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1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發現、經歷、探究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通過比較,從而理解并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推理能力。
2.通過觀察和操作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并能根據找出的規律往下擺、往后涂,發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以及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發現事物的簡單排列規律,會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問題。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創造出有規律的排列,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學過程:
一、設計裝飾方案,初步感知規律
師: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在此王老師提前祝同學們節日快樂。同時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節目,魔術表演。(空箱出花。)
1.設計裝飾方案。
師:這些花不僅好看,還有另外一個用途。兒童游樂園為了迎接六一的到來,一部分場館重新裝修了。這里(課件)是兒童繪畫室,這面墻就打算用這些花裝飾一下,聽說咱們班的小朋友各個都是小設計師,所以想請同學們幫忙。愿意嗎?
師:你打算怎樣用這些花裝飾這面墻?
生1:全都用紅花。
生2:全都用黃花。
生3:紅 黃 紅 黃……(師擺在黑板上。)
生4:黃 紅 黃 紅……(師擺在黑板上。)
生5:紅 紅 黃 黃 紅 紅 黃 黃……(師擺在黑板上。)
師:看來同學們心中的想法很多,我們暫且記錄這些。
2.發現方案中蘊藏的規律。
師:觀察第一種方案,看看這些花在擺放上有什么特點。你可以把你的發現和同桌說一說。
生1:一朵紅花一朵黃花,又一朵紅花又一朵黃花……
生2:都是兩種顏色的。
生3:擺得非常有規律。
師:(追問)你能說說是什么樣的規律嗎?
生3:一朵紅花一朵黃花,又是一朵紅花一朵黃花,接下來還是一朵紅花一朵黃花。
師:如果我們再擺上一朵你認為是什么顏色的?(紅色的)再擺上一朵呢?(黃色的)
師:在這里我們可以把一朵紅花和一朵黃花看做是一組,請同學們觀察接下來還有多少個這樣的一組。(3個)如果再接著擺下去會出現多少個這樣的一組?
師:(小結)當一組事物重復地出現3次或3次以上,我們就說它是有規律的。(板書:規律)在生活中,像這樣有規律的事物有很多,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找規律。(板書課題。)
【評析:教者設計的導入環節,采用變魔術的方式,為新課的進行做好了鋪墊。并有意地設置了設計裝飾方案這一環節,使學生無意識設計出有規律的方案來,并把這些方案抽取歸納,引導學生發現他們的設計很有規律,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另外雖然原教材主題圖的“規律”性明顯,但教師還是大膽舍棄主題圖而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創設一種具體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發現由淺入深,試用語言表達規律
1.試用語言描述規律。
師:觀察第二種方案,有沒有規律?有什么樣的規律?也就是哪些花為一組在重復出現?
生1:有規律,一朵黃花一朵紅花為一組在重復出現。
生2:有規律,一朵黃花一朵紅花為一組在重復出現。
師:用剛才的辦法判斷一下,第三種方案有沒有規律?如果有是什么樣的規律?把你的想法和你身邊的同學說一說。
生1:有規律,是兩朵紅花兩朵黃花為一組在重復出現。
生2:有規律,是兩朵紅花兩朵黃花為一組在重復出現。
生3:我也同意他們的說法。
2.規律事物逐層深入。
師:相信有了同學們的幫助,兒童繪畫館一定會裝飾得煥然一新。我們再去看看游樂園里的小火車。(出示課件。)因為須要加上新的車箱,所以想請同學們幫助。
師:按照這樣的規律排列下去,如果增加一節車廂你認為是什么顏色的?
生:藍色。
師:為什么?
生:因為藍色、黃色、紫色、藍色、黃色、紫色、藍色、黃色、紫色,接下來應該是藍色。
師: 如果再增加一組車廂你認為要加上幾節?分別是什么顏色的?
生:我認為是3節。
師:為什么?
生:因為是3節車廂為一組。
師:分別是什么顏色的呢?
生:藍色、黃色、紫色。
師:同意他的意見嗎?
生:同意。
師:安裝完小火車,我們再去積木館里看看。積木館里好亂啊,我們幫忙擺一擺好嗎?(出示課件。)按照這樣的規律排列下去,這兩處缺的是哪兩塊積木?怎么判斷出來的?
生1:缺的這兩塊積木應該是圓柱和長方體。
生2:我也認為是圓柱和長方體。
師:同意他們的意見嗎?你們是怎么判斷出來的?
生3:正方體、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長方體,所以缺的是圓柱體和長方體。
生4:是正方體、圓柱體、長方體為一組,第二組里缺圓柱體,第三組里缺長方體。
師:觀察得真仔細。這幾位同學都是從形狀上判斷出來的。有沒有同學是從其他方面判斷出來的?
生5:可以從顏色上判斷。
師:同一種事物,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同學們這個習慣非常值得學習。
【評析:找規律重在找,同一個問題,由于學生思維角度的不同,其方法和策略必然是多樣的。以上環節,教者尊重學生的思維現實,問題的設計和提示給學生提供了探究(找)的空間。由此,也帶來了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游戲:站隊。
師:各場館裝修完畢,可以接待同學們了。想去嗎?一會兒老師會組織大家站隊,只有一個要求,一定要有規律地站隊,能做到嗎?
(先請上3位男同學和兩位女同學。)
師:按照這樣的規律,再請上一位同學你認為是男生還是女生?
生:(齊)女生。
(再請上一位女同學。)
師:還有誰想來站隊?(再請上3位男同學。)
師:為什么沒站到隊伍里?(沒位置。)
師:按照一男一女的規律沒辦法站到隊伍里,你能不能想出其他的規律讓他們倆個可以站到隊伍里呢?和你身邊的同學商量一下。
生1:3個男生3個女生3個男生。
師:我們來站一下看看行不行?
生2:行。
生3:不行。
師:為什么不行?
生3:沒有重復出現3次。
師:怎么樣站才能重復出現3次呢?
生4:兩個男生一個女生為一組。
師:按照這樣的規律來站一下,同學們的表現太精彩了。
2.設計門票。
師:同學們可以進入游樂園了,但在進入之前,游樂園的園長有個小小的提示,請你們把門票上的圓形涂上顏色,使它們的排列有規律,這樣才能開啟游樂園的大門。
(生自由設計。)
(展臺展示、評價。)
師:說說你的門票有什么樣的規律。
生1:一個粉色的圓形和一個綠色的圓形為一組重復出現。
生2:一個黃色圓形一個紫色圓形一個藍色圓形為一組重復出現。
生3:一個黃色圓形一個紅色圓形一個綠色圓形一個粉色圓形一個紫色圓形為一組重復出現。
生4:兩個粉色的圓形和兩個綠色的圓形為一組重復出現。
【評析: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在設計上采用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自己設計活動,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創造欲望得到滿足。在學生的作品中,我們能充分感受到學生那極其豐富的想象和不受拘束的創造。而這,無不益于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教學開放式的組織。教師讓學生離開座位站隊和作品展示兩組活動,給學生的互相學習提供了機會;再通過對作品的展示和評價,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四、發現生活中的規律,感受規律帶來的美感
師:我們現在一起進園游覽。在游覽的同時,請同學們留心觀察一下,游樂園里哪些事物是有規律的?(出示課件。)
生1:旋轉飛車的座位上是有規律的。
生2:自控降落傘上的花紋是有規律的。
生3:帳篷上的花紋是有規律的。
生4:帳篷頂部的花紋也是有規律的。
師:規律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請同學們觀察教室,看看你能不能找到有規律的事物。
生1:屋頂上的燈是有規律的。
生2:地板是有規律的。
生3:會場的幕布是有規律的。
生4:會場的椅子也有規律。
師:(小結)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規律,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豐富多彩,只要小朋友們多觀察多動腦,也一定會創造出更多更好的規律,來豐富我們的生活,美麗我們的生活。
【評析:通過讓學生尋找游樂場及其生活中的規律,使學生充分體驗周期現象的規律,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生活現象蘊涵著有趣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把所學新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評:
本課的設計有如下特點:
1. 研讀教材,挖掘教材空間。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師生教與學的中介,它只提供了學生學習活動的基本材料,教材知識的呈現方式是單一的、靜態的,如何將靜態的數學知識還原成動態的生成過程,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一種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間,這需要每一位教師通過實踐,不斷豐富和完善教材。本節課的設計,王老師對教材進行大膽處理,摒棄教材中的主題圖,設計 “游樂園”迎六一部分場館重新裝修這一生活事件,讓學生圍繞這一生活情景開展主動的學習、探究,實現課堂教學生活化、生活知識數學化,探究過程趣味化,從而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充分的感知、實踐、領悟中學習新知,達到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的目的。
2. 創新設計,開發教學資源。
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創設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裝修完“游樂園”后,要想進入游樂園一定要有規律地站隊及拿到有規律的門票,使課堂教學的空間延伸到了課外,讓學生在活動中,真真切切體驗、領會了周期現象的規律。課堂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的、生機勃勃的智慧場,在智慧場里每個孩子都有創造的潛能,王老師帶著執著而敏銳的心靈來傾聽孩子們的世界。當孩子們親手繪制的門票在全班展示時,透過他們的眼神,流露出的是成就感、自豪感。
3. 賞識評價,張揚學生個性。
我們的數學教育,尤其是兒童數學教育,應善于點燃孩子們想象的火花,善于激活孩子們思維的萌芽,讓課堂充滿生機、思考與想象。這節課王教師調動了學生內在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了孩子們的表達欲望,教師的語言有親和力,能真正地感染學生。孩子們完全沉浸在老師所創設的情境中,他們積極思考,快樂自信地回答。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