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展示活動中,4位老師來自不同學校,教學風格各不相同,但卻能夠反映一個人的教學思路,抓住一個視角,從多個側面開展教學研究與實踐。這次活動成功展示了研究成果,給大家以啟迪,體現出展示的有效性。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課為例,在培養探究活動中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教學設計思路清晰,具有指導性
薛瑞輝老師的教學設計能夠從課程理念出發,重視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教學目標明確,特別是在設計實驗、探究交流環節中,對教師的行為要求很到位,具有指導性。我認為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3點:
1.教師“講”占用的時間要適中。教師用時間多,學生交流討論就不可能充分,表達不出自己的探究結果,不能激勵學生的探究激情。教師占用的時間也不能太少,沒有必要的引導和分析,學生就不知道該干什么,探究過程就可能散。
2.教師“演示”要適量。老師做的實驗多,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就少,獲得探究結果的可能性就小,體會不到“發現”化學規律的樂趣。因此,教師示范、引導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3.教師的“幫助”要適度。 探究中點撥恰當,既不能處處“幫助”,限制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又不能完全失控,任憑學生隨意活動,要留給學生發現問題的機會。
二、說課案例強調行為,具有示范性
樊力敏老師的說課主要體現了化學課應該怎樣說課。說出了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的思路,在教師行為上給予示范。希望廣大化學教師在今后教學實踐中,不僅要說課,還要會說教材,了解化學知識的整體統一性。
三、教學實錄片段形象生動,具有觀摩性
陳永生老師的課堂實錄能夠以自己的教學設計片段為指南,通過自己深入研究,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同時體現了他在教學中善于引導、善于啟發的特點,給學生合作交流的時間充足。陳老師具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突出重點,在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藥品的選用和反應原理的探究、發生裝置的選用、收集方法、檢驗方法、注意事項、反饋環節等均處理得很到位。他靈活機智的教學和較強的語言表現力,使教學流程符合新課程理念思想,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主動學習,恰當運用學校課程資源進行輔助課堂教學,能放開讓學生在老師設疑、提問、誘思中開展探究活動。在新課程理念下,化學的課堂教學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的過程。今后還要注意如下幾點:第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感受和獨特見解,給學生展示才能的機會,放飛創新的空間;第二,要轉變角色,教師要成為學生的伙伴,走進學生的心靈,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第三,要善于捕捉思維的閃光點,用閃光點激發創造精彩。
四、教學反思片段真實,具有深刻性
孔麗華老師緊緊抓住課后如何反思,起到了樣板的作用。今后,也提倡其他教師今后能做到從課前、課中和課后3種形式進行反思,改變以往單獨課后反思的習慣。
展示過程中,可以看出在合作學習時,教師應該及時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要及時表揚小組中每個人的成長進步。提倡互幫互學,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
E-mail:hit790205@163.com
編輯/張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