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的高考成績出來后,我為了填報西南大學的漢語言文學免費師范專業而與家里發生的爭執仿佛還近在眼前。起初,家里并不希望我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可是“教師”是我從小便景仰而向往的職業,“桃李滿天下”是我愿意奉獻終生的追求。最終,這場“家庭戰爭”以我的勝利落幕。
讓家里的長輩們點頭同意我的選擇的,還是免費師范生所受到的國家的重視程度。
只有教育部直屬的六所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和西南大學才可以招收免費師范生,招收范圍包含了所有的師范專業。“教育部直屬”五個大字擊垮了長輩們的心理防線,讓我終究如愿以償。
而且免費師范生所受到的關注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增加著,單從免費師范生每月獲得的補助問題來看吧。起初,在我大一的時候,免費師范生每月可以拿到400元的補助,可是因為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大二的上學期,免費師范生的補助上漲到了600元每月。在這個物價飛漲、工資不漲的年代,免費師范生跑在了時代的最前端,足可見免費師范生的受關注程度。
提起“免費師范生”這個名詞,可能很多人對它都很陌生,而且第一反應便是——哦,貧困生集中地!
的確,“免費師范生”,顧名思義便是‘免費上學的未來從事教師工作的學生”。如果你考上了免費師范生,那么在大學的四年里學費、雜費、書費、住宿費都可以免了,并且國家每個月還會補助給你生活費。
自教育部2007年開始實施“免費師范生培育計劃”至今5年半的時間里,有成千上萬的寒門子弟借此得到了“飛躍龍門”的機會。 “免費師范生”所帶來的各種費用的免除是給家庭較為貧困的學子開啟的一扇希望的大門。
每個免費師范生都要與學校以及當地教育局簽署一份協議書,其中既有權利,亦有義務。在有關免費師范生所享受的優惠政策方面最為重要的一條便是——保證每一位師范生有編有崗。
“有崗”說得直白一點兒,這就是傳說中的“包分配”。每年的12月左右,各省教育局會舉行一場雙選會,讓免費師范生和需要新鮮血液的學校進行雙向選擇。雙選會過后,教育局就會為未能找到工作的免費師范生分配工作。當然,分配的學校肯定不會是那種條件特別優厚、人人羨慕的好學校就是了。而“有編”免費師范生一進校就有編制,領國家的工資、學校為你繳納五險一金,在這個編制緊缺、很多從教多年的老教師都在等編制的年代,也是一個不錯的福利。
免費師范生的優惠政策中還有一條是有關讀研的,免費師范生可以在畢業后工作一學期之后提出“讀研”申請,只要申請通過,就可以免試讀研。在考研形勢極為嚴峻的今天,這項政策為免費師范生提供了一些優勢。
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所謂義務與權利是并存的,免除學費、發放補助、有編有崗、免試讀研這些優惠政策并不是輕易就能夠得到的。
在與教育局、學校所簽署的協議中,也有很多對免費師范生的限制。比如:在畢業后必須要回到家鄉也就是生源地從事教育行業十年以上、并且其中包含為期兩年的支教經歷。如果畢業后不能夠履行協議的話,便會收回所有免除費用、補助金并且需要支付違約金、將不誠信記錄登記在案。
第一個要求,乍一看的確有種驚心動魄的感覺。十年,說長,其實也不過是畢業后帶三屆學生而已;說短,對于我們這些剛剛經歷高考的孩子,卻是比我們的年齡的二分之一還要長。而正是這個條件,為我被西南大學錄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的很多同學都是被“十年”所嚇倒,而讓我這個剛剛過一本重點線、處于很尷尬地位的人順利被錄取。但是這只是抱著一種冒險的心態,穩扎穩打的同學還是不要模仿了。
至于必須回到生源地這一點,也是令很多寒門子弟望而卻步的原因。十年寒窗苦,為的就是能夠成為人上人。然而好不容易飛上了枝頭做鳳凰,到頭來卻不得不再回到貧窮的家鄉,恐怕這是很多學子都無法接受的事情吧。
雖然協議上所說的限制都是“原則上”的,但實際上沒有極為特殊的情況,這樣的政策是無法更改的。即使曾經鬧得轟轟烈烈的“2007級第一屆免費師范生尋找工作的時候一對有情人被政策‘棒打鴛鴦’事件,最后也不過是走了“曲線救國”的路子:由教育部發布了一個通融的方法,只要男女雙方都到了法定結婚年齡,便可在領了結婚證之后向學校以及生源地提出申請,那樣女方便可跟隨男方到其家鄉去工作。
因此,畢業后不想回到家鄉工作的同學們一定要三思而后行。畢竟一旦違約,不但要收取大學四年來免除的所有費用、收回所發放補助,并且還要繳納違約金。最為重要的是,還會在檔案中留下不誠信記錄。在這個倡導誠信的社會,這是一個很大的污點。
免費師范生,“利”很誘人,“弊”也有之,不同的選擇會影響不同的未來。
編輯/楊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