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三龍溝村是一條無名小河的發源地。從山澗里流出的3股溪水,彎彎曲曲匯成一條主河流經凌河奔向渤海。早年間,實行人民公社的年月里,村里就曾試圖興建水庫,可因工程量大、資金緊缺,一直未能如愿。2010年初,響應上級大興水利富民工程號召,鄉政府決定在三龍溝村南側興建一座水庫,將三龍溝水全部截流,用于下游6個村的農田灌溉以及下一步興辦農村自來水事業??梢韵胂螅绻畮旖ǔ?,最先受益的是三龍溝村。在鄉政府的安排下,三龍溝村村委主任許某一馬當先,帶頭響應并配合這一利民富民的大好事??删驮谶@期間,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那是初春的一個上午,許某帶領村民到附近一廢舊的農校去拆除一處舊瓦房,干到中午11點左右,他和2個村民上了一棟舊瓦房,可能是房檁子已經有些腐爛,許某上到房頂,只聽到“咔叭”—聲,一只房檁子被踩斷,許某從房頂摔落到地上,當時就昏迷了。醒來時,他已經躺在縣醫院的病床上。經診斷為多發性胸椎骨折和右肩胛骨骨折。半年的治療共花費醫療費等6萬余元,并被鑒定為9級傷殘。
許某是代表村里,在協助鄉政府建水庫工作中受的傷,鄉政府和村委會都很同情,關心他的傷情,治病花費大都分都是鄉里、村里為他墊付的。許某及家人十分感動。所以,病情基本穩定后,許某在家養傷。后來,在鄉司法所的協助調解下,許某與鄉政府及村委會達成調解協議,由鄉政府和村委會共同支付賠償費共計9萬元(其中村委會賠償2萬元)。
事后,有人認為,村干部因公受傷,應屬于工傷,享受工傷待遇。司法所的調解公平合理嗎,是否有法律依據?村干部因公受傷應屬工傷嗎?
檢察官點評:
司法所的調解結果是有法律依據的,也是比較公平合理的。
一、村委主任許某與鄉政府之間屬于法律上的委托協助關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93條第2款的解釋規定: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協助人民政府從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屬于刑法第93條第2款規定的“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一)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的管理;(二)社會捐助公益事業款物的管理;(三)國有土地的經營和管理;(四)土地征用補償費用的管理;(五)代征、代繳稅款;(六)有關計劃生育、戶籍、征兵工作;(七)協助人民政府從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本案中,許某因公受傷屬于第(七)項“協助人民政府從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情形。這種協助關系,實質就是一種委托合同性質。依據《合同法》第396條、第407條規定:“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約定,由受托人處理委托人事務的合同;受托人處理委托事務時,因不可歸責于自己的事由受到損失的,可以向委托人要求賠償損失?!币虼?,對于許某在協助鄉里興修水利、建設水庫的工作中所受到的傷害,鄉政府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二、村委會與許某之間是受益人與受損人關系。鄉里建水庫,最先受益的是三龍溝村。許某從事的拆遷工作既是受鄉政府委托、協議其工作,也是為了三龍溝村全體村民的利益。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7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但一方是在為對方的利益或者共同的利益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損害的,可以責令對方或者受益人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币虼?,村委會支付給村委主任許某2萬元補償款,是符合上述法律規定的。
三、村干部因公受傷為何不能認定為工傷?認定工傷的前提是必須存在勞動關系,而許某與鄉政府之間是委托協助關系。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的職工和個體工商戶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倍景钢械泥l政府是國家機關,并不屬于《工傷保險條例》所列主體之內?!豆kU條例》第18條(二)項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倍S某協助鄉政府工作,與之并未形成勞動關系。
同樣,許某作為村干部,與村委會之間既不是勞動關系,也不是雇傭關系?!洞迕裎瘑T會組織法》第2條、第11條、第6條分別規定:“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對村民委員會成員,根據工作情況,給予適當補貼”。由此可見,村委會成員與村委會、村集體之間既非勞動關系,又非雇傭關系。因此,根據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村干部因公事受傷不屬于認定的工傷范圍。
當然,這一案例也告訴我們:村干部“官”雖小,但在帶頭落實黨和國家的方針、路線、政策,帶領、引導村民致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治安等工作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立法部門以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及時出臺相關政策,讓村干部的合法權益得到更加明確的、應有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