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和皮媽都是小皮的玩具。小皮經常玩我們的臉,把我的胡子扯成弓弦,把皮媽的頭發抓成旋渦,他還喜歡玩我們的手,搬起拇指,彎下小指,像在做一種特別的手指保健操……
小時候我喜歡盯著一些東西出神,比如木床的花紋,瓦房頂上用來透光的玻璃,門前竹林的斷筍,或者角落里的玩具。我盯著它們,想心事,認為這些心事能夠儲存在花紋中、玻璃里、斷筍上、玩具內。即使時光一去不復返,只要再次凝視它們,回憶就會被喚起,往昔的一切翩然而至。多年后我在《追憶似水年華》中看到了類似的情節。普魯斯特何以能知道我的秘密呢?
幼兒時代,我最好的玩具是一個橡皮鴨子。鴨子全身皆黃,只有嘴是紅色,一捏就叫,相當神奇。多年后我回老家,在雜物室里找到它,仍然一捏就叫,忠誠無比。鴨子是我父親的朋友送給我的,他喜歡揪我的臉——把手藏在袖子里,要我看里面的電影,我一湊過臉,他就從袖子里伸出手,揪我臉一下,哈哈大笑。
小皮的干爸聽我講了這個故事,有一天給小皮買了個橡皮鴨子,也是黃身紅嘴,可惜不能叫。小皮很喜歡這鴨子,洗澡的時候他若不安靜,把鴨子扔進浴盆,他就會和它玩,顧不得反抗。
那是1歲之前的事了。現在小皮不怎么玩鴨子了,他也不喜歡洋娃娃、毛絨熊一類的東西。他喜歡車。皮媽給他買了好多玩具車,從帶音樂盒的車,到一組卡車、轎車、賽車、大巴車齊全的回力車。他喜歡把車子擺放到空地上,排出各種陣型,有時是首尾相連的車圈,有時是群雄碰頭的亂戰,有時是互相攀爬疊羅漢。我喜悅地看著他擺弄車,就像看到自己小時候在街邊擺弄各種昆蟲,而屬于孩童的特有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暗自滋長。
他喜歡這些玩具車,到了不能放手的地步。有時吃飯都要在小餐桌放上車,一邊玩車,一邊才肯吃飯。今年春節之前,奶爸給他買了個價值不菲的遙控車,他就更樂了。雖然他自己還不能準確地掌握遙控功能,畢竟才1歲9個月,但時刻都在學習、試驗。偶爾成功地加速或轉彎,就開心地拍掌。然后抬眼看我們,嘴里念念有詞,說什么也聽不清楚,不過我們總覺得他是在驕傲地表功:看啊,看啊,我學會開車啦!
兒子開心,我們就開心。我們給他買了好多玩具車,如果都變成實物,差不多可以供一個小鎮的居民使用啦。看小皮在車海里埋頭嬉戲,這一秒還在玩救護車,下一秒就抱起了警車,再過一秒又把軍車開得飛快,我們心里真痛快。
可是后來我讀到英國牛津大學一位教育心理學教授的文章,說孩子玩過多的玩具也不好,可能損害他的認知能力,因為他們會在過多的玩具面前無所適從,無法集中精力玩一件。而玩具較少的孩子,由于父母與他一起閱讀、唱歌和游戲的時間相對更多,反而要比那些家境優越、玩具成山的同齡小朋友智力水平高。
我給皮媽匯報了這個發現,兩人一合計,決定減慢給皮皮買玩具的速度,將來也盡量少給他買電子玩具。我不少朋友都給自己上小學的孩子買了iPad一類的東西,每次聚餐,大人喝酒聊天,小孩就自己玩iPad。大人是省事了,可孩子會不會漸漸形成交流障礙呢?這是值得深思的事情。
玩具的歷史至少有好幾千年,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出土文物中,就有黏土、木材、獸骨和象牙等材料制成的玩偶。3000多年前的波斯出土文物中,也發現有下設圓輪的拖拉玩具。而在咱們中國,漢代就有關于玩具的詳細記載。
可幾千年下來,什么是小孩最好的玩具呢?我翻了好多書,也搜了好多網頁,沒有答案。有天抱著小皮照鏡子,我靈光一現,找到了答案。小孩最好的玩具,其實就是他的父母。只有父母和孩子,才能玩得水乳交融又巧奪天工,深情款款又無限開心。
我喜歡做小皮的玩具,做可以舉高高的大力水手,做可以馱著他到處跑的人肉木馬。我喜歡和他一起跳舞,就像是兩個街舞選手在斗舞一樣的對跳,我還喜歡和他一起把嘴巴夸張地打開,假裝唱男高音。我猜這會比玩具車更讓他感受到真實的情感,而人如果從小就能持續感受到真實的情感,他一定會健康、正直、聰明、善良、開心——心中一朵花兒接著一朵花兒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