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日,安徽省懷寧縣公嶺鎮三鋪村黨員活動室座無虛席,50多位村民正在通過遠程教育平臺,觀看種植、養殖技術節目。“過去,白天圍著田地轉,晚上圍著麻將轉。自從有了新村部,我們農閑時就過來看看書、讀讀報,如果碰到農業生產上的難題,還可以上網求助,找解決的辦法。”說到新村部,幸福洋溢在每個村民的臉上。
拉高標桿,打造強基工程
懷寧縣由于集體經濟基礎較為薄弱,村級活動場所建設相對滯后。2005年以前,不少村(社區)沒有一個像樣的活動場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黨組織作用的發揮。
以村級活動場所建設來凝聚共識、集聚力量,是懷寧縣通過深入思考找準的著力點。2005年,懷寧縣委下定決心,把村級活動場所建設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的一項強基工程來抓。在開展調查摸底、廣泛聽取黨員群眾的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制定了村級活動場所建設規劃,明確了分年度建設任務,計劃用6年的時間分批完成村級活動場所建設。截至目前,全縣已新建、改(擴)建村部164個。
整合資源,打造精品工程
懷寧縣從實際出發,在確保建設重點和經濟適用的前提下,把村級活動場所建設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根據各村的地理位置和發展趨勢,按照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和人口分布特點,綜合考慮產業發展、方便群眾等因素,科學選址設計,并注重與其他設施建設相配套,使村部既富有時代氣息,又具有地方特色,真正成為當地的標志性建筑。
錢從哪里來?懷寧縣在落實配套資金的同時,整合各種資源,采取“縣里投入一點、結對共建單位幫扶一點、選派干部爭取一點、在外能人資助一點、企業老板贊助一點”的辦法,廣泛籌措資金。黨員群眾最關注工程質量,縣建設、財政等相關部門強化責任意識,建立和完善工程招投標、施工、監理、審計、驗收等管理制度,確保資金管理規范、相關資料齊全、工程質量達標。各鄉鎮成立由駐村干部、紀委書記、組織委員組成的村級活動場所建設指導監督組,加強對建設項目的跟蹤指導和督促。各村(社區)設立活動場所建設專戶,并成立理財小組,加強資金監督管理。
與此同時,懷寧縣切實抓好村級活動場所功能配置,重點規范“六室”,即村黨支部辦公室、村委會辦公室、黨員活動室(一室多用)、計生服務室、衛生服務室、為民服務室。做到“四個有”,即有懸掛國旗的旗桿、醒目的標牌、規范的村級工作制度上墻、黨務村務財務公開欄與政策科技宣傳欄。
發揮作用,打造民心工程
“村級黨組織是陣地建設的直接受益人。過去社區沒有活動場所,開會學習沒有一個固定的地方,很不方便。
如今有了活動陣地,組織生活正常了,娛樂活動豐富了,支部說話也管用了?!泵慨斦劦酱寮壔顒訄鏊淖饔茫S墩鎮黃墩社區黨總支書記劉觀平總有說不完的話。村級活動場所建好是基礎,用好才是關鍵。懷寧縣在抓好村級活動場所建設的同時,始終重視發揮其主陣地作用,以便更好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廣大群眾,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構筑黨員活動中心。定期召開黨內會議和上黨課,扎實開展“三會一課”(定期召開支部黨員大會、支部委員會、黨小組會,按時E好黨課),不斷提高黨員思想政治素質。建立黨員談心室,暢通黨組織與黨員、黨員與黨員、黨員與群眾交流溝通的渠道。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各村(社區)依托黨員活動中心,開展了集中學習、演講比賽等活動。黨員干部深受教育。
構筑村民議事中心。積極開展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活動,通過四議兩公開的方式,對重大事項廣泛征求民意,充分集中民智。普濟村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決定在村內同馬大堤外灘一片2500畝的荒灘上種植速生意楊,如今10萬多棵的速生意楊經濟林成了村民的綠色銀行。
構筑便民服務中心。著力實現村級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實行日常工作坐班制,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輪流坐班,接待群眾來訪、咨詢,協調解決各種問題和矛盾。同時,設立為民服務代辦點。
構筑教育培訓中心。通過遠程教育終端站點,定期組織農民學習法律法規和農業實用技術。組織農業、林業、科技等部,門專業人員到村開展農業實用技能培訓,增強農民致富本領。2011年以來,各村(社區)共播放電教片4300多場(次)、舉辦實用技術培訓班937場(次),受教育黨員群眾20萬多人(次)。
構筑文化娛樂中心。利用農家書屋平臺-開展讀書看報、知識競賽等活動,為構建和諧新農村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適時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豐富群眾生活,培養健康向上、科學文明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