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各執一詞9月8日,在北京召開的《村級選舉與自治機制》有獎征文頒獎儀式暨研討上,我作為一等獎的獲獎作者參加了會議。美國前總統卡特先生親自給我頒獎。老窯頭的選舉問題正在全國沸沸揚揚,我這個來自問題發源地的官員、2個調查組的成員,也自然成為新聞中心。我沒有向他們介紹調查的詳細情節,但無法阻止會議對這一事件的關注,老窯頭村的選舉問題又成了爭論的焦點。全國村民自治專家、山西省民政廳原基層政權處處長余維良教授明確指出:“這是地地道道的賄選。從選民投票的幾次結果來看,選民的意愿受承諾錢數的變化而改變,前有因、后有果,這種現象不處理,不制止,對全國村委會換屆選舉有極惡劣的導向作用。選村委主任成了選富人,沒有錢的優秀人才永遠不可能當選,不符合《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立法的本意?!?/p>
他的這個觀點使參會者爭論不休。當有人問到史朋澤承諾2000元也沒當選時,有專家立即說:“如果史朋澤也把錢拿到主席臺,可能會是另一種結果?!睍h最終沒對這一問題形成共識。
這次會議之后,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董江愛撰文《從民主的角度去理解和認識“富人競選”》。她指出:
首先,村民委員會的民主選舉是實行村民自治的前提和條件。不論窮人還是富人的當選都是正常的。究竟是窮人還是富人當選,這是由每個村的實際情況和村民素質等多種因素促成,我們根本沒必要在窮人還是富人當選這個問題上大做文章。
其次,要選舉,就必然伴隨著競選。既然要競選,競選者就必須向選民展示自己的實力和能力,向村民作各種承諾,并努力尋找各種資源(包括政治資源、經濟資源、社會資源等)贏得競選成功。而采取什么手段競選是合法的,我們的法律沒有詳細規定。一般情況下,競選者都會承諾當選后為村民辦凡件實事,這是人們普遍認同的合法行為。如果一個競選者承諾當選后花幾萬元修一條村路或蓋一所學校大家能夠認同的話,那么王玉峰面向全體村民發放的200多萬元巨款又為何會招來非議呢?
第三,王玉峰能夠用200多萬元的巨款競選村委主任,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這里的村民自治落到了實處,村民真正擁有了選舉權。試想一下,當鄉鎮政府或村黨支部書記能夠操縱選舉,實現競選者的愿望的話,有誰會采取王玉峰和史朋澤的做法?隨著王玉峰和史朋澤競選標價的一路攀升,村民越來越認識到自己手中的選票的價值,看到了選票給自己帶來的利益,并由此激起了參與熱情和參與意識,全村760多位選民都參與了投票。而且,王玉峰和史朋澤二者能夠面向村民公開競選的行為本身就說明村民民主程度的提高。以前,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公開競選者很少,而私下拉票、賄選的人卻很多,宗族勢力、親友勢力和團伙勢力的拉票活動充斥于選舉過程中,給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難。從這一點來說,公開競選與以前的地下活動相比,的確是一個不小的進步。當然,王玉峰最后為競選所付出的經濟代價并不代表村委主任職位的價值,更不代表選民手里的選票的價值。不管雙方的經濟實力如何,他們承諾的數目都不是他們一廂情愿的,而是雙方相互競爭和爭斗的結果,并不是競選人的初衷。但無論如何,王玉峰和史朋澤這種超經濟能力的競選方式和競選態度,都是不可取的。
第四,民主選舉是否成功的關鍵在于選舉的結果是否反映了選民的意愿,也就是要看選民投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還是受他人的指使或操縱。在老窯頭村第六屆村委會換屆選舉中,競選人對選民所做的各種承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選民自主權的尊重,選民都是在這些利益的引導下自愿選擇自己的投票對象。至于選民在投票時主要考慮的是王玉峰發給他們的金錢,還是考慮長遠利益,也就是說,村民的投票是理性的,還是非理性的,這要以該村村民的綜合素質而定。但不管村民的投票是否是理性的,我們都不能否定老窯頭新一屆村委會的產生,都是選民自愿選擇的結果,多數村民對這次換屆選舉的結果是比較滿意的。
第五,民主選舉只是村民自治的條件或起點,民主能否堅持下去,村民自治能否順利進展,關鍵在于民主選舉、民主監督、民主決策、民主管理這四大民主的有機結合。有些人擔心王玉峰上任后會為了撈回自己在競選中的投資,而變本加厲地在村集體中為自己謀私利。這決定于他本人的品德或素質,取決于老窯頭村的民主制度是否健全。
董教授是山西省從事村民自治的權威專家,長期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在全國有相當大的名氣。她的態度是富人當選,無可厚非,選民做出的選擇是理性的。王玉峰的做法并沒有違法,其行為構不成賄選。
同時,山西大學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陳晉勝寫了題為《村民選舉:應體現村民自治本質要求》的文章,文中寫道:
一、競選村委主任——為何要有承諾?
在競選中,作為各種競選人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自我介紹,是選民知情權的必然要求,也是選民選舉意向確立的重要基礎。經過競選人的各種“表演”,選民才有可能更多地知道競選人中的哪個人是自己要選的意中人,也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各競選人自身的優缺點,以及當選后可能給自己帶來的實惠。競選人在競選中往往要有各種承諾,這些承諾是施政綱領的核心內容。也是選民確立投選意向的基本要求。通過對各個競選人承諾的比較,最好的承諾往往是選民的自然選擇??梢哉f,承諾是符合我國法律制度的一種民主形式,也是我國民主制度走向成熟的一種標志。從老窯頭村村委主任競選一事來看,筆者認為,其主流是民主的,也是合法的,是應當受到法律保護的。
二、競選村委會主任——承諾應當是什么?
筆者認為,首先應當是符合我國法律的基本規定,不為我國法律所禁止。其次,應當按照我國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要求,有較為具體的實際內容,而不是空洞的一大堆大話、套話。再次,承諾應當有兌現的基本可能性,不能盲目地追求大數字。最后,承諾的兌現必須使全體選民得到實惠,使全體選民的利益得到保證。在上述要求基礎上,筆者認為,競選人的承諾應當體現“如何帶領村民共同致富”這一主題,實現村民自治基礎上的全體村民共同努力奔赴小康的富裕之路。是要幫助村民如何“造血”,而不是去“輸血”。但老窯頭村的村委主任競選,似乎有點偏離這一主題,是在直接以現金兌現承諾。如果僅僅停留在這一點上,那后果是不堪設想的。當然,這種兌現現金的做法是不為我國現行法律所禁止的,但也不符合村民自治制度在村委主任選舉方面的本質要求。因此,競選貼現的做法存在多種弊端,不應提倡。這種做法容易滋生腐敗,使競選摻雜進了賄選的因子,如果把握不好,就會成為法律禁止的賄選。
山西省圣哲律師事務所律師、太原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梁伯華認為,王玉峰在選舉前承諾,選舉后兌現的行為,不屬于賄賂,不具備賄選的三要素,而且選舉結果顯示,并未因發錢的多少影響了選民的真實意愿。老窯頭村換屆選舉完全符合法定程序,選舉的結果合法有效,王玉峰當選村委主任后給老窯頭帶來諸多新氣象、新面貌,符合《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立法精神。王玉峰在選舉前進行的治村方略演講中不僅公開承諾當選后給每個村民發1800元,同時還承諾要給村民辦許多好事、實事。這些承諾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同一內容,不能把發錢與其他的承諾割裂開來,單獨評價。
以上3位專家、學者、律師所寫的文章,全文發表在9月27日的《人民代表報》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發表《如何認識村民自治中的賄選問題》,文章說:
我同意董江愛教授的意見。什么是賄選?賄選有3個顯著特征:第一,賄選者只給那些承諾給他投票的選民某種好處,而對其他選民不施以任何好處。第二,賄選者對選舉過程進行某種監督或控制,以確保得到自己好處的選民給自己投票。第三,賄選者在給選民施以某種好處時,采取秘密行動。為什么會發生賄選?按照經濟學的思想,如果賄選者和選民之間的交易成本以及選區中公共事務中的交易成本為零,賄選是不會發生的。這說明我們的鄉村社會存在賄選的條件。
如何防止賄選的發生?第一,要下決心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特別要保證選舉程序的公正合法。一定要堅持召開選舉大會,設置秘密劃票間,集中唱票,當眾公布投票結果。要采取具體措施保證合法程序的落實。第二,確定合適的選舉時間。建議將選舉時間定在春節期間。各地農村都有大量外出打工青年,他們不在家,選舉更容易被操縱。農村青年假如普遍參與選舉會增大賄選成本。第三,修訂相關法律,對賄選行為做出明確界定,并制定相關的處罰條款。
從黨國英研究員的觀點來看,王玉峰的做法并不具備賄選的3個顯著特征。
全國村委會選舉專家、《鄉鎮論壇》原主編徐付群博士也指出,這是村委會選舉發展到新階段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王玉峰發錢是預付性的、贈與性的、公益性的,還是賄賂性的,確實需要認真研究。
北京一位專家指出,這一案件的積極意義在于買官的錢畢竟一分不少地落在了老百姓手里,畢竟買官者是在向老百姓買官。這與以往官帽掌握在少數人手里,買官者是向少數人買官,只有少數人成為官帽買賣中的受益者的情況相比,何嘗不是一個歷史的進步。
運城市一位退休老干部則認為,王玉峰除了把錢箱抱到主席臺這一情節外,所做的一切完全符合“三個代表”的要求。
河津市民政局局長在接受央視《新聞調查》欄日記者采訪時說:“這是帶有賄選性質的不正當承諾。它不同于一般性質的賄選,因為錢不是發給選我的人,也不是只發給選民,而是發給所有村民,但是錢對選舉起了一定的作用,影響了選民的意愿?!?/p>
一場由老窯頭村村委會換屆選舉引發的爭論,就這樣此起彼伏,壁壘分明。正方慷慨激昂,反方義正辭嚴,孰是孰非,誰勝誰負,一直沒有決出高低。
(下期請看《最后的處理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