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創辦的培訓學校,不僅教種菜,還教動畫制作。
●由蘭田村到地球村,他建起了一個龐大的農村版“阿里巴巴”。
●作為中國鄉村動漫產業的引領者,他立志培育中國的“米老鼠”。
小秦雙手敲著電腦鍵盤,熟練地回答著QQ網友的疑問。兩年前,她沒能如愿考入大學,但也不像多數農村青年那樣到城里打工,而是留在村里的新農民培訓學校學習,畢業后成為世紀之村網絡服務平臺的一名咨詢員。
“沒技術,又不想出去打工,所以進培訓學校試試。”出身農家的小秦,沒想到在培訓學校里學到了真本事,工作有了著落。
小秦所說的培訓學校全名為“南安市新農民培訓學校”,是福建省首家村辦農民培訓學校。她所在的世紀之村集團是全國首家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的運營商。像小秦一樣,許多農村青年通過培訓學校或世紀之村找到了工作。
培訓學校和世紀之村,都與一個人——南安市蘭田村黨委書記潘春來密切相關。
潘春來的“三把火”
和許多出身農家的企業家一樣,潘春來有著深深的鄉土情結。頭頂著南安市知名民營企業家的光環,經營過康美黑石業、石材石雕、寶福石化、寶福工程機械、寶福蔬菜、寶福信息軟件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的他,于2004年回到蘭田村,被選舉為村黨支部(現升格為黨委)書記。
過去,蘭田村被嘲為“爛田村”。新官上任,咋燒“三把火”?潘春來認為兩件事至關重要:一是讓村民拾起信心,扒掉“爛田村”的帽子;二是激活經濟,讓村民富裕起來。
為拾信心,潘春來邀請泉州市城市規劃設計院精心編制了《蘭田村經濟社會發展十年規劃(2004~2014年)》。為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潘春來提出“113”發展思路,即一個堡壘(把支部建設成特別能戰斗的堡壘)、一個理念(建設和諧文明新蘭田)和三件法寶(轉變觀念、盤活資源和用足政策)。同時,他拿出300萬元借給村里,作為項目的啟動資金。潘春來的這幾把“火”,一下點燃了蘭田村人的激情。
談到發展經濟,身為企業家的潘春來游刃有余。他帶領村兩委干部整理土地,修建公路,用拍賣集體資產的方式盤活資源,用于新村改造和村中心住宅小區的建設。采取“集體+村民”的合股形式,創辦南安市蘭田廠房租賃有限公司。并成立蘭田汽車運輸公司,改造東溪岸邊低產田。這些企業的發展,明顯提升了蘭田村村集體和村民的經濟收入。
培訓學校辦在村
潘春來帶領蘭田村走過兩年后,村子面貌發生明顯的變化,村民收入明顯增長。然而,這些都不能掩蓋村民知識欠缺、觀念落后阻礙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于是,他產生了一個大膽設想:把培訓學校辦到村里,把知識送到田間地頭。
2006年底,潘春來個人出資創辦起福建省首家村辦新農民培訓學校。學校聘請150名專職教師,其中有高級職稱的35人。他通過各種渠道,先后與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福建師范大學閩南科技學院、福建電力學院、泉州市農科所、南安市委黨校、南安市農海局、南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等單位簽署合作協議,長年聘請這些合作單位的教授、農技員向廣大農民開展科普教育。
“以前對電腦一竅不通,是學校的老師和研發人員教的。”小秦告訴《村委主任》記者:“村里的培訓學校主要針對農民。”記者手中的一份南安市新農民培訓學校簡介顯示,該校“集政治思想、農村實用技術、信息技術、職業技能、市屬村級‘九大員’、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遠程教育視頻、文娛健身等培訓活動服務為一體。”有人形象地總結,這所培訓學校不僅教種菜,還教動畫制作。
除豐富的培訓內容外,潘春來還實行教學與農時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新培訓方式。每逢農令時節,學校組織教師對行業政策和農時農事進行研究和討論。除傳統的教學模式外,建立農村實用技術信息資源庫,制作圖文并茂的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多媒體課件,便于隨時學習。綜合應用熱線電話、自動語音、互聯網絡、視頻系統、網絡電視、短信息、QQ群、電子郵件等現代多媒體技術,為農民傳授知識。組織技術人員走村人戶教,在田間現場指導。建立專家聯系卡,使農民學習有老師、咨詢有對象、疑難有跟蹤。
截至2011年12月初,南安市新農民培訓學校已舉辦各類培訓班587期,專題活動、參觀、調研1593批(次),總人數達72182人(次)。培訓內容有農業技術、農產品包裝、廚師(服務員、店長)培訓、食用菌養殖技術培訓,電工、焊工培訓,青少年科普知識培訓、動漫制作等。
農村版“阿里巴巴”
互聯網將深刻影響我國農村的商業體系,已經是全社會的共識。但究竟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影響,至今還沒有完全成熟的經驗。潘春來先行一步,在當地政府和村民群眾的支持下,與友友新創系統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于2006年創辦了全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世紀之村。
作為蘭田村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紀之村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涵蓋了農村電子政務、農村電子商務、農村生活服務3項功能。這個平臺實行“網上農家店+實體農務產品公司+信息點”的商貿模式,以網上農家店為運營中心,依托信息點收集、發布信息,采購、配送農副產品;實體農務產品公司負責整合上下游供求資源信息,有針對性地尋找合作的商家和產品參與和擴大網上交易。
該平臺還獨創“共生分利”新模式,按照“3+3+3+1”的比例進行利潤分成,即生產者(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個體)、經營者(網上農家店業主)、消費者各得30%,世紀之村平臺得10%。同時,消費者通過消費積分換取商品的同時,還可以將積分轉化為世紀之村集團的內部股票,待平臺上市成功后,積分轉換為股票。
世紀之村集團與建設銀行泉州分行合作發行聯名卡,在各信息點設置便捷的終端設備,方便農村客戶進行資金管理、資金轉賬、費用繳納等。
打開電腦上網,在瀏覽器地址欄輸入www.cuncun8.com,世紀之村的首頁隨即打開,鮮亮而大氣的頁面背景下,“本站動態”“便民服務”“三資監管”“村務公開”“企業展品”“鄉風文明”“農家店”“合作社網”“農村教育”“村官家園”“星火科技”“客服中心”12個大大的圖標活潑而顯眼。人們才明白,網羅天下農事的農村版“阿里巴巴”原來是這個樣子。
通過世紀之村首頁“村務直通車”的提示,逐層點擊“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康美鎮蘭田村”,進入該村頁面,村情概況、村務公開、黨務公開、計生公開、財務公開、創先爭優、服務公開、民情臺賬、文書檔案等欄目清晰明了。
潘春來將世紀之村集團建在蘭田村草埔工業區,帶動村民共同致富,增加集體收入。使用世紀之村平臺的蘭田村農戶,已經從中獲得不同程度的收益。該村天然湖養殖基地,通過世紀之村發布產品信息,拓寬了銷售渠道。世紀之村還解決了蘭田村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
潘春來向回良玉副總理匯報工作時說:“世紀之村是蘭田村村民在新農村建設中自己研發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旨在通過信息化轉變農民收入增長方式,提高農民的生產效率和生活品質。”
2011年,農業部多次派出調研組赴蘭田村,總結世紀之村的經驗做法,并為該村授予全國首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村稱號。
在潘春來的規劃中,世紀之村要發展成為農民“用得起、懂得用、愛使用”的農業信息化平臺。世紀之村集團咨詢人員為《村委主任》記者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該平臺已在泉州市2463個建制村上線使用,累計發展農家店9258家。同時,在福建省內福州、三明、漳州、寧德、莆田、福安等地市設立了辦事處,在新疆昌吉市、江西吉安市、湖北咸寧市、內蒙古扎賚特旗、山東青島市、山西長治市等地試點使用。
中國的“米老鼠”是什么樣子
經過5年發展,潘春來將世紀之村這一平臺的信息點拓展到全國,達3萬多個。通過這些信息點,世紀之村收集了豐富的農村文化素材。世紀之村集團旗下的派樂動漫文化有限公司以這些素材為基礎,創作出《小牛當家》大型原創動畫片。
該片取材于農村,反映農村生活,講述的是主人公大角牛和他的小伙伴們為了建設美麗的世紀之村,在與黑暗勢力斗智斗勇中不斷成長的故事。《小牛當家》總時長400分鐘,總投資超過2000萬元。本刊發稿時,該片正在福建少兒頻道黃金時段播出。
通過這部鄉村題材的經典動畫片,潘春來將對動漫衍生產品和動漫主題樂園進行更深層次的開發,小牛形象將成為極具影響力的國產動漫品牌,進而確立中國的“米老鼠”形象。
世紀之村集團還以蘭田村為原型,以蘭田村發展中涌現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為藍本,創作出帶有科幻童話色彩的原創動畫——《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