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兩年,復古之風有越吹越勁之勢,奧黛麗赫本的齊劉海、形形色色的郵差包、彼得潘的小圓領、翼梢的牛皮鞋、經典的針織花紋流行于當下,連鐵觀音也是越泡越濃。從機焙到手工炭焙,再到不同道數、不同溫度的烘焙,制荼師們玩味出各式各樣的濃香鐵觀音,讓人眼花繚亂。
烘焙之后的鐵觀音帶著一股氣韻悠長的熟火香成為更多茶客的冬季熱飲。但每一道焙火之后鐵觀音的香氣滋味變化如何,您是否通曉?好吧,來一次對比品鑒,答案便可揭曉。
試驗茶品
傳統重發酵紅心鐵觀音,無經過焙火,干茶顏色呈黃綠與墨綠色,蜜蘭香顯,口味醇厚,滋味清幽。
試驗過程
針對試驗茶品分別進行三道手工炭火烘焙之后,對比品鑒。
焙火一道
這一道焙火之后,茶的顏色從原本的墨綠色轉深,干茶外形以黃色、黃褐色為主,散發著淡淡的蘭花與炭火夾雜的香氣。
沖泡品鑒:第一水里含有炭火香味,火香亦柔緩,還以鐵觀音特有的蘭花香為主;第二水略微坐杯,水感帶澀感,火香與蘭花香飽滿度不足,口感保持鮮爽;第三水幾乎喝不到火味,余下茶之本香,不過此時茶味已經顯得淡薄。
焙火二道
經過兩道炭火烘焙之后,干茶外形顏色轉為深黃和褐色,顆粒顯得更為飽滿厚實。干茶的火香加重,幽蘭清香依然出眾,整體表現出一種成熟的花果幽香。
新水初沸,開始新一輪品賞。第一水快速沖泡,原本鐵觀音帶有的青澀之味已經完全被炭火香蓋過,口感柔順;第二水滋味越發飽滿,火香與蘭香融合一起,呈現出清爽的花果味,還能略微喝到一點澀感,比前面只焙過一道火的茶要順滑許多;第三水不似前者那樣急速下降,茶湯在口中停留仍感有沖擊力,香氣清遠悠長。
焙火三道
又加上一道焙火,茶色呈現黑褐色,火香明顯。燙完杯倒入干茶,一陣炭火香便從蓋碗中飄出,散發出濃郁的果蜜香。
沸水高沖,稍加停頓,出湯。第一水口感濃郁,水中有炭火的沙粒感,火香為主,蘭香為輔,是一種成熟瓜果的甜膩香味;第二水彰顯出濃香觀音特有的花果香,如蘭似橘。水中帶香且富有質感,無澀感,卻滋生出炭火融于水中的苦感,不過又馬上轉化成回韻甘甜;第三水花果香繼續升華,滋味略微淡些,不過口感更為順滑,更添一分綿柔之感。
不同道數烘焙的鐵觀音滋味香氣都略有變化,茶湯顏色也是隨著焙火的升級由淡黃轉變成金黃。經過荼友們一番品評,三道炭焙后茶的滋味更為飽滿富有質感,不過茶之本香要沖泡到三水后才出來。要想呈現出舒服自然的花果幽香,焙完后的茶要陳放一段時間,等表面炭火散發掉,吃到葉中的炭火自然轉化,才能達到花果香的完美結合。至于口感轉化程度如何,要看茶葉本身的“潛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