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上有不少嘴里說著自己不愛奢侈品,但身上還是得掛上幾件奢侈品的人。“喜歡奢侈品”不必不敢說出口,買奢侈品也不是罪惡,但被奢侈品“綁架”則是另一回事……
中國人是不是只愛奢侈品?
巴黎春天百貨一向是許多國人來到巴黎必定朝圣的景點,我對它則是又愛又恨。
愛的部分是,當你看到精心打扮的人映入你眼簾時,你會想為她們的美麗擊掌喝彩;而痛恨的部分是,這里總是考驗人性的物欲。我受托要幫朋友買東西,剛到了退稅柜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兒等著退稅的人龍隊伍淹沒了整個大廳。
“在L店你買多少?”“唉,那個D打頭的沒貨了,害得我沒買上。”
這樣的對話此起彼落,每個人說起奢侈品名字真是流利得很。由于排隊人潮前胸貼后背,讓我想不瞄一眼別人手上的退稅單也難。光是從退稅的金額往回推算,除了我之外,在我身邊的全是大買家。
到了退稅處,面對我的是一位能講中國話的法國男人,看到他滿臉倦容,我客氣地問他“今天客人這么多,你一定很累吧’”
法國男人苦笑。我接著問:“大部分客人都是中國人吧?”
他終于開口說:“不是大部分,而是全部。今天這場面不算什么,前兩周才真可怕,我只能用‘颶風’兩字來形容。”他忍不住問:“中國人是不是只愛奢侈品?”
當天我辦好退稅時,法國男人示意要我瞄一眼大廳另一個驚人的景象——一堆同胞癱坐在地上,我想他們是為了等退稅累趴了吧。乍看之下真的好像來到難民營。我聽到有人抱怨說:“都在這兒等了4個小時。”
這4小時對于出國旅行的行程來說是何等寶貴,可以創造無限的幸福感呢。
歌劇院的幸福感……
我真想告訴這些瘋搶奢侈品的人:可以花大錢買奢侈品,也可以花點錢到百貨公司旁有情調的餐廳,好好享受一下沒有喧囂只有寧靜的浪漫。
或者也可以到歌劇院,被譽為當下歌劇界名伶的Natalie Daisy對愛情的詮釋是不該錯過的。我花了200歐元買了張票進了劇院,在歌劇院里看到許多溫柔幸福的鏡頭,夫妻情侶因為某一段音樂帶來的悸動而悄悄地執起對方的手,或是很有默契的眼神交會。那一刻雙方交流的不僅是對于美的感動,更多的是兩人生命的共同回憶,這種屬于心靈幸福感的積累可以陪著你走得很遠,甚至有一天走到生命的終了時。
我個人的經驗是我可能記不得某一件奢侈品是哪一年買的,但會記得哪一年聽了哪一場動人的音樂會,親眼看到了哪一幅世界名畫,或是哪一年在異國街頭看到了什么樣有意思的景象。
在歌劇院里,我注意到老外拿奢侈品包的比例沒我們亞洲人高。但我們亞洲人到了歐洲卻把“買奢侈品”當成最重要的事來辦,一不小心就淪為“奢侈品難民”,忘了旅游的本質是尋找感動和幸福。
家財萬貫也只能吹牛三回!
我的一位經營房地產的朋友搶到了精華地段的一大塊土地,隨著地價的高漲,朋友的身價節節高升,大家知道后又恭喜又羨慕。
有一天這位“大地主”有感而發地與我分享她的心情,她說:“昨晚我先生在我耳邊說,我們有這塊賺大錢的寶地,這是件值得高興的事,但頂多在親朋好友面前說個三次,再說下去的話,就是吹牛,就是往自己臉上貼金,令人討厭了。如果我們能將這塊地捐出來辦基金會,幫助那些社會上弱勢的人們,那么這件好事就值得我們在朋友面前說上三次,甚至上千次,因為說的次數越多,越能號召更多人一同做好事。”
老公對老婆說:“以后你拿奢侈品包,會顯得更動人漂亮,因為你的奢侈品包一打開,里面裝載了滿滿的愛心。”
就這么一個念頭的轉變,這位富婆朋友開始了她的慈善工程。前天碰上她,覺得她好忙,但她說:“以前我搶到奢侈品的限量包,會很開心地跟朋友說,但說上幾回就不好意思再說了,免得被指炫富。現在買到奢侈品包還是很開心,不過,現在覺得自己在做一件對的事,所以感覺到的幸福感是前所未有的,而這種幸福是可以讓我說上好幾回,甚至好幾千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