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寺村位于長江西陵峽北岸、香溪河東,有中華屈氏第一村的美譽,全村720戶2286人。1992年我任萬古寺村團支部書記,1994年任村文書,2005年任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我任萬古寺村兩屆兩委負責人以來,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爭取國家項目資金和對口支援資金1000多萬元,帶領村民興修、硬化水泥公路11公里。達到組組通公路的目標;新建天河水窖和抗旱水池760多口,保障了全村人畜飲水和橘園灌溉;村里建起汽車輪渡,解決了村民過河難問題;進行低產田改造,坡地改梯田。建立標準化柑橘園1500畝。
為了萬古寺村的發展,我向大家承諾:我連任后,3年時間搞好全村柑橘品種改良;探索發展特種養殖;挖掘民間文化,開發旅游文化產業,打造中華屆氏第一村品牌;努力把我村建設成“生態農業示范村、生活寬裕小康村、鄉風文明和諧村、村莊整潔靚麗村”。具體目標如下。
發展柑橘產業,穩步推進柑橘品種改良。計劃海拔300米以下,發展晚熟臍橙;海拔300~500米,發展以紐荷爾為主導產品的中熟臍橙;海拔500~550米,發展以早紅為主導產品的早熟臍橙。力爭在3~5年內,讓我村柑橘優質品率達80%,提升村民的品牌意識。
挖掘屈原文化,傳承端午習俗。以中華屈氏第一村為名片,爭取將萬古寺村融入“屈原老家、詩意鄉村”樂平里景區的整體開發規劃中,舉辦屈氏尋根節。開發以“祭屈氏宗祠、住屈家老屋、品屈氏家宴、聽屈鄉戲曲、摘屈鄉臍橙、會屈氏宗親”為主要內容,融生態休閑農業為一體的尋根文化旅游。力爭將我村打造成生態、文化、觀光、旅游度假村。
建設新村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按照峽江風格,抓住三峽后續規劃項目機遇,結合打造中華屈氏第一村的目標,規范村民建房。按凈化、亮化、綠化、美化的標準,逐步改造和建設新村莊,努力實現家用電氣化、生活現代化、環境生態化,達到居住安全、行走方便、生態和諧。
打通對外出口通道,創造新環境。一是爭取資金新修10公里路,疏通與外部的聯系。二是爭取香溪河流域治理項目資金,把村莊治理與國家投人香溪河流域的治理工程有機結合。三是結合中日友好青年項目,在海拔550米的荒地上植樹造林,真正實現退耕還林,還生態林。
收入大提高,生活更寬裕。多渠道幫助村民增收:一是加大科技普及和推廣力度,不斷提高村民的科技水平,提高柑橘生產和生豬、家禽等養殖業效益,促進村民增收致富。二是大力發展打工經濟。按照就近為主、外出為輔的原則,有序組織富余勞動力轉移,通過非農業的務工經營,拓寬增收渠道,增加勞務收入。三是引導發展第三產業。隨著各項目的實施,結合村莊建設、旅游開發,鼓勵村民發展農家樂,幫助村民增收。力爭到2014年全村人均增收2000元,人均純收入達到7000元以上。
鄉風更文明,社會更和諧。深化文明家庭創建活動,通過爭創衛生家庭、富裕家庭、美德家庭和文明家庭,進一步弘揚正氣、樹立新風,培育新時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新型農民,實現社會更和諧。
(向培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