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畢業于江蘇大學,2008年經江蘇省委組織部選派到新沂市草橋鎮草橋村擔任大學生村干部。2010年10月,我被徐州市委組織部、徐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共青團徐州市委員會評為徐州市大學生村官創業富民先進個人,被江蘇省委農工辦、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農業委員會評為江蘇省優秀科技特派員。2009年、2010年連續2年被新沂市委組織部評為大學生村官創業先進個人。
在草橋村工作的這段時間里,在大家的關心幫助下,我對農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對大學生村官工作的認識也更加深刻。我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感悟到了很多以前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新知識,也對大學生如何做好村干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這次,我很榮幸地成為咱們草橋村黨總支副書記候選人,非常感謝廣大村民對我的信任和支持。我當選后,將本著全心全意為草橋村服務的理念,全力以赴謀發展,著力做好“轉”“富”“和”3篇文章。
努力學習,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切實做好“轉”的文章
一是沉下心學習方言。我老家在黑龍江,雖然在新沂已經生活了3年多,但依然需要進一步克服語言障礙,主動向群眾學習鮮活的方言、俗語,徹底解決語言交流的問題。
二是靜下心加強學習。自覺加強理論學習,刻苦鉆研業務,努力提高理論知識和業務工作水平,認真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三是安下心開展工作。從實踐中吸取工作經驗,從基層工作中了解村情民意,從優秀干部身上學習領導藝術。以服務三農為宗旨,不斷摸索農村工作的特點,不斷提升為人處事的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全身心地投身到農村基層工作當中。在村黨總支的指導和帶領下,走村串戶了解民情,進一步熟悉村里的經濟、民生情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到用心看、用心聽、仔細琢磨,增加對村務村情的理性認識。
積極創業,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切實做好“富”的文章
一是把握良好機遇。通過多方面的實地調研,我認為,咱們草橋村比較適合走“市場牽龍頭、龍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發展路子,在“草橋鎮十里生態長廊”發展高效設施蔬菜大棚有著更廣闊的前景。下一步,我將同黨總支一班人,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進一步擴大農業生產規模,形成規模效益和品牌效應。
二是突出項目建設。近年來,我積極走訪、聯系市農業局技術專家,化驗土質成分,鑒定結果顯示我們本地適合種植黃瓜、西紅柿和角瓜等蔬菜。之后,我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產品的市場行情、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方面的知識,走訪多家育苗基地,選育優良種苗,并組織村民代表到山東壽光等有規模成效的種植園學習觀摩。針對部分村民資金短缺的問題,我主動到鎮里的信用合作社協調資金,幫助村民辦理低息、貼息貸款。2011年3月,我向江蘇省科技廳申請蔬菜優質高效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計劃。爭取項目資金近30萬元。建成優質高效的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100畝,引進并推廣新技術3項,使無公害蔬菜通過產品質量的提高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下一步,我將配合我們草橋村黨總支一班人,著力培訓農產品安全質量檢測與食品加工流通領域的技術骨干,幫助本地農民逐漸由體力型轉為技能型、專業型、知識型的新型農民,推動產業技術升級和增長方式轉變,提高設施瓜菜與特色畜禽產品的安全性和附加值,實現現代農業產業鏈的有機整合與延伸。
三是破解銷售難題。通過組織村民代表參加中國壽光蔬菜博覽會學習、調研,積極實現與江蘇潤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購銷協議,在將全鎮生產的番茄、黃瓜等果蔬全部通過潤果公司順利銷往南京市區蘇果超市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高效蔬菜大棚種植規模,力爭達到1600畝以上。
扎實工作,著力突出民生改善切實做好“和”的文章
一是做干群關系的“調和劑”。作為村黨總支的一員,我將充當干群之間的“調和劑”,努力成為村民的知心朋友,實現村兩委班子團結,與村民和諧相處。
二是做村民的貼心人。堅持從村民中來,到村民中去,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寫特長,傾心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
以上是我經過慎重考慮后做出的承諾,我保證說到做到,不辜負廣大村民的期望。我愿接受廣大村民的監督,如果不能兌現,我將主動辭職。
(王振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