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耳邊永遠縈繞著——“2012年5月8日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張麗莉老師面對突然失控的大客車,用身體撞開了身邊的學生,而自己被卷入車下造成雙腿高位截肢”的故事。故事中主人公的精神已經內化成為我的精神力量,時時處處鼓勵我把有限的生命奉獻到無限的教學工作之中。一個暑假我都吃住在教學點,守護著教學點的安全,種植著教學點的菜園,希望菜園秋季的收獲為我的學生提供新鮮的蔬菜,給他們增加營養。
我所在的教學點,在湖北鄖縣龍泉村的大山里,這里平均海拔在1 500米左右,站在溝底仰望天空,天只有一條線了。山上樹木蔥蔥綠綠,在溝底大喊一聲,回聲清晰可以聽到,寧靜得丟一根針都可以聽到好大的聲音。我的教學點周圍的老百姓在改革開放前一天只吃兩頓飯,糧食產量特別低。 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近幾年,由于這里條件十分惡劣,有的老百姓全家搬走去投親靠友;有的家庭到鄖縣城買房或者把房子買到十堰居住,留下來的老百姓兩個村并為一個村才40多戶,這40多戶分散在群山之中。
教學點只有4個學生兩個年級。以前來的老師不安心工作,經常不上課,老百姓意見大,曾多次向當地政府反映,有的老師雖然來了,但總要想辦法找關系調走。這里總是缺老師,弄得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十分頭痛,最后一招是全鎮每年的末尾教師到這個教學點。這些教師是被懲罰到這里的,思想上有包袱,工作上有情緒,工作上沒動力,在這里混日子。
我從小生活的環境也是十分惡劣,父親死得早,母親常年有病,母親領著8歲的我、6歲的弟弟生活,在文革時期,老百姓靠掙工分吃飯,一個棒勞動力一天掙0.08分錢,老百姓全年60%以上是以青菜與野菜為主糧,我家掙不到工分,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我吃苦長大,對老百姓的疾苦我深深了解。老百姓對知識的期盼我也是最理解的,懷著對老百姓的理解,我主動要求來到這個教學點工作,我的要求解決了領導多年的頭疼問題,領導怕我一時熱血來潮,怕去幾天就后悔了,有意造聲勢,把我的后路堵死。那天,我要去教學點時,領導率全鎮校長、主任、教師代表為我舉辦了一個聲勢浩大的歡送會。
人是食人間煙火的,都有七情六欲,白天有幾個學生不感覺寂寞,到了晚上,將學生一個個送走后,十幾間房子就我一人,寂寞得無聊,農村經常停電,黑乎乎靜寂得嚇人。每天的工作也十分繁忙,我的三頓飯我要做,學生的一頓營養餐我要做,我既是校長,又是教務主任;既是老師,又是炊事員;既是路隊長,又是種菜人,也是運輸隊長,要跑幾十里路為學生取回牛奶、火腿腸、雞蛋等;又是一個礁夫,每個星期天要上山砍柴,每天累得我腰酸背痛,睡到床上骨頭都散架,辛苦得很,有時也有想調走的想法。
但如今,十八頭水牛也拉不走我,我要把我的一生獻給這個教學點,我爭取把教學點辦成全縣最優秀的教學點。因為,現在我心中有了佳木斯市最美教師張麗莉的精神支撐,有她的精神鼓勵我戰勝工作中的困難,讓最美教師張麗莉的精神永遠綻放在我的教學點之中,我要薪火相傳,準備讓我的兒子將來接我的教鞭。
(作者單位:湖北鄖縣譚家灣鎮中心小學 )
編輯∕高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