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說,大學是家壞公司,所以產出的優等品實際上并不多,更多的人則是在大學里陷入到一種彷徨甚至于甘于平庸的情緒當中。身處在大學依然彷徨的你,是否想過改變呢?其實再多的大道理都抵不上你自己的親身體驗,不要老是待在寢室,或者以為只要按時上課就可以了,你可以做的有意義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大學里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新聞,某某寢室的同學全部考上了名校的研究生,或者是一個寢室的人都找到了好工作,這就是所謂的“一窩好”現象。我們只要觀察一下周圍的那些寢室,就會發現環境的力量的確很驚人。一個寢室都在玩游戲的有,一個寢室都在睡大覺的也有,但反過來一個寢室的人都在忙一個人卻無所事事的可能性就小很多了。當你身邊的人都忙著為未來打拼的時候,你的壓力感就來自于你有可能比他們差。是人都有虛榮心,尤其是年輕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可能一時半會還接受不了平庸的事實。當你在一個寢室處于弱勢或者少數派的時候,你自然會想到改變。
我見到過很多原本不玩游戲不抽煙喝酒的同學現在玩得比誰都兇的,這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環境的“貢獻”。并且你可能發現,讀了四年大學很多觀念都會受到了室友或是身邊人的影響,你原本有所謂的東西現在變得無所謂了。從前大家都是6點鐘起床,你也會6點鐘起床。后來大家不上課就睡覺,你的瞌睡也好像多了。到最后大家有課都躺在寢室睡覺,有了“戰友”的陪伴,于是你就全無所謂了。
最簡單的例子,你們寢室有個人說一口方言很重的普通話,幾年之后你發現你的普通話說不定已經帶上了他們那個地方的口音。很多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有時候連你自己都沒發現。這才是可怕之處,當你和你的身邊人慢慢地一起共同墮落的時候,二者實際上就相當于做同步共振,這你是覺察不到的。
到了大四你就會發現一個好的室友真的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尤其是他(她)很強大,能夠成為你的榜樣的時候。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學習不是從課堂上獲得的,恰恰是從身邊人的言行舉止中習得的。你的室友軟件學得特別好,你看著他(她)也能學到很多東西:你的朋友交際能力很強,你不留心也能學到一些技巧;你的室友生活習慣很好,你起碼也能因此改變幾個自己的惡習;你的朋友有一個很有前途的想法,你們一起就能把它變為財富……。
有很多人不屑于名牌大學,他們總是會說自己只是失誤沒考上,或者成績好沒什么了不起之類的托辭。但你可以看看身邊比你學校好的朋友,是不是已經比你混得好了?好的大學最大的優勢同樣是環境,人是遇強則強的動物。你在寢室無所事事的時候,你發現別人已經跟著學校的同學一起到外地做社會實踐活動去了。你想著這次一定要把四級過了的時候,別人琢磨的是你都沒聽過的更高級別的考試。你還為學校的某個牛人嘖嘖驚嘆的時候,你發現他們學校這樣的人一大把……漸漸地,你發現你們連觀念和想法都變得不同了。
講一個例子,是我們身邊的一位同學。那位同學非常內向和害羞,不喜歡跟生人說話。整整四年他一直告訴自己要改變。怎么看得出來呢?他每天都在寫日記,網上寫或者用筆寫。每天都會告訴自己不能再睡懶覺,不能再通宵上網,要多參加實踐活動。但結果是遺憾的,四年之后他依然很內向,有所不同的是,他現在跟熟悉的人不再那么不自然了,可待人接物上的進步很小。當一個人把自己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勵志上的時候,這本身就是種失敗。你們知道他為什么一直沒能改變嗎?答,因為沒有人逼他。環境不緊急,我們意志力又不強大,自然就沒什么效果。何況他們寢室里還住著一堆一樣只玩游戲的宅男。
溫水煮青蛙,這個過程并不痛苦,但這個方式卻是很可怕。我們很多人就是這樣被溫柔地殺死的。身處在一個已經適應了的環境中,要想自己再去改變是很困難的。但是這時候,你有一個捷徑可以走,那就是你迅速逃離那個糟糕的環境。至于說怎么做,你先一步離開了再說。
編輯 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