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放學回家后,從書包里掏出十多粒白色的小珠子給我,讓我給她穿成一條項鏈。我一看,心想:這哪能穿項鏈,穿一條手鏈都不夠。當時,我正忙著其他一些事情,就對她說:“先放那兒吧,等我忙完了就幫你穿。”
吃晚飯時,女兒提醒我:“媽媽,你還沒給我穿項鏈呢!”我說:“我記得呢。”由于實在好奇,我便問她從哪里找來的珠子。女兒眉飛色舞地說了起來:“這是一名叫金穗子的女同學給我的,我倆是同桌,可要好啦。下課后,我們經常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我邊聽邊“嗯、嗯”地回應。
我知道那名叫金穗子的女生,她長得高高大大的,鼻子下面總是掛著兩條鼻涕。聽說她的父母離婚了,現在由撿廢品的奶奶帶著她。說真的,我不是很喜歡她。好幾次,我對女兒旁敲側擊地說:“你交的朋友的好壞會直接影響你,盡量找優秀的同學做朋友吧。”可能女兒沒聽懂我的話,還在繼續和金穗子玩得火熱。
晚上,我洗漱完畢時,女兒已經上床睡覺了。拖著疲倦的身體躺到床上時,我才想起答應過孩子的事情還沒做。于是,我翻身起來,找穿珠子的尼龍繩。左找右找,都找不到。于是我想,一條項鏈而已,明天把自己的項鏈給女兒一條就是了。這樣想著,我便上床休息了。
第二天清早,我在睡夢中被女兒搖醒,正驚奇一向賴床的女兒怎么起來得那么早,只見她伸出手來,對我說:“媽媽,我的項鏈呢?”我說:“沒找到尼龍繩,還沒給你穿呢。要不,你去媽媽的首飾盒里挑一條吧?”
女兒撇撇嘴,馬上就要哭的樣子。我趕緊爬起來,翻出一條曾被她稱贊過漂亮的項鏈,討好地戴在她的脖子上。女兒卻極不情愿,開始抽抽搭搭地傷心起來。她一邊哭,一邊還說:“那是我最好的朋友送給我的。我答應過金穗子,今天一定會戴著項鏈去讓她親眼看看的。”無論我用什么方法哄、怎么解釋,女兒就是不聽,好說歹說都不管用。
這時,老公說:“你的尼龍繩不是在床頭柜里嗎?上次我見你穿了就塞那里了。你現在給她穿好就是了,又花不了幾分鐘。”于是,我找出尼龍繩,把女兒的珠子穿好。珠子不夠,我想加幾粒我的小珠子,可女兒堅決不同意。就這樣,幾分鐘后,女兒的手腕上像模像樣地多了一條手鏈。雖然有很長一截只有線沒有珠子,女兒還是很高興地說:“鏈子真漂亮,金穗子看到一定很開心。”說完,女兒高高興興地背著書包下樓了。
突然間,我覺得孩子比我們成年人做得更好,他們不會用有色眼鏡看別人,也不會帶著利益的觀念交朋友。孩子之間的友誼,像清晨的露珠一樣純潔、透明。女兒雖然年紀小,但她對于友誼的尊重值得我們大人學習。
如果說友誼是一棵常青樹,那么,澆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說友誼是一朵美麗又開不敗的鮮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從心中升起的太陽。心中有愛,才會用心呵護和朋友之間的友誼。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友誼,其實是在傷害孩子內心的感情,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尊重孩子,就從尊重他們的友誼開始,讓孩子做一個心中有愛、身心健康、快樂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