡世界是一種全新的學習環境,通過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把學生分成若干合作學習小組,讓各小組的組員共同參與到共同的課堂活動中去,利用互聯網,各小組成員的交流是暢通無阻的,最后由小組長整理各成員的意見,由其代表進行陳述,在這過程中應注意:
1.重“合作”,輕“個體”
教師強調小組全體策略的模式,要避免“重結果”而“輕過程”,學習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教師必須確定自己在合作學習中的促進者地位。教師借助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然地形成合作學習動機,自發地提出合作學習目標,自主地決定合作學習的方式。例如,在制作網頁時,需要很多文字、圖片和視頻材料,并需要適當地運用網頁制作的一些技巧去合理排版、布局。要做好小組的網頁,在這個過程中小組成員就必須團結合作,協商分配任務、收集資料并制作。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好壞往往取決于小組成員間合作順利與否,為了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小組成員之間必須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經常進行交流,互相幫助和支持,還需要妥善地解決可能出現的各種矛盾,同學之間建立起一種融洽、友愛的親密伙伴關系。
2.重“探索”,輕“結果”
在教學過程中設置的問題,不能停留在低水平的層次上,要層層遞進,這樣可以避免合作交流僅局限于形式,只是把答案說明,沒能進行對知識的深層挖掘。在課堂設計時,要留給學生一個適當的可以自由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探索、發現、解決問題。
三、探索學習模式
在新課標對授課模式的要求中,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探索思維。因此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作為促進者,最重要的責任是培養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探索能力,善于運用問題、創設情境,使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有層次。如,設問怎樣從網絡中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資料,在這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善用網絡資源,并教會他們如何分辨其中的有害信息。學生在使用網絡搜索的過程中要學會提取信息,學會用正確的觀點去分析信息,辨別是非,去偽存真,分清精華與糟粕,更好地取用網絡信息。
如今的社會,是科技競爭的時代,競爭的成敗取決于人們的合作意識與合作精神。因此,利用新課標這一契機,施行合作學習的“自主——合作——探索”學習這一模式,切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勇于探索,為學生未來能不斷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讓信息技術這一門課越來越受中學生的重視。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原理與策略[M].北京: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