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明晰大語文觀的教學方向。將傳統與現代,保守與創新有機結合起來,開創一種符合現代學生求知、發展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靈活、高效、富有興趣地走進語文天地;讓學生生出觸角,將課內教學與課外生活緊密聯系,增大語文學習的外延;讓學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喜歡讀寫,喜歡鑒賞。因此,在學習中我們要加強學生素養、內涵的積淀,提高學生審美、鑒賞美的能力,并將其內化為學生的認知和感悟能力。
本課的教學意在放飛學生的思想,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這樣的語文教學也就靈動了起來。
下面僅以《春酒》為例,詮釋自己的認知、見解。(《春酒》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
《春酒》課堂實錄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朗讀課文——梳理內容——品味語言——感受思鄉之情。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領略生活中的詩意。
重點和難點:品味精彩的語句。
二、學習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以讀為平臺,在默讀、朗讀、精讀、誦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中體驗、感悟、表達,注重朗讀時的情感體驗,加強積累。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新課程的“大語文”觀念,倡導合作探究。關心當代文化生活,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教學方法
注重朗讀教學與情感體驗。采取誦讀法、品讀鑒賞法、延伸拓展法相結合的方式。誦讀是關鍵,品味是核心,延伸是補充,將多種教學法相結合,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語言分析和審美感悟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每個人都有故鄉,每個人對于故鄉都會有一份難以忘懷的記憶。魯迅就對社戲里吃過的羅漢豆念念不忘;汪曾祺也曾對故鄉端午節的鴨蛋念念不忘;而琦君身在異國他鄉也魂牽夢繞著自己的故土。是什么觸動了她那溫柔敦厚的情懷?是母親所釀造的八寶酒。今天,我們就跟隨臺灣女作家琦君的腳步,到她的家鄉,感受一下那里過新年的故事,去品嘗這杯香醇的美酒。
(二)自讀課文 整體感知
(開懷暢飲,美讀春酒——酒醒落花風里,夢回啼鳥聲中。)
走進課文是研讀課文的第一步,學生只有感受文本吹來的詩意氣息方能感悟作者的獨特思想。創設有效的環境、氛圍,感知優美的故事畫面,走進作者的思想深處。學生的觸角首先要探到文本。
師:請大家出聲朗讀文章,讓我們一起來開懷暢飲,美讀春酒。朗讀的時候我們要想一想文中主要描繪了哪幾幅畫面?文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師:如果在閱讀課文時遇到了文字障礙,老師在幻燈片上給出了一些提示,希望能幫助你。
師:哪位同學能根據老師的提示完成填充?
生:習俗和禁忌,喝春酒,喝會酒,泡制八寶酒。
師:了解文章的內容好比撩開了春酒的面紗。它那誘人的香氣已經溢出文外。文中還蘊含著怎樣的情感?
生:作者通過春酒表達了對親友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其間流淌的是濃濃的思鄉之情,是一種讓人難以忘懷的深情懷念。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在朗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了解課文所展示的風俗畫面。這個環節既訓練學生快速捕獲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詩意化的過渡,加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感知,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
【突出特點】在內容概括上,運用填充式的句子進行。這既給學生以提示,更重要的是降低難度,讓學生快速進入文本。同時給學生更大的空間走入文章中去揣摩、去探究。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尋找有價值的問題展開探討,而不是一味設置難度,打消學生的積極性,應該做到讓學生的手高高的舉起,面帶笑容去鑒賞。
師:是啊,思念的是人情的溫馨與芬芳,思念的是童年的歡欣與記憶,思念的是故鄉的鄉土人情中的鄉土文化。
師:那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來讀一個段落,細心體會。(指導朗讀:1.情感是怎樣落實的? 2.句子寫得好不好?3.好在哪里?)
老師幫大家總結一下: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句式來分析體會:1.這個句子用了什么方法?2.結合怎樣的語言環境?3.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三)研讀賞析 品味精彩
(細酌慢飲,品味春酒——開君一壺酒,細酌對春風。)
揣摩、想象、交流、討論是賞析、品味的關鍵。走入文本后不僅要情到,還要語言到,學生在讀出“天真、可愛”的同時,重點應該放在詞語上。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及恰當的角色換位,能達到與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交融,我即是“我”。
師:現在大家細酌慢飲,品味春酒。用上面老師總結的方法來品析精彩的語句。大家再回到文章中,找出你喜歡的語句劃下來,一會兒我們共同交流??纯茨闶欠衿烦隽藴厍椋烦隽送?,品出了香醇。
(學生自讀進行勾劃,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一篇好的散文在于它語言的優美,構思的巧妙,意蘊的豐厚與深遠。本文語言生動傳神,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把事情寫得富有情趣。我讓學生找出這樣的語句讀一讀,然后分別從修辭、句式、用詞、表現手法、感情色彩等方面品析。
師:“我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北扔髌嫣匦蜗螅鄯湫⌒〉?,很可愛,很像當時的“我”,同時“手里還捧一大包”, 寫出了童真、童趣。和母親一起分享喜悅和快樂,也體現了鄉鄰們的淳樸與盛情。
短短的幾句話,饞嘴的、可愛的“我”躍然紙上,形神畢肖,而淳樸的鄉情氤氳開來,成為“我”這個形象的背景氣氛。
生:“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地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蔽恼轮小巴低怠睂懗鼍频恼T惑力之大;滿足自己貪吃欲望又巧妙地遵守母親充滿慈愛的告誡。“偷”出一份“母女情”。
生:“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抱著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端著、聞著寫出了舍不得喝,摔倒了也舍不得扔掉,小花貓都醉了。醉出了一份成長的樂趣,醉出了我和小花貓對快樂的分享。春酒本身已不值得珍惜了,珍貴的是春酒已經釀出一份生活的美好和回憶。
【設計意圖】沒有比從生活經歷中去體會文中“我”的童真、童趣更恰當的了。學生在快樂、融洽的氛圍中各自談著自己的經歷,似乎文中的孩子成了自己,自己就是文中那個可愛的孩子了,誰又能分清呢?可見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能很好地解決現代中學生和文中“我”的距離。
【突出特點】語文教學,要回歸文本,回歸生活。應該做到“天然去雕飾”,去咬文嚼字,去析詞品句,走入作品深處。這一環節就把握這一核心理念,運用多樣的方式和方法,讓學生踴躍地參與到咬文嚼字,析詞品句中來。品出熱情,析出靈感,解決學生害怕、羞澀的心理,去生活中尋找,在體驗中交流,真正融入文本。
師:說得太好了。你們有類似的經歷嗎?
生:有,小時候有人到我們那里來照相,媽媽就叫我趕快去照。當時,我手里拿著一個烤紅薯,聽到媽媽的呼喚后,我就把烤紅薯放在褲兜里,歡喜地跑出去。結果在跨門檻時摔了一跌,人一下子就撲了出去,烤紅薯壓扁了,褲子也弄臟了。結果照了個哭笑不得的相。
師:真富有情趣,活脫脫“地一個天真活潑的兒童形象就展現出來了。
生:“大家喝了……不沾唇的?!蹦赣H既得意又不好意思。通過人物的語言和神態的刻畫,將母親的善良、勤勞、心靈手巧呈現出來。鄉親不僅品出春酒的香醇,也品出了母親的美好品質。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們也讀出了鄉民的純樸、熱情。
在分析“我”這個形象的時候,母親的美好品質也自然地把握了。
(四)調動積累 深化情感
生活是語文課堂的源泉,在做到走入文本的同時,更要豐富學生的內涵,增加語文的文字魅力,讓美時刻圍繞在學生周圍,感受語文的詩情畫意。
師:大家說得真好,的確,我們品出了意蘊,品出了作者真摯的情感。文章結尾部分有這樣的句子:“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的家鄉味啊??墒墙形业侥膬喝フ艺嬲募阴??”
師:迷戀的是難以再演繹的人情味啊。讓我想起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真是他鄉明月不是月,這種情感是自私的專有的。這讓我想起了席慕容《鄉愁》中的兩句詩:“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升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離別?!蔽覀兩钌罡惺艿界诖壕浦袚]之不去的感傷。
她曾這樣深情地說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老師將這篇美文濃縮成一首詩,讓我們再次走入其中,共同感受吧。
小時侯/過年是一杯甜甜的春酒/酒中浸潤著我的幸福與嬌羞/長大后/回憶是一杯苦澀的春酒/酒杯滿載著我悠悠的情與愁/而如今/到哪里去找我家鄉的春酒/清清的/香香的/沾著母親味道的/哪怕是一指甲縫的春酒?。。◣熒舱b讀。)
【設計意圖】創作在于激勵,教學中教師的示范的作用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濃縮文章是對美的理解和感悟。本環節的設置重在引導學生感悟,培養鑒賞美、創造美,激情的培養為下面學生的創作做好鋪墊。
【突出特點】詩文的引入和作者創作情感的呈現實質上是加強學生對思鄉情緒的認同,同時將學生的情感和文中作者的情感相融合在一起。情感得到了引導,思想得到了過濾和提升。
師: 老師還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的心境是快樂還是不快樂呢?
生:快樂,因為在她的記憶深處,故鄉的一切美好地呈現在自己的眼前。不快樂因為這是作者對美好的鄉土文化、鄉中人情、溫馨童年的回憶,只能存在精神層面,那樣的美好再也找不到了。那只是她心靈向往的故鄉。她有美好的回憶,但同時也有一些遺憾。
(五)創作悟情
(精心醅制,釀造春酒——醉心造佳釀,情溫還舊香。)
語文的功用意在培養學生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了解感悟之后,要將自己的內在情感化作優美的文字,展現出來,信心的到增強,興趣得到培養,情感得到熏陶。
師:那就讓我們幫助作者再精心醅制,釀造一壺真正的春酒吧。讓我們以一個家鄉人的身份寫幾句話,送給琦君,來慰藉她的思鄉之苦。(可以寫幾句詩文,也可以寫散文片斷,都可以。)
學生創作——呈現——欣賞——教師點評。
【設計意圖】語文課上學什么、探究什么,這在本課的教學中顯得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在詩情的學習中想去說想去寫。這個遷移活動充分體現了“學以致用”的原則,學生既鞏固了以往知識,又擴大了知識面,同時還升華了課文情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創新能力,弘揚我國傳統文化。
【突出特點】實踐是成果的最好呈現。學生在情感達到一定飽和度后,也須要迸發和宣泄,教師提供這樣的平臺,可以讓學生展示,在展現中肯定自己,成就自己。
(六)小結
師:故鄉的一切與兒時的印象疊印在一起,輝映成一片快樂而感傷的迷濛。春酒、會酒,醉了母親,醉了“我”,也醉了我們。逝去的一切是多么清晰而美好地在作者的記憶深處招搖,撩惹起多少或感傷或甜美的心緒。那么,作為讀者,我們該如何面對那逝去的時光呢?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記錄下我們美好的回憶吧!
【設計意圖】結尾升華尤為重要,這就像一篇好的篇章結尾,讓學生回味無窮。同時激發學習新的篇章動力。其實語文課堂的生命力在哪里,我覺得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文本,學會駕馭課堂,學會咬文嚼字等等,這樣我們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學會構建有生命力的課堂。課后的寫作練習有助于學生將情感進一步升華。
語文源于生活,源于對美的欣賞與熱愛。知美、鑒美讓學生感受自己的成功,而這一切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感知,挖掘內心對美的需求。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放開思想束縛,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個體的獨特體驗,將語文的觸角延伸開來。這樣的課也必堂將充滿生機和活力。
E-mail:114153580@qq.com
編輯/岳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