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袒腹臥,如不聞。”鑒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從伯王導出于政事需要結援太尉郗鑒,郗氏遂以婚姻固結王導,遣門生前往求婚。來人一一察看王家子弟,看罷向郗鑒回稟說:“王家的男兒長得都不錯,但一聽到是郗公擇婿,便忸怩作態,緊張起來,唯獨一人仍在東床上坦胸露腹吃東西,仿佛聽而不聞,毫不介意。”郗鑒聽了說道:“此人正是我的女婿。”訪之,乃羲之也,于是以女妻之。
【2】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王右軍與謝太傅共登冶城。謝悠然遠想,有高世之志。王謂謝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給。今四郊多壘,宜人人自效。而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謝答曰:“秦用商鞅,二世而亡,豈清言致患邪?”
右軍將軍王羲之與太傅謝安一起登臨冶城。謝安悠然遠眺凝神遐思,似有超脫塵世之逸趣。羲之對謝安說:“夏禹操勞國事,手腳都長了趼繭;周文王忙于政事,天黑才吃一餐。如今,四周都筑有堡壘,國家戰亂動蕩,人人都應該自覺地為國效勞。如果都是空談,而荒廢了政務,讓清談浮言妨害了國事,恐怕不是當今應該做的吧。”謝安回答說:“從前秦國重用商鞅,不也是僅僅傳了兩代便覆亡了,這難道也是清談所導致的禍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