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生水利建設中,如何發揮村民自建自管小型水利工程的積極性?江西省永豐縣對新建和維修改造小山塘、小水陂、小渠道、小泵站、小水庫等由村民自建自管的“五小”水利工程,實行以實施方案民議、項目內容民知、所需勞力民投、施工質量民督、建后工程民管為主要內容的“五民”工作機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實施方案民議
為充分激發村民建設水利的積極性,永豐縣水利局按照“三不、三議、三自主”原則,將項目建設、程序、獎補機制等內容宣傳到農戶。“三不”,即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不辦村民不愿辦、不參與辦、不能辦的事;堅持“三議”,對工程建設內容、籌資投勞數量、建設方式等由村兩委提議、村民代表審議、全體村民決議;堅持“三自主”,在投資20萬元以下、較為分散的灌區農民自建自管項目實施中,對施工隊伍確定、具體問題解決、項目監督、建后管理等問題,由村民全過程自主決策、自主實施、自主監管。
在編制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實施方案前,縣、鄉水利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和項目所在地的受益村民一起勘踏選點。初步實施方案編制好后,召集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按照少數服從多數、局部服從整體的原則確定最終實施方案。
項目內容民知
永豐縣在縣政府政務信息網建立了“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信息公開專欄”,進行信息采集、制作、發布、公開和共享服務。對水利政務信息公開網、內容及時更新、充實,提供水利工作在線服務等內容,保障公眾對水利改革發展的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增強水利工作的透明度和便捷度,給群眾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實惠。
在項目實施前,各項目水利技術負責人員進村入戶調查,將項目政策要求、技術規范及投資計劃、建設內容規模、工程效益等向村民公開,讓村民知曉建設內容、投資計劃以及國家、各級各部門、受益村民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發放征求意見表,在暢通項目所在地受益村民的意愿訴求渠道的同時,取得村民的支持理解,有效避免村民阻工現象發生。
所需勞力民投
對一些技術要求不高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如土石方開挖、材料運輸等,發動村民投勞解決,重點是中小型灌區的田間灌排工程、小型灌區、抗旱水源工程。村民開展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工投勞,主要在本村范圍內進行。對于一些跨村的區域項目或流域項目,鼓勵村民在自愿、直接受益的基礎上投工投勞。
永豐縣確定了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工投勞的原則。村民投工投勞項目要符合農村實際,務求實效,不超過村民的承受能力。村民投工投勞從村民生產生活最急需、受益最直接的事情人手,重點興辦本村或跨村大多數村民直接受益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項目。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工投勞納入“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范圍,堅持村民自愿,履行民主程序,大家的事,大家議,大家定。縣政府設立300萬元專項資金,采取民辦公助、以獎代補的方式,對新建和維修改造小山塘、小水陂、小渠道、小泵站、小水庫等由農民自建自管的“五小”水利工程,屬于縣里立項的,縣財政資金獎補標準從30%提高到40%;屬于市級以上部門立項和投資的,縣財政保障配套資金到位,村民只須投工投勞,不需要出一分錢。
施工質量民督
在實施全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項目時,永豐縣創新施工質量監督機制,注重調動并積極引導受益村民發揮主觀能動性,推廣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農民義務監督員監督機制,形成了政府監督、社會監督及受益村民監督相結合的質量監督體系。在項目區受益村民中推選責任心強、思想覺悟高的村干部、老黨員,組建農民義務監督員隊伍,舉辦培訓班,提高質量監督能力。
為確保農民義務監督員真正發揮監督作用,永豐縣制定了《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農民義務監督員職責》,明確規定監督員有參與項目的前期工作、質量監督、意見簽署、工程驗收和有關會議,執行項目部的施工管理決定,維護施工秩序,做好宣傳工作等職責。編發了《永豐縣小農水重點縣建設施工質量控制要點》,農民義務監督員人按照《要點》對施工質量進行監督。制定了《永豐縣小農水重點縣建設農民義務監督員獎懲辦法》,對各項目村的農民義務監督員進行綜合評比,獎勵先進、懲罰后進,有效防止了受聘不作為現象的發生。
建后工程民管
“國家投入500多萬元為我們村改建了灌溉渠道,管理維護好自己直接受益的灌溉工程,是用水戶協會必須承擔的職責。”藤田鎮嶺南村農民用水戶協會負責人王舉畝說,“我們分段明確渠道管理責任人,讓協會會員發揮作用,并進行嚴格考核,落實獎罰措施。徹底改變了過去灌溉工程有人用、無人管的現象。”
為了做到建管并重,永豐縣按照“組建規范、產權明晰、水價合理、管理自主”的原則,著力推進農民用水戶協會規范建設,將改造完成的末級渠系等工程管理權明確歸農民用水戶協會所有,縣級財政安排資金對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予以支持,每畝水費提高4元,全部用作農民用水戶協會辦公經費和維修養護開支。此舉充分調動了農民參與農田水利建設與管理的積極性,實現了“建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管長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