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體育教師,通過幾年來的教學我發現,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是既愛又恨?!皭邸钡氖窃隗w育課上他們可以盡情地玩;“恨”的是對教師所講授的體育知識毫無興趣還要被迫地去練習一些體育動作。因此在課程標準下,如何上好上活體育課就擺在我們面前。結合個人教學案例談一下我在六年級的兩個班上的教學內容相同,方式不同的兩節體育課的教學效果對比,第二節課中我調整了教學方法后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節課我是按照傳統體育課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講授。應該說做得非常到位,準確的講解、標準的示范,但學生的學習效果很一般。第二節課我嘗試著改變了教學方法,最終的結果是這節課讓我有意外的驚喜。
在第一節課的教學中,我先出示圖解講解“裂、并、分、合變隊”的動作要領和方法,然后請幾名學生示范,再到整體練習,最后分組練習。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表現出有些煩燥,練的有些無奈,毫無精氣神,作為教師,我都覺得索然無味。
在第二節課上,我突發奇想,教學方法改為啟發式。在移動黑板前出示4張曲線變隊圖形后,問:“你們知道這4種曲線圖形分別是什么變隊方式的走法嗎?我現在先不講解動作方法,你們能自己嘗試按照圖形中的標示練習給我看嗎?10分鐘后,我們回到這里比一比,看一看哪組同學做的最好?”隨著問題和要求的提出,課堂沸騰了,學生就像尋寶一樣在移動黑板前面穿梭,就連他們到達自己指定的區域的方式都和以往不同了。以前是“磨蹭”,現在全改為跑步前進了。練習時的熱情和相互之間糾正錯誤動作都比以前高漲了許多。有個別學生在組里還當起了“小老師”!
分組練習后,我觀察他們的練習情況,當我走到一組學生附近時,有個學生喊我:“老師,你快過來啊!你看看我們怎么走也走不好,怎么才能走好啊?太難了!”我沒有急于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反問到:“你們的步調在開始時一致嗎?你們有約定好的標志嗎?每個同學都經過標志的地方嗎?在練習分隊時,有沒有因為和前面同學距離拉大而著急加大步伐去追前面的同學呢?”隨著學生打通一個個問題,我不需要再去講什么要領了,他們已經會做了。而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也真正體會到了摸索的樂趣。但是在前一節課的教學中,還沒有等到他們問我,發現有錯誤,我就馬上叫停了學生的練習,再給學生講解該如何去做。這兩種不同的教學方式所產生的教學反應真是大相徑庭。
通過兩節課的對比讓我感受到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指揮者、領導者,要求學生怎么做,學生就得怎么練,必須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如同在前一節課中“各曲線圖形組合練習”這一環節,學生必須按照我提出的由一路縱隊開始經過分隊、并隊、裂隊、再合隊,回到原位置。當時有的學生說還可以有別的方法!卻被我制止了。而后一節課我改為,“同學們,請你們開動你們聰明的頭腦,利用剛才我們所學的裂、并、分、合變隊組合起來,從原地出發再回到原地,一共有幾種方案?看哪組的方案多而且隊伍整齊劃一?”如此一來,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了發揮,各組成員間相互討論激烈了,練習的興趣也高漲了,練習時出現的幾種組合方案是我始料未及的。到各組展示時,也都是爭先恐后地要表演,而不是前一節課的點名展示。
在這節課的總結階段我說明“裂、并、分、合變隊”在教學中能起到優化、美化課堂組織教學形式的作用,希望大家能牢固掌握動作方法等。本想接著表揚學生在本節課中的優異表現,沒等我的話說完,有的學生就說:“老師,過兩天有秋季運動會,我們可以運用今天所學的內容來表演團體操啊!”看看我們的學生都能學以致用了。
從以上兩節課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對比中,我體會到:素質教育所提出的學生主體和教師引導的作用、把課堂還給孩子、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就是讓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挖掘學生的創造思維,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學生愿意學,才能使學生喜愛體育課。因此,我認為要想上好體育課,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供同仁參考:
1.教學方式由傳統的講解、示范、練習轉變為啟發式的自主練習,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和表現機會,真正讓學生擁有主動權、自主權,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動作要領的講解要看準時機,不要急于作正面的指導。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探索性的問題,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培養學生動腦的習慣和探索的興趣。要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不應拘于固定模式。
3.在放松和總結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作總結,他們的總結有時是更超前、更聯系實際的。當學生的總結離題或者是片面的時候,教師再給予總結糾正,這樣學生的理解才會更深刻。
E-mail:vipdjl@163.com
編輯/丁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