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村委會設在建制村,但建制村往往又涵蓋多個自然村,這就給村委會的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村民訴求怎么及時表達,村級事務如何有效實施,這些都成了村干部面臨的難題。
安徽省望江縣通過設置村民理事會,負責解決村民迫切盼望的各項工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值得觀察的樣本。當地理事會如何運作。成員怎樣構成,取得哪些實效,又遇到哪些困難?最近,記者進行了調查。
選出理事會,事情自己辦
安徽省望江縣長嶺鎮后埠村楊家老屋自然村,寬闊的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戶戶的門口。記者來到村民活動中心時,村民理事會會長王俊華正和村民商量建公廁的事。這樣的議事場景,在望江縣每個村都很常見。從2002年開始,望江縣118個建制村陸續建起村民理事會。幾乎覆蓋每一個自然村。理事會負責利用政府補貼資金和籌資籌勞的辦法解決村民迫切盼望的各項工作。
“村里的水泥路和村民活動中心都是理事會帶著村民修的。”長嶺鎮副鎮長袁愛民告訴記者。“后埠村楊家老屋自然村是望江縣最早建立村民理事會的村之一。王俊華在村里德高望重,大家一致推舉他擔任會長。”
“政府把道路修到村里后,村民想把水泥路再修到家門口,所以就選舉理事會管理資金和協調建設。”王俊華笑著說,“路修好后,大家覺得想辦的事情都可以通過理事會辦,所以理事會就保留了下來。”
與后埠村有20公里遠的高士鎮童嶺村,2011年8月剛成立了村民理事會。童嶺村黨總支書記童紅斌說:“村民成立理事會的積極性很高,鄭屋村村民組長鄭鵬程經過選舉當上了會長,現在正忙著村莊下水道的建設。”
記者了解到,不管是村民自發選舉還是村兩委推動,成立后的村民理事會都從了解村民的具體需求人手,按照村莊規劃完成各項建設。“我們理事會共7個人,在收集村民的愿望后,先開會討論確定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召開村民大會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哪個問題的支持率先達到參會人數的80%,哪個項目就會先搞。項目定下來后,爭取政策、資金支持及向村民籌資的工作,都由理事會來完成,一直到項目完成為止。除了一些涉及土地等大的方針、政策問題,其他如修路、修渠之類,理事會在吸收村民意見之后,可以直接拍板。”王俊華介紹。
鄉里鄉親,大伙更熟悉
為啥有了村兩委,還要專門建立理事會?面對疑問,童紅斌說:“現在的建制村面積大、人口多、工作千頭萬緒,村兩委人手有限,難以兼顧所有自然村的利益。理事會既減輕了村兩委的工作壓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望江縣農委副主任彭如江說:“理事會成員都是鄉里鄉親,開展工作、化解矛盾、接受監督都更方便。”
說到建立理事會的好處,長嶺鎮后埠村村委主任王長根感觸很深:“過去楊家老屋自然村路不好。村里想修路,但由于資金等問題一直沒能修成。”
王俊華告訴記者:“理事會召開黨員會議和村民代表大會統一了修路意見,并決定每戶收1500元。有些村民也擔心錢落了我們的腰包,我們張榜公布了錢怎么花后,幾乎每戶都出了錢,路很快就修到了每家門口。”
“路修好了,資金使用情況公布了,大伙兒也就沒啥顧慮了。”村民王小節笑著說,“后來村里再修外環路、籃球場、幼兒園等,大家都很爽快地出了錢。”
袁愛民坦言:“這筆錢讓村干部去收,可能會遇到比較多的抵觸,而理事會就更方便協調解釋。各個自然村都成立理事會后,村兩委可以更從容地發揮規劃、政策引導和向上協調的功能,理事會和村兩委也可以相互監督、相互促進。”
管理粗放化,困難仍不少
“我們理事會成員不拿政府工資,村民每年會給我們每人300元,算是對我們的工作報酬。”王俊華告訴記者,“理事會工作是出于對村的責任心,不是圖錢。”鄭鵬程也告訴記者,童嶺村理事會的成員也不拿報酬,項目完成后,村民會象征性地給一點,在協調項目的時候還得自己掏腰包。
目前,望江縣村民理事會大多屬于義務勞動,幾乎沒有任何報酬,雖然可以借用村兩委的辦公場所,但是理事會的運作資金和成員的勞動報酬仍沒有確切來源。袁愛民說:“目前,政府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已經給一些理事會適當的經費補貼。但還沒有全覆蓋。”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各個村莊村民理事會的人數、組織規程、運作流程、資金管理使用方法、監督審計機制都不盡相同,充滿了隨意性。“政府正在積極引導,力求建立規范和完善的機制,促進村民理事會的長久健康發展。由于各村發展水平不同、干群參與積極性不同,各地村民理事會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像楊家老屋這樣的自然村,70%以上的人口都在外打工,每戶年均收入可以達到六七萬元,籌資相對容易,而那些單純靠種地糊口的村民,出錢就較困難。”袁愛民說。
記者也發現,雖然理事會成員在村里德高望重,但大多年紀較大,記者采訪的理事會成員都已年近70歲。不管是從精力、觀念、文化程度還是從長遠發展來看,理事會都迫切需要補充新鮮血液。“現在,每個村莊都有大學生村官,他們可以當村民理事會顧問,讓更多的新技術、新理念滲透到新農村建設中。”袁愛民建議。
目前。一事一議正在各地農村開展,如果將一事一議和村民理事會有機結合,在規范的制度監督約束下,由村民理事會直接負責籌資和管理使用獎補資金,是否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擴大村民自治,提高村民自己事情自己辦的積極性?這樣的設想,仍需在實踐中探索、破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