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語文5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脊梁、姹紫嫣紅、花團錦簇、山陰道”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句。
3.了解德國奇麗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風情;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讀通、讀懂課文,積累優美語句。
教學難點: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從中受教育。
教學紀實:
一、激興導入,感受不同
1.課前交流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我們做個小游戲,考考大家的記憶力。我來說,你來記,看看誰能又快又準確地重復出老師說的詞語。準備好了——鳥語花香、芬香撲鼻、沁人心脾。
生:鳥語花香、芬香撲鼻、沁人心脾。
師:不錯,記憶力可以呀!再來一組敢挑戰嗎?聽——萬紫千紅、花紅柳綠、爭妍斗艷。
生:萬紫千紅、花紅柳綠、爭妍斗艷。
師:了不起,記憶力很棒!還想再記嗎?好,最后一組加大難度——春暖花開、含苞待放、百花齊放、繁花似錦。
…………
師:游戲就玩到這兒,上課。
2.感受生活中的花景
師:大家發現了嗎?我們記憶的詞語都與(生:花有關)。齊老師最喜歡美麗的花,你們看這就是我和同學們在班級里養的花。(大屏幕出示圖片:這是我們養的一盆盛開的三角梅,雖然不是名貴的花,卻使教室里增加了勃勃生機,為我們的學習生活平添了幾分色彩。)
師:看,誰能像老師這樣,形容一下你們看到的景色?(出示公園、街道花景圖。)
生:萬紫千紅。
師:對,你是用一個詞形容的,能具體說說是在哪兒看到的怎樣的花?
生:是在公園里看到的五顏六色的花。
師:真了不起,能運用積累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的確,這些多姿多彩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板書:花是讓別人看的。)
3.觀察德國的花景
師:再仔細看看,這兒的花兒,又有什么不一樣?(出示德國花景圖。)
生:他們把花養在窗戶外。
師:是一兩家把花養在窗戶外面嗎?
生:是所有人家都這樣。
師:對,家家戶戶都是這樣,把自己的花養在窗子外,讓別人看。(板書:自己的)齊讀課題。
4.理解異域風情
師:課前同學們都預習了,誰能說說課文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談印象。)
師:大家都談出了自己的感受,德國人愛花,卻把自己的花讓別人看。這是德國人養花的習慣,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民俗習慣,這就是第八單元我們要了解的異域風情。(大屏幕:異域風情)誰能說說你的理解?
生:不同國家的風俗習慣。
師:域有兩種解釋,誰來讀讀?(課件出示域的解釋。)在異域這個詞中應該選擇——第一種。在本單元,異域就是除了我們國家之外的區域。在這里,風情指的是風土人情,既有風景,又有民族文化。
二、整體感知,探究奇特
1.帶著問題讀文
師:在本課又是怎樣體現這一主題的呢?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季羨林去感受德國風情。打開書150頁,自由讀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文中體現德國風情的語句,再體會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這一特點的。
2.匯報
生:讀第一自然段,能看出德國人愛花。
師:愛花是德國風情的體現,還有哪兒?
生: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脊梁。
師:這是德國特有的風情,自己再讀一讀,體會體會作者是怎么寫的。
生:對比。
師:運用對比的寫法,能更突出德國人養花方式的與眾不同。(板書:養花。)誰愿意讀一讀這段,大家注意到這個詞嗎?(課件:脊梁)誰來讀讀這個詞,再一起讀一遍。脊梁指的是——
生:花朵背面的枝干。
師:脊字的筆順很容易寫錯,誰來說說怎么寫?看老師寫。脊字是上下結構,上半部分先寫兩邊,再寫中間的人,人要寫得舒展,蓋住下面的月。月做了部首,豎撇要寫成豎。在本子上寫兩個。
三、品讀課文,領略美境
師:誰來接著匯報,還有哪些語句體現德國風情了?
生:讀第三自然段。
師:其他同學畫的也是這段嗎?(課件出示文字配插圖。)
1.指導讀通句子
師:這段文字大家覺得哪兒不容易讀通順?
生: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師:如入就是——
生:仿佛進入。
師:山陰道什么樣?
生:在山里小路兩邊到處是盛開的花草樹木。
師:我們從字面推測出山陰道的意思,看看資料,驗證一下我們推測得對嗎?(課件:山陰道)誰來讀一讀?
師:就是因王獻之的稱贊,人們將這樣景色優美地方稱為山陰道,那里山明水秀,移步換景,讓人都來不及觀賞,用文中的詞就是應接不暇。理解了詞語的意思,會把句子讀通順。也可以像老師這樣,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在語氣停頓處做上標記。自己再讀一讀。
2.理解詞語
師:句子讀通順了,誰愿意再讀讀這段文字?(出示課件:少花團錦簇的文字。)
師:發現什么?
生:缺花團錦簇。
師:少了這個詞行嗎?為什么?
生1:花團錦簇能讓我們感受到花的海洋,有很多花。
生2:花團錦簇不能少,這個詞讓人覺得花多得叫人數不清。
師:它側重寫花的形態,還能讓我們感受到花很多。少了花團錦簇不行,去掉姹紫嫣紅就可以啦?
生:不行。
師:為什么?
生1:姹紫嫣紅形容花有許多不同的顏色。
生2:姹紫嫣紅形容花是五顏六色的。
師:從字面看只有紅色和紫色,實際上形容花有很多顏色。同學們仔細看,姹和嫣,都是女字旁,尤其嫣字筆畫多,想要寫得美觀,就要注意間架結構,左窄右寬。和老師一起書空,女要寫得窄一些,右邊上面是正字,下面第一筆寫橫,再寫豎折折鉤,最后寫四點底。同學們在本上寫兩個。
3.積累詞,填句子
師:剛才我們跟隨作者,欣賞到了花的海洋。(板書:賞花。)
師:誰能把我們積累的形容花的詞語,恰當地填到句中?
生1:走過這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萬紫千紅、百花齊放。
師:不錯,讓我們感受到花顏色的艷麗和花多。就像他這樣,誰來填填下一句?
生2:走過那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繁花似錦、鳥語花香。
生齊讀: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師:作者只用這兩個詞語就寫出了花多花艷,這也體現出寫景文章的語言特點:用詞準確、生動。
4.熟讀成誦
師:作者抓住花的特點,向我們展示出這奇麗的景色,誰能用朗讀傳遞出這份美麗?
(學生展示朗讀,生生之間評議。)
師:同學們讀得太美了,把老師都感染了,也想用朗讀表達出對花的喜愛。想聽嗎?
(師范讀。)
師:看到同學們躍躍欲試,還想再展示一下,那就配著音樂,女生一起讀一讀。
(女生齊讀。)
師:剛才老師發現許多同學能背誦出這段文字,還有同學能嗎?
生:能。
師:讓我們一起背誦出這段文字,去親眼目睹德國風情。(課件滾動出示德國花景圖。)
(生齊背誦。)
師:大家真了不起,已經能熟讀成誦了。
5.拓展短文
師:季羨林先生是這樣寫花景的,我們再看看這位作者又是怎么描寫的。誰來讀一讀?(課件:短文配插圖。)
生:走進公園大門,滿眼的菊花競相吐蕊、爭芳斗艷。遠遠望去,在藍天綠葉的襯托下,多彩的菊花紅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走近看,一叢叢,一簇簇,好似五彩的絨球兒,又似隨風舞蹈的蝴蝶,美麗極了!
生: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方法。
師:再讀讀,看作者是怎么寫的。
師:對,由遠到近是按空間順序進行描寫的。
師:如果在描寫景色時,按一定順序描寫,會使景物層次分明;恰當地運用修辭方法,會使描寫更加形象生動;如果能像課文中用詞準確、生動,會更加突出景物的特點。
師:假如此時,我們正漫步于德國街頭,置身于花的海洋,能不能運用剛才了解到的寫景方法把你想到的寫下來。(課件配樂:置身于花的海洋,我……)
師:好,我們就寫到這兒。誰愿意把你的作品與大家分享?
生1:置身于花的海洋,我看到了萬紫千紅的花朵,聞到了沁人心脾的香氣,聽到了鳥兒嘰嘰喳喳的歡叫聲。我仿佛變成了快樂無拘束的小鳥,仿佛成了一朵柔弱的花,那美麗的景色令我流連忘返。
師:你的文字充滿靈性,尤其是“萬紫千紅、沁人心脾”,傳遞出景色的優美。
生2:置身于花的海洋,我遠遠地望去,窗子前都是萬紫千紅簇擁在一起的花。近看,五顏六色的花朵仿佛圍在我身邊,芳香撲鼻,令我神清氣爽。
師:你繪聲繪色的描述,由遠到近的描寫,讓人身臨其境。
生3:置身于花的海洋,我看到了五彩繽紛的花朵,上面滾動著如水晶般的露珠。靜下來聽,鳥兒在歡唱,看,蝴蝶在花的海洋中舞蹈。這是花的天堂也是我的天堂。
師:運用了恰當的修辭,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機勃勃。
師:同學們調動了多種感官,展開合理的想象。不僅能把課文內容理解得更透徹,還喚起了我們寫作的欲望。
四、情感升華,感悟道理
1.感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正因為德國人這樣的養花方式,才讓我們欣賞到奇麗的景色。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 );走在街上的時候,( )。這種頗耐人尋味的境界是( )。(引讀)(板書: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談談你的理解。
生1: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師:能不能結合課文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2:在窗子外面養花,給別人看,是我為人人;走在街上的時候,我又看別人的花,是人人為我。
師:其實生活中我們也經歷過這種境界。
生3:在我值日時,是我為人人服務;輪到別人值日時,就是人人為我服務了。
師:這讓齊老師想起了我們家鄉為救倆個學生而失去雙腿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老師。同學們知道嗎?她不就是先做到了為學生著想,才收獲了社會各界的關心與幫助嗎?
師:“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的確耐人尋味。我為人人,是在奉獻美,人人為我,是在收獲美。四五十年后,作者再次踏上這塊土地,當主人問他德國有什么改變時,他說——
生: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課件。)
師:變化的可能是——沒變的是——
生1:變化的是德國的高樓大廈又多了。沒變的是人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生2:變化的是女房東都變老了,可沒變的是養花的習慣。
師:是啊,歲月流逝,物是人非。但家家戶戶養花的習慣沒有變,沿街的奇麗風景沒有變。同時沒有改變的還有德國人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高尚境界。
2.生談收獲
師:課文學到這里,誰來談談自己的收獲。
生1:我積累了許多寫花的詞語。
生2:我還把這些詞用到了我寫的小練筆里。
生3:我從德國人養花的習慣中,了解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我要向他們學習。
3.師總結、存疑
師小結:對,這就是作者展現給我們的德國風情。其實,養花與賞花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卻讓我們體會到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深刻道理。讓作者表達出對花的喜愛之情。這就是寫景文章的一大寫作特點:借景抒情明理。課文結尾作者說自己做了一個花的夢,一個思鄉的夢,為什么會做這樣的夢呢?如果同學們讀一讀季羨林爺爺的《德國印象》這本書,一定會了解到課文背后的故事。
編輯/黃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