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道城市化和工業化占地多,其實,農民違章建房占地更多。
2011年,筆者到一個縣調研,發現該縣這一年農民建房占地比工業化、城市化占地多出近10倍。
現在,全國很多地方農民違章建房有失控之勢。問及原因,基層干部一致的回答是“管不住了”——村干部不管了,土地部門管不了。
村干部為何不管了呢?因為政策規定土地承包到戶的期限“長久不變”,且村民集體也不能再向承包戶收取承包費了,所以,村集體與農戶的發包和承包關系不存在了。說白了,土地村集體所有制已經被“和平演變”成土地家庭所有制了。農戶有了更大的土地處置權,村干部覺得承包期長久不變,村集體再不能找農戶收取承包費了,農戶轉讓土地、甚至買賣土地已經與村集體無關了。因此,在農村,轉讓土地甚至買賣土地的現象呈現越來越普遍的趨勢。
現在,有些地方,100平方米的宅基地可以賣好幾萬元,幾萬元存在銀行拿利息,比辛辛苦苦種地強多了。在不少的農村,一些承包地在公路邊上的農戶受利益的驅使,把承包地當宅基地買賣,已成風氣。另一些承包地處在較好位置上的農戶,合作開發別墅大有星火燎原之勢。
和承包農戶做耕地變宅基地生意的人一般有3種:一是親戚朋友,主要是市民;二是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主要是想建別墅和農家樂;三是本村村民之間換地,圖個方便。承包地轉變為宅基地,承包農戶獲得了財產性收入,得到宅基地的人享受大宅生活,村干部有酒喝,土地管理部門有費收或有罰款,土管干部有灰色收入,皆大歡喜!問題只有一個:長此以往,很難守住18億畝耕地!
中國要守住18億畝耕地,關鍵要靠農民的自我約束和保護,其次是政府部門依法監管。其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土地村民集體所有制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保障農民對亂占耕地實施自我約束的一個好制度,只是很多城市人、海歸派和接受了私有化教育的人不了解和不珍惜,導致了這個制度名存。實亡。
所謂土地村民集體所有制,是指村(社)的土地屬于村(社)民集體所有。集體所有制對不同類型的土地有不同的規定:第一類是基本農田和山林等,集體成員一人一份(股),稱之為集體成員等額或份額所有制;第二類是宅基地和自留地,是按戶占有制,一戶2口人或一戶4口人,都只能占有一處宅基地和自留地,甚至人少的戶可能比人多的戶占有的宅基地和自留地還要大,占的多多出錢,占的少少出錢,年底要結平衡賬;第三類是機動地、機動林和灌溉(或飲用)的水塘、水系等,是共同占有制,屬于村(社)內部的公共品,不量化或處置到人或戶。
所謂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表述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表述是“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上述關于基本經營制度的表述包含了如下意思:第一,農村土地是村民集體所有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家庭之間是發包和承包關系,是責任制關系;第二,家庭承包經營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的基礎性經營活動;第三,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實行雙層經營,集體負責統的經營,做一家一戶做不好的事情,如:水利、防疫、技術、購銷等;農戶負責分的經營,做適合家庭做的事情,如:農作物的生產管理等。
最近,溫總理在《求是》雜志上發表《中國農業和農村發展道路》一文,文章強調:“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對這項制度,我們歷來講兩句話。講穩定,是因為這項制度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農業生產特點、符合農民群眾愿望,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要毫不動搖地穩定和完善”。
如果土地村民集體所有制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毫不動搖的,農戶家庭是無權處置承包地的,農戶亂占耕地建房是會受到全體村民和村干部的約束和處罰的;占有大宅基地和自留地的農戶,是會給村民集體繳納更多占地費的,年底會統一結平衡賬,農村是不會出現一戶多宅的現象和趨勢的。
最近這些年,我國城市的房價越來越高,很多中產者開始轉向城市附近的農村安居;另一方面,“逆城市化”在我國城市老年人和富裕人群中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在農村擁有一棟別墅,已經成為很多有錢的城市人的夢想。因此,承包農戶亂占耕地建房有巨大的需求推動,大有蔓延的趨勢,應該引起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視!千萬不要迷信土地部門監管的有效性。保護耕地最有效的、最基礎性的辦法就是堅持土地村民集體所有制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農民自我約束和共同保護。
在我國,守不住土地村民集體所有制,就守不住18億畝耕地。