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哈爾濱市延興小學的10年書法歷程,硬筆書法先行了7年,軟筆書法踐行了3年。來學校參觀的教育工作者經(jīng)常問起,延興小學為什么不早些發(fā)展軟筆書法?外面很多書法班直接就教孩子們軟筆書法啊?下面就談談關于學校硬筆書法與軟筆書法的發(fā)展選擇之路。
一、書法進校園,“硬筆”要先行
1.學校的實際情況,決定了“硬筆”要先行
哈爾濱市延興小學開展書法教育之初時,學校所轄學區(qū)是哈爾濱市最大的棚戶區(qū)——白家堡,這里也是哈爾濱市最大的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地。在這里聚居的家庭普遍“三低”:85%的家長文化程度低于初中;社區(qū)文化、家庭文化氛圍低,幾乎沒有什么有益的文化活動;傳統(tǒng)文化認知低,這些家庭對傳統(tǒng)文化知之甚少。
學校在校學生80%以上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90%的學生字寫得不好,甚至有5%的學生入學之初沒有接受過學前教育,沒拿過鉛筆寫過字。100%的學生書法啟蒙是“0”。
學校有一位書法愛好者,當時是哈爾濱市硬筆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早在1999年,他就在學校開展書法小組活動。3年來,他帶領的學生在硬筆書法活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因此有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
可以看出,學校當時缺少軟筆書法師資隊伍,學校只有能夠“自娛自樂”型的書法愛好者。另外,學校學生整體書法基礎很薄弱,家長對軟筆書法的認可度不高,絕大多數(shù)的家長認為學生能夠“寫好字”“寫好作業(yè)”就行。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直接開設軟筆書法課程必然舉步維艱。90%字寫得差的孩子加一位有一定硬筆書法基礎的教師,最適合學校情況的做法就是開設硬筆書法課程。
2.“硬筆書法”的特性,決定了“硬筆”要先行
有人說,書法就是漢字的書寫方法,就是把字寫美的方法;也有人說,寫字不等于書法,書法是寫字的升華……但無論何種說法,寫字是書法的基礎都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學書法理應首先學好寫字。是學寫毛筆字還是學寫硬筆字呢?傳統(tǒng)觀念認為是學寫毛筆字,于是有志于書法的少年兒童(多數(shù)是家長之志)被送進了各種書法輔導班。
但對大多數(shù)家長而言,“硬筆書法”的實用性更具有誘惑力。在與家長座談交流中,發(fā)覺絕大多數(shù)家長,首先重視的是書法的實用價值,即把字寫正確、工整。家長的這種想法似乎“要求比較低”,但是這種想法是源自于他的人生經(jīng)歷、人生感受。延興小學的家長文化層次普遍低,家長自身的硬筆書寫能力就比較低,再加上他們的實用主義意識占主導,因而這個時期硬筆書法的實用價值是相對比較重要的。在隨后的學習中,學校立足于書法的實用價值,在學習中逐漸引領學生感受、感悟藝術美、人文性。
對于小學生而言,“硬筆書法”更具有親近性。這種親近性主要源自于“硬筆書法”離他們學習生活更近。兒童在學校是以寫硬筆字為主的,硬筆書寫是學生們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主要活動。這就更具有學生一入學便擁有的牢固的書寫硬筆書法的空間與時間。這樣一來,“硬筆書法”就擁有更為明確的目標性、更為廣闊的操練空間。”
在小學開展書法教育,學校經(jīng)研究認為不要只注重“藝術性”“文化性”,應要先注意“實用性”,當然,不管“硬筆書法的實用性”,直接從毛筆字學習書法可能具有一定道理,少數(shù)有志者可經(jīng)此途徑邁入書法大門。但假如我們換一種思路,從具有一定硬筆字基礎的小學生開始,教授他們包括章法等在內的硬筆書法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也許會有更多的學生可以通過硬筆書法邁入書法藝術的大門。待他們愛上書法之后,也許會有一些人為豐富自己的藝術表現(xiàn)手段而轉學毛筆書法或兼學毛筆書法,而另一些人則在硬筆書法上繼續(xù)深造,從而進入更高境界。
正如人們常常談論的“普及”是“發(fā)展”的基礎,沒有“眾數(shù)”的底,也就不可能有“專業(yè)”的人才。
二、軟筆書法一定要進校園
1.時代的呼喚,需要軟筆書法進校園
電腦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改變了人們傳統(tǒng)的書寫習慣,人們普遍認為字寫得好不好無所謂,漢字書法的普及程度有所下降。現(xiàn)在,相當一部分中小學生書寫水平不高,字寫得不好看,青少年一代正面臨著嚴重的書寫危機。
針對中小學生漢字書寫能力退化這一現(xiàn)狀,教育部網(wǎng)站發(fā)布了一則《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中,要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開展書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級的語文課程中,每周安排一課時的書法課。”
《意見》提出:“書法教育應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一至三年級著重培養(yǎng)學生硬筆書寫能力。三年級開始,過渡到硬筆軟筆兼學。學生要用毛筆書寫楷書,臨摹名家書法;大致了解書法歷史和漢字字體源流;從書法作品的內涵、章法、結構、筆法等方面鑒賞歷代重要書法家作品。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藝術等課程中,要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書法教育。”
近年來,中國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度加大了。書法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像京劇一樣,是國粹中的國粹,自然需要文化傳承。中國書法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古人聰明和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巨大寶貴的財富,是我國獨有的一門藝術。書法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很多家長開始送孩子到校外學習軟筆書法。有的家長在座談中說:“書法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靜心,可以讓孩子更加自信。”
2.軟筆書法的特性,決定“軟筆書法”總要走進校園
2005年以來,人們的關注熱情開始從硬筆書法逐漸延伸至軟筆書法,全民的熱情也“燒”進了延興小學。
書法是中國人獨有的情結。從實用到藝術,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一種智慧。書法有幾千年歷史,不僅出現(xiàn)了多種書體,而且每個書體都有不同的流派,每個流派又有不同的藝術特色。中國早在陶器時代就自覺地追求美的圖案,不僅是為了滿足生存需要,更是出于審美。這個事實說明了那時這塊土地上的人對點和線的運用已經(jīng)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而書法就是運用點和線的。隨著人們近年來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化的需求逐漸提高,書法的情結再次被引燃。這份情結有文化繼承的自豪性,也有文化延續(xù)的憂慮性。
隨著家長整體素質的提升,不少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綜合素質的提升,尤其不少家長在對比中感受到中國孩子藝術素養(yǎng)低,對孩子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手段中,書法的藝術性被家長推崇。
象形文字近似圖畫的符號,反映客觀對象的特征,但里面已經(jīng)包含了審美特征。秦小篆、漢隸書、小篆的流暢,隸書則方勁。行書輕快自由,也反映了東晉時的文化特征。草書很有表現(xiàn)力,展現(xiàn)奔放的感情,一氣呵成又不乏變化。各種書體都有藝術特點,楷隸篆都是靜的,行、草則是動的。
正是因為中國人對軟筆書法一直具有歷史情結、文化情結,以及漸起的書法藝術情結。因而,在學校基本條件允許下,軟筆書法必然要走進校園,成為現(xiàn)代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一個要素。
三、校園書法要“軟硬”同行
硬筆書法教學對師資隊伍的要求相對低一些,學校比較容易培養(yǎng)這方面的教師。軟筆書法教學對師資隊伍要求比較高,這也就是軟筆書法進校園比較難的一個根本原因。因此,一般學校都是先發(fā)展硬筆書法,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特別是師資隊伍),再發(fā)展軟筆書法。
在軟筆書法發(fā)展起來之后,很多學校“廢除”了硬筆書法,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即使學校在書法方面的發(fā)展達到了一定的水準,也不要輕易“廢除”硬筆書法。相反,理想的狀態(tài)是“軟硬”同行。
因為二者的育人目標是相同的。無論是軟筆書法還是硬筆書法,在學校開設的目的是一致的。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特別指出:“規(guī)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是有效進行書面交流的基本保證,是學生學習語文和其他課程,形成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熱愛祖國文字,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具備熟練的寫字技能,并有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是現(xiàn)代中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養(yǎng),也是基礎教育課程的目標之一。”
從中可以看出,學校無論開設硬筆書法,還是軟筆書法,基本育人目標是一定的。也正是基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延興小學制定了《硬筆書法教學總目標》《軟筆書法教學總目標》。如下:
《延興小學硬筆書法課程教學總目標》:
學生會使用鉛筆、鋼筆,學會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和寫字姿勢,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初步掌握書寫的技巧和基本規(guī)律,漢字書寫正確、端正、整齊、美觀,并有一定速度。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鍛煉提高學生的藝術、情感等智能,促進學生主動活潑、全面和諧的發(fā)展。具有書法鑒賞能力,對優(yōu)秀書法作品有了解,有一定欣賞書法作品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能力,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觀,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延興小學軟筆書法課程教學總目標》:
通過學習書法,使學生能很好地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及燦爛的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熱愛祖國。通過書法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書法基本常識,掌握書法的基本書寫技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磨煉學生的意志、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做事專心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模仿力、領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日常作業(yè)的書寫效率,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
從上述目標中我們可以看出:延興小學開設軟、硬筆書法課的目的是為了“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儒雅自信的現(xiàn)代中國人”。
軟筆書法和硬筆書法在學校的實施中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可以說是“文化性”“藝術性”和“實用性”的互補。二者也是不可相互替代的。軟筆書法和硬筆書法雖在很多方面有相同和相似之處,但也有各自的審美規(guī)定性和藝術獨立性。
延興小學目前同時開設了硬筆書法與軟筆書法教學。二者各有自己的實施體系。但前提是學校已經(jīng)培養(yǎng)了了一批有一定書法專業(yè)素質的教師。因而,我們能夠得以軟硬筆兼施地開設教學科目。
硬筆書法教學開設流程貫穿于學校的“教師基本功——語文教學——習字一刻鐘——語文試卷——延興書法藝術節(jié)(硬筆書法段位賽、硬筆書法團體賽)——國內硬筆書法活動”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之中。
在歷經(jīng)10年的書法教學活動中,延興小學特別注重教師書法專業(yè)素質,學校也專門為此做過大量工作。在教師基本功達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學校還是一如既往地通過各種形式加強教師基本功的培養(yǎng)。在這個基礎上,學校要求在語文教學的第一課時中,所有的語文教師都要有“重點字”指導書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為此,我們對1~5年級的“拼音生字本”進行了一定的調整,使之為我們的有效寫字指導做鋪墊,同時,學校對“拼音生字本”的批改也有新的規(guī)定,比較人性化地要求教師在批中進行指導。這樣,就比較有效地為“硬筆書法”創(chuàng)建一定的學習空間、時間,同時,在實踐中也突顯了硬筆書法的實用性原則。
在此基礎上,學校還每天設定了“習字一刻鐘”活動,每個班級配備兩名教師:一名進行硬筆書法教學范講,一名教師協(xié)助進行書寫姿勢、握筆姿勢指導。以此項活動讓學生們進一步感受到硬筆書法的藝術美,從而促進班級整體硬筆書法審美能力的提升。
在此基礎上,學校還在每學期書法藝術節(jié)期間舉辦“硬筆書法段位賽、硬筆書法團體賽”,選拔優(yōu)秀的學生參加國內硬筆書法活動,以活動促進學生的“硬筆書法”能力水平,以活動為學生個性特長提供發(fā)展平臺。
這是學校在“硬筆書法”教學活動中的流程。
2010年3月,在軟筆書法先行嘗試探索的基礎上,學校開設全員性軟筆書法教學。
軟筆書法教學開設流程是:“教師基本功——軟筆書法教學——延興書法藝術節(jié)(軟筆書法段位賽、軟筆書法團體賽)——軟筆書法愛好者集訓——校內軟筆書法活動——國內軟筆書法活動。”
學校為了進一步推動軟筆書法教學的實效性,每周固定對教師進行軟筆書法培訓,以教師的素質發(fā)展提升為前提,有效帶動學生軟筆書法素質的提升。
學校選派了4位在軟筆書法上有一定造詣的教師擔任軟筆書法教師(學校定期選派他們參加國家、省、市的書法協(xié)會的“采風”“培訓班”活動),在每周固定課節(jié)為班級學生授課。
同時學校也開展一些活動,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軟筆書法的興趣,學期末,還將對學生進行考核,并把成績記錄在冊。
在近3年的實踐中,我們感受到“硬筆書法”與“軟筆書法”同時開設、同步而行起到了彼此促進的效果。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述:二者各有優(yōu)點,各有特性。同時開設,正好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軟筆書法的文化性、歷史性、人文性與硬筆書法的實用性互補,能夠提升學生對書法的認識。同時,軟硬筆書法的藝術性無論在書寫技法上,還是表現(xiàn)手法上都各有特色,這更有利于學生不同的審美需求。
同時,軟筆書法對學生的“硬筆書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低年級不明顯,高年級學生在運筆中開始有一定的顯現(xiàn))。軟筆書法的文化性促進了學生們學習軟硬筆書法的興趣,名家故事的育人教育、愛國教育彌補了硬筆書法教育中這方面的不足。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