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策略與方法回顧:
三、讀寫結合策略與方法:1.多元仿寫;2.補寫空白;3.文尾延伸;4.多項改寫。
四、看圖寫話策略與方法。
五、日記輔助策略與方法。
六、 范文引路策略與方法
范文可以是名家名作,也可以是時下反映兒童生活和成長故事的讀物,還可以是學生作文。仔細甄別,審慎選擇范文,引導學生細致入微地揣摩其中豐富的精神內涵和言語表達形式,對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作用是不可否認的。而根據不同教學需求,合理地運用范文,更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1.導向策略
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必然有其目的性。根據作文教學的特性,范文的作用大致展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向內容主題,可以開拓思路,發現素材;另一方面指向技法,習得言語法則,遷移運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范文中揭示的技法應該精要,不宜繁多。低段多注重遣詞造句,中段以片段結構為主,高段則以布局謀篇等綜合性方法的訓練和運用作為重點。選擇范文應該與習作教學的目標保持一致,這是范文產生積極作用的基礎。
2.組合策略
一種是單一引領:這是最簡便最常用的一種范文引路方式,一篇范文解決一個問題,集中明確,簡潔明快。第二種是組合比較: 同時展示兩種范文,在比較中發現語言規律,評析語言品質,體味語言風格。第三種是多維指向:指在同一層面的多種角度,或者同一角度的不同層面,是基于一個點上的發散性引領。
【案例】
比如經常看到老師出示兩篇范文,其中一篇有缺陷,一篇沒有缺陷。在比較中,學生認識到前者存在的種種問題,對照自己的習作是否也存在同樣的毛病,再從成功的范文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完善自己的習作。
再比如出示兩種語言風格完全不同的范文,比較多的是在引導學生如何寫具體時,出示一種敘述性文本和一種描述性文本,就可以發現其中巨大的差異了。尤其同題作文時,一篇名家經典和一篇同學習作,給人的啟發是不言而喻的。某老師在執教六上五單元《介紹小伙伴》時,出示了6年級上冊“刺猹”的情景和《淘氣包馬小跳》中“孵蛋”的情節,前者注重環境氛圍和動作的表述,后者則是語言神態等描寫,學生一比較就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3.時機策略
習作教學中,引導在前,還是指導在前,一直困擾著一線教師。引導在前,生怕束縛了孩子個性化的表達;指導在前,卻是萬般頭緒無從著手。具體到范文的運用,究竟是前置、穿插、后置,難以決斷。其實這不可能有定論,適宜最好。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應該靈活運用。
【案例】
哈爾濱市兆麟小學黃海容執教2年級下冊寫話《奇妙的動物朋友》,前后兩次范文前置。她先以猜謎語形式的口頭范文引導孩子說說自己的動物朋友的特點,而后出示下水文,引導孩子發現語言規律自己寫作。鑒于低段學生目標性不明確,注意力容易分散等原因,范文前置更容易引發他們的興趣并把握教學的主旨;且低段學生一般接觸的都是最本質最基礎的語言規律,范文前置有助于孩子建構起基本的言語規范。
哈爾濱市香坊區電工小學宋小玲執教6年級下冊《畢業贈言》,她先引導學生自主表達,想寫給誰就寫給誰,想怎么寫就怎么寫;而后出示教材中的范文,仔細體味發現其中的言語規律和語言現象,從而提高自己表達的水準。學生既發現了“借物喻人”的方法與自己一味表白的方式之間有差異,還發現了范文中用詞“對仗工整,富有韻味”,比自己直白的宣泄更有深意。在此基礎上進行修改后,一位學生說“借鑒這樣的畢業贈言,再加上我們有真情的語言,有個性的表達,帶給大家的將是更美好的感受?!?/p>
七、教師下水策略與方法
劉國正先生說:“你要教會學生寫文章,自己要先樂于和善于寫文章,教起來才能左右逢源。猶如游泳教員自己要專于游泳,鋼琴教師自己要精于彈琴,道理是很簡單的。”而教師“下水”則是一種言傳身教,是最有說服力的作文指導,可以起到比書上的范文更直接的示范作用。教師只有親自去體察,同嘗其甘苦,才能 提高自身修養,樹立威信,才能在作文教學中游刃有余,提高作文教學效率。應該指出,教師下水文的特殊運用,并不是限制學生寫作的范圍、形式和思路,而是讓學生在一個大體要求下能有自己的發揮。下水文可以是范文,更應是學生作文能力的催化劑。教師下水也是范文引路,這里單獨提出就是強調它的作用。
1.導航式下水
教師“下水文”的示范,不但給學生的仿寫起導航、排憂、解惑的作用,而且能夠拋磚引玉,引導學生打開想象的閘門,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
【案例】指導《第一次……》
指導《第一次……》時,學生的思維只是停留在《第一次炒菜》《第一次洗手帕》《第一次拖地》等別人已經寫得很多的材料上。
我說:“張老師的童年也像你們一樣,也曾經有過許許多多的第一次,而發生在小學2年級時的那一次,卻使我至今難忘。你們想知道這一次是什么事嗎?誰來猜一猜?”“第一次受到老師表揚?!薄暗谝淮潍@獎?!薄暗谝淮螀⒓友莩??!薄瓕W生眾說紛紜,卻很少有學生提到“第一次受批評”之類的話題。
我想,原因一,是學生盲目崇拜老師,覺得老師小時侯不可能犯錯;原因二,現在的學生都很自信,不愿暴露自己的過錯,以免同學取笑,更何況是老師呢。
想到這,我就說:“同學們,老師是人不是神,是人都會犯錯,關鍵是看你是否敢面對錯誤,努力改正。老師也曾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逃學?!薄鞍??!”學生驚訝、疑惑,有的甚至交頭接耳。
于是,我先簡要地敘述了“逃學”的經過,然后問:“你們想知道老師是怎樣把這件事寫下來的嗎?”當我懷著沉痛的心情朗讀自己的下水文《第一次逃學》時,學生聽得特別專注,生怕漏掉任何一個詞。在學生評析后,我放手讓學生寫,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想寫什么就寫什么。結果,學生的習作異彩紛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同步式下水
教師在做好充分的作前準備后,和學生同步寫作文。一方面是教師從根本上取得習作教學的主動權而堅持各種形式的練筆,另一方面是布置學生習作時,教師同題習作不僅有利于準確把握學生寫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以便有的放矢,及時解決,而且可以作為指導學生習作的現實依據。在作文過程中,允許學生前來詢看,允許模仿,但不能雷同。
在評改學生習作的同時,還可以將自己的下水文交與學生,鼓勵學生放下思想包袱,大膽評價和修改。只要學生評講出一些道理,或改對其中幾處,教師可虛心接受,并予以表揚。這樣,在一種平等氛圍的習作教學活動中,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不同心理需求,作文的興趣得到有效的培養,作文的信心得到增強,對寫作的畏難心理也將逐步消除。
【案例】
在指導學生寫《拔河比賽》時,我要求學生把拔河時主力隊員的表情、動作進行細致的描述。學生在回憶和寫作時,我抓住時機寫下水文:“……瞧我們班的小宇同學,他的雙手仿佛用上了強力膠水,死死地拽著繩子;他的那雙大腳也定在了地上;他的眉頭緊鎖,和拔河的繩子擰成了一個模樣,牙齒似乎在咯咯作響,臉上的肌肉都咬住了,呀,他把吃奶的勁都用上去……”學生結束了細節描寫,教師再進行評講,將“下水文”的效果發揮到最有效。
3.留白式下水
留白式下水文,就是教師在完成的下水文中,有意在關鍵處留白,讓學生根據作文思路,進行補寫。留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框架式留白。比如寫了開頭和末尾,讓學生補寫中間部分,或是寫了中間,讓學生補寫開頭和末尾;另一種是細節式留白,即是讓學生根據習作思路和內容,進行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細節的補寫,彌補學生在平常習作中的不足。在留白處,教師要求學生先分析后補寫,完成后,同學間相互比較,再與教師原文對照,進行評價。如有寫得確實比較生動精彩的,即可替代教師原文內容,并稱該學生為合作者。通過專項訓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作文能力。
4.示弱式下水
“示弱”下水文,指的是教師在下水文中,有意安排了一些常見綜合性“錯誤”。這些錯誤可以是學生本次習作中出現的,也可以是歷次作文和練習題中出現的。教師把修改權交給了學生,要求學生共同協作完成,也是對學生作文修改能力的檢測。此時,學生對教師作文的評改,其實也是學生自我作文的評改。通過生生或師生的討論和糾正,提高知錯改錯的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修改能力。
5.分享式下水
教師應該會寫文章,把在省市各級報刊發表的詩歌、小說、雜文等形式的作品給學生看,讓學生一起分享成果,也是一種下水。這不是炫耀,而是一種激勵!不知不覺中,教師的威信就高了。學生上課時更加凝神靜聽,尤其是在作文指導時,教師所作的指點、所寫的評語,學生會反復地看、反復地想,一副崇拜的模樣。我們反對迷信權威、盲目崇拜,但是作為語文教師,以自身的寫作魅力贏得學生的尊敬與信賴,進而把學生引上熱愛寫作的康莊大道,實在是一種教學的智慧。這種智慧的名字就叫“影響”!
總之,教師“下水”利多而弊少。當然,因教師的水平有限,下水文不可能像大文豪的作品那樣無懈可擊,所以往往會產生誤導,或禁錮學生思維,抑制學生個性,不利于“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的新課程教學目標的實施。因此,教師除了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外,還要注意適時出示下水文,研究科學的教學方法,讓下水文“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 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主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p>
八、限時作文策略與方法
在我們平時的習作教學中,往往忽視成文時間的限制,有不少教師常常將文題布置給學生后,讓其帶回家去完成,而把習作課時用來進行課文教學。表面看來,這樣做既未影響學生的作文訓練,又擠出了一些時間來學課文,兩全其美。其實,這種做法弊多利少,不利于學生習作水平的真正提高。對于限時習作,應該成為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與訓練的重要層面。對此,《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階段目標”中也有一定的體現和要求:在“第三學段(5~6年級)”提出“40分鐘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習作”。 應該引入和建立當堂限時寫作訓練規制,使限時習作與非限時作文兩者“雙軌運行”、相輔相成。
限時習作訓練有兩層意思:
一是對學生寫作而言,即所謂“寫作過程限時法”。每次學生寫作只能安排一個課時,一定要嚴格要求,當堂完卷。40分鐘完成400字,時間大致這樣分配:審題立意和謀篇布局不超過5分鐘,寫作30分鐘,修改5分鐘。40分鐘寫不完400字的,寧減字數不增時間??梢詮膶嶋H出發,先要求寫 200字,第二次寫250字,第三次寫300字,第四次寫350字,這樣逐步加快,一直訓練到40分鐘能寫滿400字為止。
二是對教師組織教學而言,即所謂“寫作教學周期限時法”。這種方法實際是把拖沓松散的寫作習慣改為快節奏的作文訓練。一個寫作周期從布置到評講總結,最長一天,最短兩個課時。每寫一篇習作,從學生成文交卷到教師處理發卷都嚴格限定時間。老師巡回觀察,掌握典型材料,學生寫完作文以后,立即收卷進行講評,讓學生通過議論明確寫什么和怎樣寫,然后再指導他們修改作文。
【案例】
我教中段年級時,會提倡初學作文,可以奔馳,學生作文寫得很具體是受我表揚的,因此他們越寫越長,進步很大。其實進入5年級,可以考慮在某一段時間內,規定學生作文不能超過兩頁,不能超過 600 字,這樣在一個限字的框架內,學生要想寫好作文,只有比質量了。這樣就進入一個更加重視作文質量的時期,所謂從量變到質變了。
升上6年級上學期,又可以放寬篇幅,字數不限,于是學生就進入一個追求寫得又有字數又有質量的周期?!伴L——短——長”,從量變到質變,這樣周而復始,是很容易讓學生的作文水平產生梯級提升的。在6年級,也可以分小周期進行這樣的訓練。
此外,還有從課堂作文到課外作文再到課堂作文的周期訓練,可以有不限時作文到限時作文再到快速作文的周期訓練。我們學生中,很大一部分每周最重視的一項作業就是作文,當進入不限時作文周期時,我會特意選周一指導作文,這樣,他們會絞盡腦汁用一周時間精心經營出一篇美文。待進入限時作文周期,特有的考場氛圍和競爭性,又逼迫他們使出渾身解數將一篇現場作文完成好。周而復始,學生作文會更上一層樓。
九、習慣養成策略與方法
作文習慣是學生在長期寫作中習以為常、積久成性的心理定勢和行為模式。包括善于觀察的習慣、勤于積累的習慣、善于思考的習慣、自覺練筆的習慣等。好的作文習慣是學生寫好作文的重要因素,“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久而久之,就會在實踐中形成作文能力,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培養良好的作文習慣,是教師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不可忽視的主要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改進作文教學策略,如,通過堅持把定向觀察與隨機觀察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把平時觀察的生活素材定期集中歸類整理,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小題材等。
【案例】“每日一憶”
生活是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寶庫,學生身邊每天發生著不可計數的新鮮事、有意義的事??上?,有些學生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為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日憶”,即“每日一憶”,對當天發生的事情進行一次回憶,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為作文素材及時收入“素材本”。為了帶全班學生積極主動進行日憶,筆者經常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比賽,看看誰說得數量多、質量高。比賽時,我總是以身作則,跟學生一起參賽,說一說今天有哪些事可以寫成作文。學生聽了,心悅誠服,大受啟發,紛紛舉手,爭相發言。
作文教學的方法與策略不勝枚舉,我們不要奢望能用一種或幾種策略就能解決全部問題,也不要奢望窮盡所有的方法與策略,因為任何方法與策略是伴隨新的教學問題而產生的。不管哪一條策略,我們都要切合孩子的作文心理,讓孩子自如地用自己的話語方式進行更規范的表達,而不是要孩子“邯鄲學步”,患上“失語癥”。讓孩子成為孩子,這應是作文教學策略中的策略!
編輯/黃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