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填報志愿的過程幾乎“一無是處”。最后能有這樣一個還算好的結果,真的是一個奇跡。事實上,我在選擇醫學這個專業時是非常盲目的,更多的是聽取了父母的意見。結果上大學后,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到底想不想學醫?或者說,我究竟喜不喜歡這個專業?萬幸萬幸,思考的結果是肯定的。可有時候我也總在想,萬一不是我所喜歡的呢?所以今天我就以過來人的身份,給學弟學妹們提幾點建議吧。
我在填報志愿時,最大的失敗就在于過分熱衷于所謂的“熱門專業”,而沒有明確自己的興趣所在。于是乎在填專業時我填了一堆諸如電氣自動化、通信工程之類的專業,想起來那時候簡直就一傻子。
我們那兒有個學生考了高分,結果一心想到上海交大學船舶工程的他屈從家人的意見去了北大醫學部,學八年制臨床醫學。一次他很傷心地說:“看來我是要一從事我不喜歡的工作了。”這無疑是一種悲劇。
在我們學校的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里,就有人在上了四年之后,因為對醫學實在不感興趣而毅然選擇了退學。說實在的,我很佩服這種人的勇氣。但與其到這時候再抽身而退,還不如報志愿時就早作打算。說到這里我覺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家長朋友們:如果你們覺得你們有權為自己的孩子設計未來的話,建議先去看看電影《死亡詩社》,然后再好好掂量掂量。
我的很多同學在報志愿時非北京上海不報,結果高分上了很一般的學校,甚至落榜。而一些名校,比如哈工大、武大等,有時候甚至只招到一本線的學生。
其實對“區位優勢”這東西,我一直持懷疑態度。而且區位優勢不應僅僅局限于經濟實力。比如說吧,西安的區位好不好?從經濟實力上來說,也許比不上上海這樣的城市,但就上大學來說,西安無疑是個好地方,因為在這里聚集了諸如西安交大、西北工大、西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等一大批名校,再加上西安本身的歷史文化積淀,其人文氣息對一個學生的發展無疑是很有好處的。
我有個同學考了655分,報志愿時猶豫再三,最終放棄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報了北京郵電大學的通信工程專業。結果這一年北航在我們省的分數是656分(他沒希望),而北郵的通信專業在全國是數一數二的。很顯然,這個同學的志愿報得的確很成功。
所以說在填報志愿時,不僅要看學校的綜合實力,更要考慮這所學校的優勢專業。比如說,如果想學數學、材料、經濟、微生物、考古學、文史哲等學科,山東大學就是個很好的選擇:而如果想要學工科的話,山大就實在不怎么樣了。
我報志愿時在這一點上做得很不好,最失敗的決定就是輕率地放棄了中南大學。中南的湘雅醫學院全國聞名,但中南的綜合實力在“985”工程院校中只能算是一般。幸虧我的分數比湘雅八年制臨床醫學的分數線低一點,并且我在山大成功地升入八年制,否則我會把腸子悔青。
每年都會有海量的學生因為看錯了學校的名字而與心儀的學府失之交臂,這實在是太讓人懊惱了。下面是幾個比較容易混淆視聽的校名:
同濟大學算是個名校,但現在的同濟大學醫學院是從前的上海鐵道醫學院,我個人認為不怎么樣。而大名鼎鼎的同濟醫學院早已于1951年由上海遷至武漢,現屬于華中科技大學。由于同濟醫學院歷史沿革較為復雜,容易與之混淆的還有武漢大學醫學院。
到底誰是“哈工大”。哈爾濱有三所名字非常相近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每年都有不少奔著“哈工大”的名聲奔赴“北大荒”的學子稀里糊涂地被后兩所大學錄取。
報完志愿,拿到通知,就該打好鋪蓋去上大學了。可是很多同學在上大學后大失所望,甚至后悔不迭。這實在是很沒意思。既然你選擇了這所學校,那么請你熱愛它。否則在大學的這幾年,你不可能過得快樂。
編輯/梁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